51学通信技术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896|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LTE] TD-LTE维护优化丛书 [复制链接]

Rank: 9Rank: 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3-16 16:15:4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一键分享 一键分享


寄语
运营商经过了百年,经历了各种历史变迁,我们不断应对挑战,但是运营商还是凭着创新,凭借顽强的生命力发展着。如今面对互联网的挑战,我们将努力寻找面向互联网竞争的新战略,寻找未来发展新的增长点。“智能管道、开放平台、特色业务、友好界面”是中国移动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基本战略,也是应对挑战的基本思路。4G为我们开启了移动互联网的新时代,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里,我们要抓住这个机会,找到自己新的位置和发展空间。
TD-LTE融合了中国产业界多年的奋斗,TD-LTE也是中国产业界牵头推动、成为全球国际标准的一项4G技术,也是当前全世界最先进的通信技术之一,具有高速率、低时延、永远在线等显著特点。目前,全世界已有18个国家共部署了23张TD-LTE商用网络,另有40余个商用网络在计划部署中,全球用户规模已突破500万。目前,中国移动发起成立的TD-LTE全球发展倡议已成功汇聚全球80家运营商成员、63家产业合作伙伴成员,形成了具有相当规模的运营商和厂家合作平台,TD-LTE产业链已经初具规模。
发展TD-LTE,不可按部就班,必须时不我待,只争朝夕。《TD-LTE维护优化丛书》是众多中国移动网络专家、技术骨干的经验的结晶,涵盖了网络设备改造、网络优化等诸多方面的事例和经验。我相信广大员工,尤其是广大网络战线一线员工通过对《TD-LTE维护优化丛书》的阅读和学习,可以迅速获得TD-LTE相关维护知识和经验,为打造TD-LTE高品质网络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总裁
                                                       李跃
                                                     2014年
                                 
前言
在中国移动公司领导的关怀和大力支持下,在总部网络部魏丽红总经理和孙金霞副总经理的关心和直接领导下,我们收集并整理了一线维护优化人员在TD-LTE维护优化工作实践过程中遇到的最棘手、最紧迫、最关心的问题,组织总部网络部和各省公司网络部门相关专家进行解答,最终形成了本套《TD-LTE维护优化丛书》。
本套丛书涵盖了五百余道专业问题,并按照不同的类别把这些问题集结成册,包括《核心网分册》、《PTN分册》、《国际漫游分册》、《无线优化分册》共4个分册。本套丛书涉及到网络设备改造、网络配置、网络优化、故障处理等维护优化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和解决方法,把这些心得经验总结起来,供各位读者尤其是TD-LTE网络维护优化战线的各位同事了解学习。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以及编写时间仓促,对于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读者、同事批评指正。

                                                丛书编写组
致谢
目  录
目  录 2
第1章 规划审核篇 5
问题1:PCI规划应遵循什么原则? 6
问题2:跟踪区(TA)规划应遵循什么原则? 7
问题3:什么是ZC根序列?ZC根序列规划的目的和原则是什么? 8
问题4:TDS和TDL 共存时,子帧与时隙的配比怎么设置? 9
问题5:TDL基站接入带宽的要求是什么? 10
问题6:TDL规划需要关注哪些指标? 11
问题7:室外连续覆盖要求的RSRP及CRS-SINR是多少? 12
问题8:TDL与TDS共天馈需要哪些改动?共天馈有什么利弊?为什么要关注共天馈比例? 13
问题9:什么是“四超”站点?为什么要关注“四超”站点? 14
问题10:规划审核中如何利用2G MRR预估LTE弱覆盖?规划要求LTE弱覆盖小区门限是多少? 15
问题11:如何开展F频段的TDL规划站点的干扰预判断? 16
问题12:TDL系统和其他系统的隔离度要求是什么? 17
问题13:工程实施时宏站和其他不同系统间的天线安装间距应是怎样的? 19
问题14:高铁等线状覆盖场景下怎样进行LTE组网? 21
第2章 工程验收篇 22
问题15:在验收过程中,影响宏站无线性能的关键因素有哪些?如何规避? 23
问题16:TD-LTE站点验收主要核查哪些告警,有哪些告警处理方法? 24
问题17:TD-LTE宏站验收在安装工艺方面应关注哪些重要环节? 25
问题18:TD-LTE室分站点验收应关注哪些重要环节?网优验收关注的指标有哪些? 27
问题19:TD-LTE单站优化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单站性能验收指标有哪些衡量指标? 29
问题20:TD-LTE网络优化过程中,簇优化划分的依据和优化内容是什么?簇优化评估指标及标准是什么? 32
问题21:如何对TD-LTE网络结构进行初步验收? 34
第3章 网络优化篇 35
问题22:如何评估LTE下行覆盖情况? 36
问题23:影响上/下行速率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7
问题24:LTE有哪些系统消息? 40
问题25:在实际的覆盖测试中,应根据UE上报的哪些信息来判断下行信道质量? 42
问题26:LTE功率控制的目的是什么?LTE功率控制可以分为哪些类型? 43
问题27:TDS和TDL共RRU时的功率分配应遵循什么原则? 44
问题28:弱覆盖的定义是什么?造成弱覆盖的主要原因及解决手段有什么? 45
问题29:对于一些无法通过天馈调整优化的弱覆盖路段,如何改善覆盖? 46
问题30:2/8通道天线性能特点是什么?适用于的应用场景是什么? 47
问题31:LTE天线传输模式有哪些?测试中能否通过传输模式判断覆盖问题? 49
问题32:什么是重叠覆盖?重叠覆盖有什么影响?有什么解决手段? 50
问题33:如何发现和判断小区质差? 51
问题34:质差的可能因素有哪些?如何解决? 52
问题35:哪些因素会影响RRC连接建立成功率? 53
问题36:如何通过提高RRC重建成功率降低掉线率? 55
问题37:如何判断网外干扰? 56
问题38:室外TDL可能与哪些系统存在干扰?有哪些消除或减弱干扰影响的常用措施? 57
问题39:常见的F频段干扰有哪些,来自什么系统? 61
问题40:F频段干扰排查流程是什么? 62
问题41:常见的D频段干扰有哪些,来自什么系统? 64
问题42:常见的E频段干扰有哪些,来自什么系统? 66
问题43:LTE小区选择遵循什么原则?参数设置对网络质量有什么影响? 67
问题44:LTE小区重选的标准和原则是什么?如何运用小区重选进行网络优化? 69
问题45:LTE空闲态下的DRX与网络寻呼机制是怎样的? 70
问题46:TD-LTE系统切换的流程是怎么样的? 72
问题47:测量的种类有哪些?UE上报的测量内容有哪些? 73
问题48:TD-LTE基于事件触发的测量有哪些?目前主要用哪个事件触发? 74
问题49:基站如何让终端进行异频异系统测量?异频异系统测量对用户的影响是什么? 76
问题50:TD-LTE基站侧如何对切换进行判决的? 77
问题51:切换时间过长的可能原因有哪些? 78
问题52:常见的切换失败原因有哪些?可以如何分析? 79
问题53:不同状态下的互操作策略和方案是什么?E-UTRAN中重选的优先级顺序是什么? 81
问题54:2/3/4G互操作邻区配置原则是什么? 83
问题55:LTE与2G/3G互操作方案有哪些? 84
问题56:空闲态4G到3G/2G的互操作是如何完成的? 85
问题57:空闲态3G到4G的互操作是如何完成的? 86
问题58:空闲态2G到4G的互操作是如何完成的? 87
问题59:连接态4G到3G/2G的互操作是如何完成的? 88
问题60:连接态3G到4G的互操作是如何完成的? 89
问题61:连接态2G到4G的互操作是如何完成的? 90
问题62:互操作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有什么解决办法? 91
问题63:互操作时延异常的可能原因有什么? 94
问题64:不同终端的互操作有什么差异? 96
问题65:CSFB手机开机异常的可能原因有哪些? 98
问题66:CSFB手机呼叫建立过程异常的可能原因有哪些? 100
问题67:CSFB手机挂机返回LTE异常的可能原因有哪些? 104
问题68:CSFB呼叫建立时延异常的可能原因有哪些? 106
问题69:LTE系统间常见的切换策略主要有哪几种? 108
问题70:SON是什么?自配置是指什么?ANR是指什么? 109
问题71:PCI冲突检测及自优化能实现什么功能? 110
问题72:RACH自优化是指什么? 111
问题73:MRO是什么? 112
问题74:MDT是什么? 113
问题75:MLB是指什么? 114
问题76:COD是指什么? 115
问题77:ICIC是什么? 116
问题78:小区合并有什么意义? 117
问题79:载波聚合是什么? 118
问题80:FEMTO CELL是什么? 119
问题81:RELAY是什么? 120
问题82:什么是微站?微站能解决网络优化中的哪些问题? 121
第4章 室内优化篇 122
问题83:TD-LTE室分系统中天线口功率一般设计为多大? 123
问题84:在LTE室分系统合路建设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124
问题85:什么是LTE室分系统中的鸳鸯线,会造成什么影响? 125
问题86:LTE的室分单双路建设对哪些指标有影响?各种时隙配比、MIMO模式、终端能力等级下的速率是多少? 126
问题87:LTE的室分双路建设中需注意哪些问题? 127
问题88:LTE室内分布系统(E频段)与2G/3G/WLAN共天馈建设对隔离度有什么要求? 128
问题89:LTE室分无信号问题主要排查流程是什么? 129
问题90:如何规避TD-LTE 基站对放装型WLAN AP的阻塞干扰? 130
问题91:影响LTE室分用户实际下载速率不能达到或接近峰值速率的因素有哪些? 131
问题92:在LTE室分信号覆盖良好的区域,如果发现部分楼层终端无法使用空分复用,应该如何进行问题定位? 132
问题93:如何对TD-LTE室分双通道不平衡引起的速率下降问题进行排查? 133
第5章 工具手段篇 134
问题94:LTE无线网络优化中常见优化工具有哪些,有什么作用? 135
问题95:LTE MR报告中包括哪些信息,如何使用? 136
问题96:干扰排查中扫频仪的常用参数设置方法和原则是什么? 137
问题97:终端APP能够辅助网络优化解决哪些问题? 138
问题98:端到端信令分析平台能辅助LTE网络优化解决哪些问题? 139
问题99:LTE OMCR能辅助客户感知优化解决什么问题? 140
问题100:在干扰排查工作中如何利用OMC数据分析高干扰问题? 141

第1章 规划审核篇
问题1:PCI规划应遵循什么原则?
答PCI即物理小区标识。LTE系统提供504个物理层小区ID(即PCI),和TD-SCDMA系统的128个扰码概念类似。网管配置时,为小区配置0~503之间的一个号码即可。
在TD-LTE系统中,UE需要解出两个序列:主同步序列(PSS,共有3种可能性)和辅同步序列(SSS,共有168种可能性)。由两个序列的序号组合,即可获取该小区ID。
物理小区标识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
 不冲突原则:保证同频相邻小区之间的PCI不同;因为PCI直接决定了小区同步序列,而且多个物理信道的扰码也和PCI相关,所以相邻小区的PCI不能相同,以避免干扰。即所谓的:避免PCI冲突。
 不混淆原则:保证某个小区的同频邻小区PCI值不相等;切换时,UE将报告邻小区的PCI和测量量。如果服务小区有两个邻区都使用同样的PCI,则服务小区无法分辨UE到底应该切往哪个邻小区。所以,任意小区的所有邻区都应有不同的PCI。即所谓的:避免PCI混淆
 相邻小区之间应尽量选择干扰最优的PCI值,即PCI值模3不相等;主同步序列的值(共3种可能性)决定了参考信号(RS)在PRB内的位置。所以相邻小区(尤其是对打的小区)应尽量避免配置同样的主同步序列值,以错开RS之间的干扰。即所谓的:“PCI模3不等”原则。
 在时域位置固定的情况下,相邻小区PCI模6相同会造成下一个TX antenna下下行RS相互干扰;PCI 模30值相同,会造成上行DM RS和SRS的相互干扰,因此相邻小区也应尽量避免模6、模30相同。
 最优化原则:保证同PCI的小区具有足够的复用距离,并在同频邻小区之间选择干扰最优的PCI值。
问题2:跟踪区(TA)规划应遵循什么原则?
答TA即为跟踪区,类似于2/3G中的位置区LA及路由区RA,一个TA可由一个或多个小区构成。当LTE用户移动发生TA改变时,终端需要向MME发起跟踪区更新。
一个TA list含有1-16个TA,UE在TA list内移动时不需要执行TA list更新,TA list的引入可以避免在TA边界由于乒乓切换导致频繁TA更新。
跟踪区(TA)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
1)跟踪区划分应利用移动用户的地理分布和行为进行区域划分,减少跟踪区边缘位置更新。
 跟踪区边界划分不宜以街道为界,不宜放在话务量较高的地方;
 跟踪区边界不宜与街道平行或垂直;
 在市区和城郊交界区域,宜将跟踪区的边界放在外围一线的基站处,而不宜放在话务密集的城郊结合部。
2)跟踪区划分应满足小区寻呼信道的容量要求并适当预留,跟踪区不宜跨越MME区域。
3)需要开通CSFB的区域跟踪区宜与2/3G LAC保持一致。
4)针对高速移动等跟踪区频繁变更的场景,可以通过TA List功能降低跟踪区更新的负荷。
问题3:什么是ZC根序列?ZC根序列规划的目的和原则是什么?
答PRACH根序列是采用ZC序列作为根序列(以下简称为ZC根序列),由于每个小区前导序列是由ZC根序列通过循环移位(Ncs,cyclic shift也即零相关区配置)生成,每个小区的前导(Preamble)序列为64个,UE使用的前导序列是随机选择或由eNB分配的,因此为了降低相邻小区之间的前导序列干扰过大就需要正确规划ZC根序列索引。ZC根序列索引有838个,Ncs取值有16种,规划根据小区特性(是否高速小区)给多个小区配置ZC根序列索引和Ncs取值,从而保证相邻小区间使用该索引生成的前导序列不同。
规划目的是为小区分配ZC根序列索引以保证相邻小区使用该索引生成的前导序列不同,从而降低相邻小区使用相同的前导序列而产生的相互干扰。
ZC根序列索引分配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 应优先分配高速小区对应的ZC根序列索引,预先留出Logical root number 816-837给高速小区分配。
2、 对中低速小区分配对应的ZC根序列,分配Logical root number 0-815。
3、 由于ZC根序列索引个数有限,因此如果某待规划区域下的小区超过ZC根序列索引的个数,当ZC根序列索引使用完后,应对ZC根序列索引的使用进行复用,复用规则为当两个小区之间的距离超过一定范围时,两个小区可以复用同一个ZC根序列索引。
高速小区与以中低速小区ZC 根序列规划的方法略有区别,下面以中低速小区为例介绍ZC 根序列规划的详细方法:
1、根据小区半径决定Ncs取值;按小区接入半径10km来考虑,Ncs取值为78;其中Ncs与小区半径r的约束关系为:
Ncs>1.04875*(6.67rr+Tmd+2)
其中Tmd为最大时延扩展,取值单位为微秒,目前经验取值为5微秒
2、839/78结果向下取整结果为10,这意味着每个索引可产生10个前导序列,64个前导序列就需要7个根序列索引;
3、这意味着可供的根序列索引为0,7,14…833共119个可用根序列索引;
4、根据可用的根序列索引,在所有小区之间进行分配,原理类似于PCI分配方法。

问题4:TDS和TDL 共存时,子帧与时隙的配比怎么设置?
答在TDS和TDL F频段共存场景下要求上下行没有交叠。为避免与TD-SCDMA交叉时隙干扰,TD-LTE F频段宏蜂窝基站的上下行子帧配置必须与TD-SCDMA的时隙配置对齐。由于TDS现网采用4DL:2UL的子帧配比,因此TD-LTE的上下行子帧配置为3DL :1UL。同时TD-LTE的DWPTS必须小于0.525ms(图中的TB>TA),特殊子帧需要采用3:9:2。(根据集团4G一期工程子帧配比方案,目前也可开通9:3:2,但对TDS基站需作相应upshifting等参数调整,同时6:6:2配比也处于试验阶段)。


问题5:TDL基站接入带宽的要求是什么?
答TD-LTE基站对于S1/X2接口的带宽规划参照下表:
站型 接入层(Mbps)
宏基站 S111(单F或单D站点) 80
S11(单F或单D站点) 54
S111(F+D站点) 160
室内分布 O1(单E站点,双路) 60
O1(单E站点,单路) 40
S11(单E站点,双路) 120
S11(单E站点,单路) 80
平均速率和网络结构、用户分布等因素密切相关,根据前期扩大规模试验网拉网测试结果,F频段3:1配置(特殊子帧3:9:2),做满BUFF业务下行平均速率大约在25Mbps左右,考虑一定余量平均传输速率按照27Mbps/载扇考虑,室分按照60Mbps/载波考虑。由于TD-LTE主要承载数据业务,建议在PTN网络中采用逐级收敛方式提高承载效率,目前接入/汇聚/核心收敛比按照4:3:2进行设置。
(参考资料:TD-LTE移动通信网无线网工程设计规范)

问题6:TDL规划需要关注哪些指标?
答 网络服务质量指标包括RSRP(公共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指标、RS-SINR(公共参考信号信干噪比)、用户边缘速率指标、切换成功率、时延、掉线率等。RSRP及RS-SINR指标针对不同覆盖场景分别作出要求;边缘速率、切换成功率、时延、掉线率等指标作为通用服务质量指标,要求各种场景下均能达到。

问题7:室外连续覆盖要求的RSRP及CRS-SINR是多少?
答RS(参考信号)用于控制信道和业务信道接收时的信道估计,其接收功率间接反映控制信道和业务信道的信号强度。当邻小区50%加扰时,业务信道与参考信号的SINR存在基本确定的对应关系。选取邻小区50%加扰条件下邻小区50%加扰条件,室外连续覆盖场景的95%目标覆盖区域内RSRP及RS-SINR应达到以下要求:
类型 穿透损耗 指标
  RSRP(dBm) RS-SINR
(dB)
  F频段 D频段
主城区 高 ≥ -100 ≥ -98 ≥ -3
主城区 低 ≥ -103 ≥ -101 ≥ -3
一般城区 ≥ -103 ≥ -101 ≥ -3
县城及郊区 ≥ -105 ≥ -103 ≥ -3

问题8:TDL与TDS共天馈需要哪些改动?共天馈有什么利弊?为什么要关注共天馈比例?
答TDL与TDS共天馈如果是同厂家F频段,则TDS和TDL可以在同一个RRU内部合路然后直接连接天线。异厂家或者FD共天面如果采用外置合路器方式会对系统增益造成一定影响(3dB左右),而且后期维护难度较大,因此不推荐在天线外部合路,推荐内置合路器的天线。当TDL RRU新建,但天面条件不足,需共用天馈时,可适当考虑外部合路。
TDL和TDS共天馈最大的好处是可以节省天面空间,大幅度减少工程量。但TDL和TDS共天馈后,两个系统的覆盖方向一致,如果两个系统的覆盖用户有差别(TDS是语音+数据用户,而TDL是纯数据用户而且往往是热点数据用户),组网方式有差别(同/异频组网)这样会带来TDL和TDS协同优化的难题(前期在某地市的测试结果表明,有35%的TDL速率低问题点可以通过天线方向角调整解决,但是调整后会导致TDS存在容量问题),所以推荐异系统优先采用独立电调的天线,因此需要关注共天馈的比例。

问题9:什么是“四超”站点?为什么要关注“四超”站点?
答 密集市区的理想站间距:300~400米,一般市区的理想站间距:400~500米,县城理想站间距:600~700米。“四超”站点指的是超近、超远、超高、超重叠覆盖站。具体定义站间距小于100米定位为超近站,站间距大于700米定义为超远站,站高大于50米或高于理想站高1.5倍定义为超高站,超重叠覆盖小区指该小区覆盖区域内的重叠覆盖小区数>3的比例(含主小区)超过5%的小区(重叠覆盖小区定义为测量到的主小区电平和邻小区电平差<6dB的小区)。
为确保规划站点与业务需求的一致性,一期规划方案中,原则上一、二类重点城市主城区2G和TD高流量宏站小区(日均数据流量>500MB)周边300米内应规划LTE站点;一、二类重点城市已规划LTE的室分站点应满足同站点已建2G室分日均数据流量应该大于600MB;三、四类城市已规划LTE的室分站点应满足同站点已建2G室分日均数据流量应该大于900MB。

问题10:规划审核中如何利用2G MRR预估LTE弱覆盖?规划要求LTE弱覆盖小区门限是多少?
答TDL规划审核可以借助2G/TD的MR、扫频和路测数据进行LTE网络结构预估。基于2G MR的服务小区电平测量结果,若2G Rxlev<门限值的占比大于5%,则该2G小区升级的LTE小区为弱覆盖小区。该门限值取决于2G和LTE的频段路损差异,详见下表:
通过GSM的MR数据判断LTE弱覆盖门限
频段 GSM900M GSM1800M
TD-LTE F频段 -77dBm -90dBm
TD-LTE D频段 -72dBm -85dBm
LTE规划仿真不设置室内穿透损耗的前提下,若RSRP<-100dBm(F频段)或-98dBm(D频段)的占比大于5%,则该LTE规划小区为弱覆盖小区。

问题11:如何开展F频段的TDL规划站点的干扰预判断?
答对于和TDS共址的F频段TDL规划站点,如果RRU支持F频段,可以调整1个载波为F频段载波,利用后台ISCP数据进行F频段的全频段扫描,评估F频段干扰。为保证采集数据的完整性以及反映问题的全面性,需要对1880-1900MHz频段内的全部12个频点进行轮询及数据采集,采集频点号:9405、9413、9421、9429、9437、9445、9455、9463、9471、9479、9487、9495。
ISCP数据采集方法具体如下:
1) 全城统一采集。如果不全城统一采集,非测试区域仍使用测试载波,将影响ISCP测量的准确性,可能造成受干扰小区比例虚高的现象。另外分区域采集的方法也将大大增加ISCP数据采集时间。
2) 测试载波阻止用户接入可采用载波屏蔽或增加限码的方法,不可采用设置载波优先级的方法。设置载波优先级的方法无法保证测试载波无用户接入,从而引入额外的干扰信号。
3) 建议每个载波测试3小时,最少不低于2个小时。测试小区变换频点时间应避开早、晚两个忙时。若测试时间低于2小时,则至少要保证每个载波的测试时间涵盖系统忙时。
4) 每15分钟提取一次ISCP值。保存测试时间每个采样时刻的ISCP数据,包括TS1和TS2的平均值和最大值。

问题12:TDL系统和其他系统的隔离度要求是什么?
答TDL系统和其他系统的隔离度要求请见下表(参考《TD-LTE移动通信网无线网工程设计规范》):
干扰类型 LTE频段 其他系统 GSM  DCS  WCDMA  CDMA
2000  TD-SCDMA(A) TD-SCDMA(F) WLAN
杂散干扰隔离  D频段  TD-LTE作为干扰源  29 29 31 31 31 31 87/31
  TD-LTE作为被干扰系统  82/31  82/31  31 87 31 87/31  66/56
E频段  TD-LTE作为干扰源  29 29 31 31 31 31 87/31
  TD-LTE作为被干扰系统  82/31  82/31  31 87 31 87/31  (81/71)/(76/66)
F频段  TD-LTE作为干扰源  29 29 31 31 31 时隙对齐  87/31
  TD-LTE作为被干扰系统  82/31  82/31  31 87 31 时隙对齐  66/56
阻塞干扰隔离  D频段  TD-LTE作为干扰源  38 46 30 65 61/30  61/30  66/56
  TD-LTE作为被干扰系统  30 30 27 27 28 28 42/27
E频段  TD-LTE作为干扰源  38 46 61 65 61/30  61/30  (96/86)/(86/76)
  TD-LTE作为被干扰系统  30 30 27 27 28 28 35/20
F频段  TD-LTE作为干扰源  38 46 61 65 61/30  时隙对齐  66/56
  TD-LTE作为被干扰系统  30 30 27 27 28 时隙对齐  42/27
注1:GSM/DCS符合3GPP TS 05.05 V8.20.0(2005-11)规范要求时,隔离度要求为“/”前数值,GSM/DCS符合3GPPTS 45.005 V9.1.0 (2009-11)规范要求时,隔离度要求为“/”后数值。
注2:TD-SCDMA符合《YD/T 1365-2006 2GHz 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无线接入网络设备技术要求》及《信息产业部无线电管理局关于发布《2GHz频段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设备射频技术要求(试行)》的通知(信无函[2007]22号)》时,隔离度要求为“/”前数值,TD-SCDMA符合《中国移动TD-SCDMA无线子系统硬件技术规范V3.0》时,隔离度要求为“/”后数值。
注3:TD-LTE符合3GPP TS 36.104 V9.3.0 (2010-3)规范要求时,隔离度为“/”前数值,TD-LTE符合QC-A-001.8-2011和QC-A-001.6-2011规范要求时,隔离度为“/”后数值。
注4:WLAN符合QB-A-016-2010规范要求中基本要求时,隔离度为“/”前数值,WLAN符合QB-A-016-2010规范要求中增强要求时,隔离度为“/”后数值。
注5:WLAN与TD-LTE(E频段)的干扰,括号中的隔离度分别为WLAN为室内分布型和室内放装型及室外型两种情况。

问题13:工程实施时宏站和其他不同系统间的天线安装间距应是怎样的?
答TD-LTE宏站(F频段)与其他系统共站时的干扰协调,在工程实施中,两系统天线之间适当进行垂直或水平空间隔离,建议TD-LTE基站天线安装间距采用如下标准:
 GSM/DCS符合3GPP TS 05.05 V8.20.0(2005-11)规范要求时,TD-LTE线阵和GSM/DCS定向天线之间间距要求:并排同向安装时,建议采用垂直隔离方式,垂直距离≥1.8 m;
 GSM/DCS符合3GPP TS 45.005 V9.1.0 (2009-11)规范要求时,TD-LTE线阵和GSM/DCS定向天线之间间距要求:并排同向安装时,水平隔离距离≥0.5m,垂直距离≥0.3m;
 TD-LTE线阵和CDMA 1X定向天线之间间距要求:并排同向安装时,建议采用垂直隔离方式,垂直距离≥2m;
 TD-LTE线阵和CDMA2000定向天线之间间距要求:并排同向安装时,建议采用垂直隔离方式,垂直距离≥3m;
 TD-LTE线阵和WCDMA定向天线之间间距要求:并排同向安装时,水平隔离距离≥0.5m,垂直距离≥0.2m;
 TD-SCDMA符合《YD/T 1365-2006 2GHz 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无线接入网络设备技术要求》及《信息产业部无线电管理局关于发布《2GHz频段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设备射频技术要求(试行)》的通知(信无函[2007]22号)》时,TD-LTE与TD-SCDMA隔离要求:同向安装时,建议采用垂直隔离方式,垂直距离≥0.9 m;
 TD-SCDMA符合《中国移动TD-SCDMA无线子系统硬件技术规范(2010年)》时,TD-LTE与TD-SCDMA隔离要求:并排同向安装时,水平隔离距离≥0.5m,垂直距离≥0.2m;
 WLAN遵循《关于调整2.4GHz频段发射功率限值及有关问题的通知(信部无[2002]353号)》要求,或者TD-LTE遵循《3GPP TS 36.104 V9.3.0 (2010-3)》要求,同向安装时,建议采用垂直隔离方式,垂直距离≥3.4 m;
 WLAN遵循《中国移动无线局域网(WLAN)AP、AC设备规范V1.1.0》要求,TD-LTE遵循《TD-LTE无线网络主设备规范——八通道RRU分册V1.0.0》要求,同向安装时,水平隔离距离≥8/2.6m,垂直距离≥0.9/0.5 m。(“/”前后两个值对应WLAN杂散发射电平限值指标基本型和增强型要求)
TD-LTE宏站(D频段)与其他系统共站时的干扰协调,在工程实施中,两系统天线之间适当进行垂直或水平空间隔离,建议TD-LTE基站天线安装间距采用如下标准:
 GSM/DCS符合3GPP TS 05.05 V8.20.0(2005-11)规范要求时,TD-LTE线阵和GSM/DCS定向天线之间间距要求:并排同向安装时,建议采用垂直隔离方式,垂直距离≥1.8 m;
 GSM/DCS符合3GPP TS 45.005 V9.1.0 (2009-11)规范要求时,TD-LTE线阵和GSM/DCS定向天线之间间距要求:并排同向安装时,水平隔离距离≥0.5m,垂直距离≥0.3m;
 TD-LTE线阵和CDMA 1X(CDMA2000)定向天线之间间距要求:并排同向安装时,建议采用垂直隔离方式,垂直距离≥2.7m;
 TD-LTE线阵和WCDMA定向天线之间间距要求:并排同向安装时,水平隔离距离≥0.5m,垂直距离≥0.2m;
 TD-SCDMA符合《YD/T 1365-2006 2GHz 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无线接入网络设备技术要求》及《信息产业部无线电管理局关于发布《2GHz频段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设备射频技术要求(试行)》的通知(信无函[2007]22号)》时,TD-LTE与TD-SCDMA隔离要求:并排同向安装时,建议采用垂直隔离方式,垂直距离≥0.7m;
 TD-SCDMA符合《中国移动TD-SCDMA无线子系统硬件技术规范(2010年)》时,TD-LTE与TD-SCDMA隔离要求:并排同向安装时,水平隔离距离≥0.5m,垂直距离≥0.2m;
 WLAN遵循《关于调整2.4GHz频段发射功率限值及有关问题的通知(信部无[2002]353号)》要求,或者TD-LTE遵循《3GPP TS 36.104 V9.3.0 (2010-3)》要求,同向安装时,建议采用垂直隔离方式,垂直距离≥2.5m;
 WLAN遵循《中国移动无线局域网(WLAN)AP、AC设备规范V1.1.0》要求,TD-LTE遵循《TD-LTE无线网络主设备规范——八通道A分册V1.0.0》要求,同向安装时,水平隔离距离≥6/2.2 m,垂直距离≥0.8/0.5m。(“/”前后两个值对应WLAN杂散发射电平限值指标基本型和增强型要求)。

问题14:高铁等线状覆盖场景下怎样进行LTE组网?
答高铁等线状覆盖场景存在切换频繁的特征,可以使用小区合并技术进行组网。
小区合并是指多个RRU(Radio Remote Unit)进行合并,构成同一个小区,具有相同的PCI(Physical Cell Identifier)。目前小区合并技术主要使用两通道RRU,天线建议选用窄波瓣高增益天线。
在该小区中,所有RRU使用相同的PCI。合并后,原先彼此干扰的多个小区信号变成多径叠加增强的信号,提升了小区边缘的SINR,减少了相邻小区数量,明显减小了小区间同频干扰,从而改善用户在小区边缘的业务体验。
在高铁场景下,如果不做小区合并,切换过于频繁,性能无法保障。京津高铁双通道RRU采用小区合并技术可减少切换次数约82.8%,效果远远好于八通道RRU单站组网。

第2章 工程验收篇 

问题15:在验收过程中,影响宏站无线性能的关键因素有哪些?如何规避?

答根据验收溯源的原则,在现场验收过程中,主要发现影响无线性能的因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1. 天线高度过矮,被广告牌或周边建筑阻挡,影响对目标区域的覆盖;
2. 抱杆位置离女儿墙过远,主波瓣下波腹受天面遮挡,影响对距站点较近区域的覆盖效果(塔下黑);
3. 小区天线方位角与设计不符,未能达到有效覆盖;
4. 共站址异系统天线间间距过小,隔离度不足,易形成干扰,影响网络性能;
5. 大量使用美化天线,导致天线无法充分调整优化,影响网络质量;
6. 天馈线施工质量差,导致驻波比高、馈线损耗大等问题;
    具体案例如下所示:
如图1所示,某站点在设计阶段没有考虑周边无线环境,导致该小区天线受到广告牌阻挡,影响网络质量。
  
图1:广告牌阻挡                图2:异系统隔离度不足
如图2所示,某站点在建设阶段未考虑共站址异系统隔离度,影响网络性能。
因此,在整个网络生命周期内,应该把控以下要点:
1) 加强设计把关,推动站点勘察到站率,至少保证基站设计复勘到场,根据无线环境进行合理设计;
2) 加强工程督导和监理,按图施工,要求工程督导、监理输出站点建设报告,需包含工程参数,验证情况等,保证网络建设质量;
3) 对使用美化天线的小区,提高工程参数规划准确性,使用合适的预置电子下倾天线;
4) 进行单站测试验证。

问题16:TD-LTE站点验收主要核查哪些告警,有哪些告警处理方法?

答TD-LTE站点验收通过后台操作维护平台进行告警检查,告警级别一般分为紧急告警、重要告警、次要告警、提示告警。
告警类别有:传输类告警、小区服务能力下降告警、GPS告警等。例如IP传输告警,往往会引起小区退服、断站等一系列连锁反映。
主要核查告警包括:BBU 控制板告警、BBU板告警、机框及风扇告警、RRH/光纤告警、驻波比告警、功率告警、PTN/传输告警、GPS告警以及其他影响业务的告警,如:驻波比告警、功率告警影响小区覆盖性能;
验收中如果发现有传输类告警,首先联系传输网管确认传输设备是否有异常,如果传输设备正常,则是LTE设备故障引起的,则需要工程方排查;
若出现射频单元硬件故障告警可直接复位RRU,如故障未恢复,则予以更换RRU;如出现射频单元驻波告警,查询射频单元的驻波值与驻波告警门限,用负载堵住告警端口,告警恢复,则排查RRU故障,否则更换RRU,检查天馈接口的馈缆接头是否拧紧或进水,尝试更换或倒换馈线,重启RRU,观察告警是否恢复,检查对端天线、合路器是否正常,如故障则予以更换。
问题17:TD-LTE宏站验收在安装工艺方面应关注哪些重要环节?

答在TD-LTE的建设过程中,安装工艺特别是天面的安装工艺应该注意以下环节:
 天线安装工艺:天线需无破损、无损伤、不变形、不晃动、牢固可靠,天线应竖直,没有明显的倾斜现象,且能大范围调整方位角;与其它系统天线的隔离度要满足要求;(要符合系统隔离度要求,详见《TD-LTE移动通信网无线网工程设计规范》)
 直流电源防雷箱安装工艺(室外单元用):直流电防雷箱安装需固定牢固,挂墙安装时安装在馈线窗左右方离馈线窗近处,不能在馈线窗正下方、空调的下方、电池组的上方。接地需可靠、稳定、牢固,使用黄绿线25平方毫米,接到室外地排。需要重点强调直流防雷箱的接地必须接至室外地排,而非室内工作地排。
 室外射频单元安装工艺:安装位置空间与固定;支持抱杆直径50mm~95mm,垂直安装,应符合设计图纸,便于维护,应可靠牢固。
 接地可靠、稳定、牢固,使用黄绿线25平方毫米以上,就近接连接到工程现场提供的接地汇流排或接地点(塔体或地网)。
 GPS天馈线安装工艺:GPS天线要在避雷针的45 度防雷保护范围内;正上方环绕45度范围内无阻挡物;GPS 馈线需要接地,采用接地套件中的卡箍和电缆压接铜鼻子就近接地。馈线长度不超过45 米时,上下两端(离开安装管下端和入室前各1 米处的平直部位)接地。超过60米时,中间增加一次接地,接地电缆应与馈线的入室走线方向一致,与馈线夹角以不大于15度为宜。GPS馈线进入馈线窗前需要做滴水弯处理。GPS天线应考虑防雷措施,如安装GPS馈线连接浪涌保护器(SPD),避雷器需可靠接地,需要接至室外地排,如接地室内地排则不符合规范要求。
 基站机架安装工艺:使用凹型钢与四壁、顶部固定,使用膨胀螺丝与地面固定。机架有保护地线接至保护地排,机架门和机架有防雷保护线缆相连,机房内所有机架都必须有保护接地。
 基站线缆安装工艺:所有线缆应平直布放,顺直、整齐、不交叉,下线按顺序,布线整齐美观,线缆严禁出现打小圈,不得蜷曲以免形成涡流。线缆在电缆走道上,射频同轴电缆和电源线分开布放,馈线、跳线和电源线要分开布放在走线架的两侧。线缆应间隔均匀的用绑扎带固定在机房横铁上,扎带应修剪整齐,间隔均匀。线缆标识完整、明确,说明具体用途便于以后维护。编扎线缆出线在一直线,线扣打在出线的根部,末端打终结扣。采用整条线缆线,外皮完整,严禁中间接头。电池组、BTS、光端机、监控、交流屏、开关电源空调、接地线等所有线缆只要有(或可能有)电流经过的,严禁出现任何接头、皮破损等现象。正负电源引入线有标志,并加装套管。
 线缆标识完整、明确,说明具体用途便于以后维护。
 传输设备施工工艺:设备与机柜的接地良好,有保护接地;与设备连接尾纤要捆扎,捆绑不能用扎带捆绑,尾纤不能存在受力;传输设备需注明其供电设备、主/备用;各类相关的传输设备,ODF架,光缆,纤芯及端口必须粘贴机打标签。
问题18:TD-LTE室分站点验收应关注哪些重要环节?网优验收关注的指标有哪些?

答在TD-LTE室分站点验收重点关注是否按图施工,并对覆盖、室分信号外泄、吞吐率、切换成功率、双通道功率平衡性等指标进行验证,以及新业务和新功能的验证。
TD-LTE室分系统应严格控制不同系统之间的干扰,所使用的器件和线缆应涵盖所有需要接入系统的工作频段,相关器件指标应满足《室内分布系统验收规范》中关于无源器件及室分天线相关的要求,安装工艺和网络性能应满足各系统单独验收时的具体要求。
现场需关注覆盖区域测试场强是否符合要求;需关注LTE信号与其他GSM、TD和WLAN信号的干扰情况是否满足要求;现场进行业务测试,关注吞吐量、上下行速率、通话质量是否满足要求,有无掉话、质差情况。
以某地市网优进行室分验收的关键指标为例:
关键指标 指标验收标准
覆盖指标 目标覆盖区域内95%以上的公共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105dBm,营业厅、会议室、重点区域要求RSRP≥-95dBm。单路室分公共参考信号信干噪比 RS-SINR ≥6dB,双路室分公共参考信号信干噪比 RS SINR≥9dB。
可接通率 要求在无线覆盖区内的90%位置,99%的时间移动台可接入网络。
呼叫阻塞 要求无线信道阻塞率≤2%。(接纳拒绝E-RAB数/请求接纳E-RAB数*100%)。
边缘速率 单小区20MHz带宽,多用户(10以上)同时接入时,小区边缘用户速率≥250Kbps(UL)/1Mbps(DL)。
服务质量 数据业务的块差错率BLER≤10%。
承载速率 室内单小区20MHz带宽组网,要求单小区平均吞吐量满足5Mbps(UL)/20Mbps(DL)。
天线口功率要求 室内天线出口功率≤15dBm。
室内信号的外泄要求 室外10米处应满足信号电平≤-115dBm或室内外泄RSCP比室外最强RSCP低10dB。
双路室分功率平衡 为了保证MIMO性能,两个单极化天线间距要求约为0.5~1.5m(4~12λ),双路功率差不大于5db,尽量控制在3db以内。
案例分享:
双路改造后测试发现,终端在单双流间切换,下载速率偏低。
原因:由于原室分设计和实际实施不符合,导致双路改造时在其中一通道上增加了耦合器和负载,天线口功率严重不平衡,差值在15dB左右。(备注:双路室分改造建设时,利旧一路旧天馈时双路功率差不大于5db,尽量控制在3db以内)
   
如下图测试数据可得出MIMO天线口功率不平衡对双路室分性能影响巨大。
功率差 四类终端MIFI 三类终端CPE
下载速率(Mbps) 性能损失 上传速率(Mbps) 下载速率(Mbps) 性能损失
0 84.7 0.0% 8.9 63.8 0.0%
4 83.2 1.7% 8.8 63.7 0.1%
6 82.3 2.8% 8.8 63.6 0.2%
7 82.3 2.8% 8.8 61.1 4.1%
8 81.3 3.9% 8.8 61.1 4.1%
10 79.7 5.8% 8.8 60.1 5.8%
16 61.6 27.2% 8.8 59.6 6.4%
20 62.3 26.4% 8.4 53.3 16.3%
26 45.7 46.0% 7.8 47.5 25.4%

问题19:TD-LTE单站优化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单站性能验收指标有哪些衡量指标?

答在每个LTE站点安装、上电并激活开通后,针对其单站各个小区进行单站优化。
优化内容包括基础数据检查、小区功能参数核查、RF覆盖优化、业务性能、切换性能等。通过单站测试可发现基站安装、天线安装、参数配置等方面的问题。
单站验证的测试内容如下表所示:
阶段 子任务 测试目的
单站优化阶段 基站基础数据库检查 确定规划数据的准确性,排除工程施工问题引入的影响网络质量的问题
基站及小区功能核查 核查小区参数设置,如:功率、切换参数、功率控制、传输模式等,在RF优化前排除参数设置异常引入的问题
RF覆盖优化 确定每个天线主瓣和旁瓣信号情况是否正常,确定每个天线的覆盖范围与规划是否一致,排除天馈线接错以及硬件故障的影响
单站业务功能测试 确保每个小区能正常接入,同时,测试站点能正常地承载诸如语音、数据等各种业务功能
单站切换测试 首先确保测试站点小区间与站间切换功能正常,其次确定周边物理邻区是否均配备了相应的逻辑邻区关系
告警和硬件故障排查 排除硬件故障的影响
对LTE站点性能验证,衡量站点质量的指标如下所示:
1) 小区覆盖评估测试
类型 穿透损耗 覆盖指标(95%概率)  边缘用户速率指标
  RSRP门限(dBm) RS-SINR门限 (50%负载)(Mbps)
  F频段 D频段 (dB)  
主城区 高 -100 -98 -3 1(Mbps)
主城区 低 -103 -101 -3 1(Mbps)
一般城区 -103 -101 -3 1(Mbps)
县城及郊区  -105 -103 -3 1(Mbps)
测试标准:
LTE主要为数据业务,因此测试时首先使用单终端在单小区网络内进行遍历性测试,如果因场景限制,遍历有困难,可以仅在径向路径上进行测量,直到断链,并且可以反复多次。绘制吞吐率的CDF曲线,以此为评估覆盖能力的基本数据。以5%的CDF点为准,边界速率值发生位置的GPS坐标,从而确定覆盖距离(取均值即可)。(参考资料:中国移动4G无线网络一期工程建设要求)
2) 单站业务性能测试
A. CQT测试的极好、好、中、差点选择标准为:
极好点: RS-SINR>22dB;
好点: 15dB < RS-SINR < 20dB;
中点: 5dB < RS-SINR < 10dB;
差点: -5dB < RS-SINR < 0dB。
(参考资料:中国移动TD-LTE无线子系统工程验收规范)
B. 宏站DT测试中覆盖评估需确保现场覆盖范围与规划覆盖范围一致。标准可根据网络设计要求制定,根据经验,可要求如下:
终端类型4 轻载网络 DT测试,统计PDCP层速率:
F 频段(3DL:1UL):下行平均速率>30Mbps,每RB承载效率>280Kbps;上行平均速率>6.5Mbps, 每RB承载效率>80Kbps;
D频段(3DL:1UL):下行平均速率>30Mbps,每RB承载效率>280Kbps;上行平均速率>6.5Mbps, 每RB承载效率>50Kbps;
D 频段(2DL:2UL):下行平均速率>25Mbps,每RB承载效率>230Kbps;上行平均速率>13Mbps,,每RB承载效率>100Kbps。
C. 单用户多点吞吐量和单用户峰值吞吐量验收指标
1) 单用户多点吞吐量:
子帧配置1:3时:
下行TCP :极好点L2速率>50Mbps、好点L2速率>30Mbps、中点L2速率>20Mbps、差点L2速率>1Mbps
上行TCP :极好点L2速率>7.5Mbps、好点L2速率>5Mbps、中点L2速率>3Mbps、差点L2速率>512kbps
子帧配置2:2时:
下行TCP :极好点L2速率>50Mbps、好点L2速率>30Mbps、中点L2速率>20Mbps、差点L2速率>1Mbps
上行TCP :极好点L2速率>15Mbps、好点L2速率>10Mbps、中点L2速率>6Mbps、差点L2速率>512kbps
2) 单用户峰值吞吐量:
子帧配置1:3时:
单下行TCP L2单用户峰值吞吐量大于50Mbps
单上行TCP L2单用户峰值吞吐量大于7.5Mbps        
子帧配置2:2时:
单下行TCP L2单用户峰值吞吐量大于50Mbps
单上行TCP L2单用户峰值吞吐量大于15Mbps
(参考资料:中国移动TD-LTE无线子系统工程验收规范)
D. 小区平均吞吐量验收指标
子帧配置1:3时:L2下行>20Mbps、上行>3Mbps
子帧配置2:2时:L2下行>20Mbps、上行>6Mbps
(参考资料:中国移动TD-LTE无线子系统工程验收规范)
E. 单用户Ping包时延验收指标
32byte小包:时延小于30ms,成功率大于95%
1500byte小包:时延小于40ms,成功率大于95%
(参考资料:中国移动TD-LTE无线子系统工程验收规范)
F. 控制面时延验收指标
用户最大接入时延应小于80ms,最大寻呼时延应小于50ms。
(参考资料:中国移动TD-LTE无线子系统工程验收规范)
问题20:TD-LTE网络优化过程中,簇优化划分的依据和优化内容是什么?簇优化评估指标及标准是什么?

答在簇主要依据地形地貌、区域环境特征、相同的TAC区域等信息进行划分。每个基站簇所包含基站数目不宜过多,并且各个基站簇之间的覆盖区域应该有相应的重叠区域,从而防止在Cluster的边缘位置形成孤岛站点(每个簇一般包含20~30个基站)。
簇优化需要进行覆盖优化、切换优化、互操作优化、性能优化、告警和故障排查、簇优化(含结构优化)、簇边界优化等各个方面的优化。基站簇优化是一个测试、发现和分析问题、优化调整、再测试验证的重复过程,直到基站簇优化的目标KPI指标达到为止。
簇优化的主要内容如下所示:
优化内容 说 明
覆盖优化 1、 实现对覆盖空洞的优化,保证网络中导频信号的连续覆盖;
2、 实现对弱覆盖区域的优化,保证网络中导频信号的覆盖质量;
切换优化 主要包括邻区关系配置以及切换相关参数的优化,解决相应的切换失败和切换异常事件,提高切换成功率,另外也需关注同城异厂家之间的切换问题;
互操作优化 主要进行CSFB、34G互操作功能开通及优化;
性能优化 专项排查,解决数据业务吞吐量低、CSFB接入时延高、HTTP浏览时延高等问题。
告警和硬件故障排查 解决存在的告警故障和硬件问题
簇优化(含结构优化) 1、 对覆盖较好但是无主控小区的区域进行优化,保证各区域有较为明显的主控小区;
2、 对越区覆盖问题进行优化;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簇优化后,在进行全网优化时需要关注簇间优化;
簇优化网络质量测试项目内容如下:
测试项目 测试内容 测试说明
连接建立成功率与连接建立时延测试 连接建立成功率 连接建立成功率=成功完成连接建立次数/终端发起分组数据连接建立请求总次数
连接建立
时延 连接建立时延=终端发出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 Complete的时间至终端发出第一条RACH preamble的时间
寻呼成功率测试 寻呼成功率 寻呼成功率=成功完成寻呼次数/EPC发起寻呼请求总次数
掉线率测试 掉线率 掉线率=掉线次数/成功完成连接建立次数
切换成功率测试 切换成功率 切换成功率=切换成功次数/切换尝试次数
切换时延测试 切换时延 (1) 切换控制面时延:控制面切换时延从Measurement report 到UE 向目标小区发送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 Complete
(2) 切换用户面时延:切换时延计算方式为:下行从UE 接收到原服务小区最后一个数据包到UE 接收到目标小区第一个数据包时间;上行从原小区接收到最后一个数据包到从目标小区接收到的第一个数据包时间。最后一个数据包指L3最后一个序号的数据包
用户平均吞吐量测试 吞吐量 测试整网用户平均吞吐量
网络质量评估指标:
指标名称 指标取值
网络质量指标 连接建立成功率与连接建立时延 用户连接建立成功率>95%
  用户连接建立时延<100ms
寻呼成功率 寻呼成功率≥95%
掉线率 掉线率≤4%
切换成功率 切换成功率≥95%
切换时延 控制面切换时延<100ms
  用户面切换时延<85ms
用户路测平均吞吐量(在网络负荷较小条件下进行,建议邻小区空载、主小区只有测试终端进行通信) L2平均吞吐量:
子帧配置1:3时:下行>30Mbps、上行>6Mbps
子帧配置2:2时:下行>25Mbps、上行>8Mbps
(参考资料:中国移动TD-LTE无线子系统工程验收规范)

问题21:如何对TD-LTE网络结构进行初步验收?

答对TD-LTE网络结构进行初步验收流程如下:
1、 核查TD-LTE覆盖区域、站型配置、站点频段使用、基站工程参数,确保建设与规划设计方案的一致性,对站点的“四超”(超近、超远、超高、超重叠覆盖)情况进行检查,确保区域网络结构的合理;
2、 站点调整应符合LTE网络结构要求,站点调整应得到网络部门评估认可,高站比例,大站间距比例不得大于原规划方案。允许的站址调整标准如下:位置偏差小于50m,高度偏差小于5米。
3、 TD-LTE网络验收时,应记录不符合LTE网络结构要求的区域以及问题站点,作为验收遗留问题供下一期规划参考。
为确保网络结构的合理性,应对无线网络相关的重点结构问题进行初步验收,具体包括:
(1)各频段应连续成片建设;为规避干扰或增加热点容量,个别热点区域内可采用F、D频段插花建设。
(2)受限于实际站址资源情况导致的区域内高站比例不得超过5%。
(3)物理站址的拓扑结构应相对合理。分市区、县城区域具体站间距、站高和天线下倾角建议合理之可参考下表所列:
市区建议  县城建议
站间距(米)  站高(米)  天线最小下倾角(垂直半功率角为7度)  天线最小下倾角(垂直半功率角为15度) 站间距(米)  站高(米)  天线最小下倾角(垂直半功率角为7度) 天线最小下倾角(垂直半功率角为15度)
200 21 12 16 300 15 8 12
250 23 11 15 350 17 8 12
300 25 11 15 400 19 8 12
350 27 10 14 450 21 7 11
400 30 10 14 500 23 7 11
450 33 10 14 550 25 7 11
500 36 10 14 600 28 8 12
550 39 10 14 650 31 8 12
600 43 10 14 700 34 8 12
650 47 10 14 750 38 8 12
- - - - 800 42 8 12
- - - - 850 46 8 12
- - - - 900 51 8 12
(参考资料:中国移动TD-LTE无线子系统工程验收规范)
第3章 网络优化篇
问题22:如何评估LTE下行覆盖情况?
答 在实际的网络优化过程中,主要根据RSRP和SINR这两个参数来评估LTE的下行覆盖情况。
RSRP 为下行参考信号(RS)的功率值,用于衡量下行的覆盖强度。RSRP是判断有没有LTE覆盖的主要依据。除此之外,评估下行覆盖情况还应结合RS SINR。
RS SINR为RS有用信号的强度与干扰信号(噪声和干扰)的强度的比值,用于衡量网络干扰和质量。
开展TD-LTE网络覆盖优化,其目标KPI主要包括如下:
室外 类型 穿透损耗 网络结构指数 覆盖指标(95%概率)
    RSRP门限(dBm) RS-SINR门限 边缘用户速率指标
    F频段 D频段 (dB) (邻小区50%负载)
主城区 高 良好 -100 -98 -3 2Mbps(100RB)/1Mbps(50RB)
主城区 低 良好 -103 -101 -3 2Mbps(100RB)/1Mbps(50RB)
一般城区 良好 -103 -101 -3 2Mbps(100RB)/1Mbps(50RB)
县城及郊区 良好 -105 -103 -3 2Mbps(100RB)/1Mbps(50RB)
室内 室内 良好 -113 -113 -3 2Mbps(100RB)/1Mbps(50RB)


问题23:影响上/下行速率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上/下行速率的主要因素有:
 系统带宽:决定系统总RB数,常用的频宽对应的RB数目和RE数目如下:
频宽 频域RB数目 RE数目
10M 50 600
20M 100 1200
 用户资源分配:系统根据用户所处位置的SINR,终端上报的CQI以及用户需求来分配RB资源
 UE能力限制:不同类型UE具备不同的上下行峰值速率。常用的Cat-3和Cat-4的峰值速率如下:
协议3GPP TS 36.306规定的UE下行能力
UE Category Maximum number of DL-SCH transport block bits received within a TTI Maximum number of bits of a DL-SCH transport block received within a TTI Throughput
(Mbps)
Category 1 10296 10296 10
Category 2 51024 51024 50
Category 3 102048 75376 100
Category 4 150752 75376 150
Category 5 302752 151376 300
协议3GPP TS 36.306规定的UE上行能力
UE Category Maximum number of UL-SCH transport block bits received within a TTI Support for 64QAM in UL Throughput
(Mbps)
Category 1 5160 No 5
Category 2 25456 No 25
Category 3 51024 No 50
Category 4 51024 No 50
Category 5 75376 Yes 75
 编码速率(取决于无线信道质量):LTE的调制方式主要有QPSK、16QAM、64QAM,不同的调制方式有不同的编码速率。调制方式和编码速率的选择是由参考信号的测量估计得到,其对应表如下(将参考信号的SINR近似地看为AWGN信道条件下的等效SNR):
CQI级数 调制方式 编码速率*1024 频谱效率(bit/s/Hz) 等效SNR阈值(BLRE=10%)
1 QPSK 78 0.1523 -6.71
2 QPSK 120 0.2344 -5.11
3 QPSK 193 0.377 -3.15
4 QPSK 308 0.6016 -0.879
5 QPSK 449 0.877 0.701
6 QPSK 602 1.1758 2.529
7 16QAM 378 1.4766 4.606
8 16QAM 490 1.9141 6.431
9 16QAM 616 2.4063 8.326
10 64QAM 466 2.7305 10.3
11 64QAM 567 3.3223 12.22
12 64QAM 666 3.9023 14.01
13 64QAM 772 4.5234 15.81
14 64QAM 873 5.1152 17.68
15 64QAM 948 5.5547 19.61
 传输网、核心网、IDC服务器和上传/下载服务器的性能;
 控制信道可用的物理资源:在下行方向,每个下行子帧中PDCCH信道在时域上可占用前1-3个OFDM符号(由PCFICH信道指示),此外系统消息、下行参考信号也带来一定的下行资源开销;在上行方向,PUCCH信道、PRACH信道及SRS信号会带来一定的开销。
 时隙配置和特殊子帧配置方式,根据标准协议TS 36.213计算理论值参考如下:
终端能力等级 带宽 MIMO模式 时隙比 特殊时隙比 CFI 单位:Mbps
3 20 上行 2U2D 10:2:2 3 19.57
3 20 上行 1U3D 10:2:2 3 9.78
3 20 单流 2U2D 10:2:2 3 34.89
3 20 双流 2U2D 10:2:2 3 61.23
3 20 单流 1U3D 10:2:2 3 47.64
3 20 双流 1U3D 10:2:2 3 81.64
3 20 单流 1U3D 3:9:2 3 38.27
3 20 双流 1U3D 3:9:2 3 61.23
4 20 单流 2U2D 10:2:2 3 34.89
4 20 双流 2U2D 10:2:2 3 69.78
4 20 单流 1U3D 10:2:2 3 47.64
4 20 双流 1U3D 10:2:2 3 95.29
4 20 单流 1U3D 3:9:2 3 38.27
4 20 双流 1U3D 3:9:2 3 76.53
3 20 单流 2U2D 10:2:2 1 41.16
3 20 双流 2U2D 10:2:2 1 61.23
3 20 单流 1U3D 10:2:2 1 56.24
3 20 双流 1U3D 10:2:2 1 81.64
3 20 单流 1U3D 3:9:2 1 45.23
3 20 双流 1U3D 3:9:2 1 61.23
4 20 单流 2U2D 10:2:2 1 41.16
4 20 双流 2U2D 10:2:2 1 82.32
4 20 单流 1U3D 10:2:2 1 56.24
4 20 双流 1U3D 10:2:2 1 112.47
4 20 单流 1U3D 3:9:2 1 45.23
4 20 双流 1U3D 3:9:2 1 90.45
 异频测量:取决于终端的实现。如果UE接受机带宽能够同时覆盖服务主服务小区和待测小区的频点(如两个连续20M的D频点),那么就不需要测量间隔GAP的辅助而实现异频测量。 但是由于协议考虑是尽量减小终端的处理要求,以简约化,因此目前UE的接收机带宽都是20M的,不足以同时覆盖服务小区频点与待测小区所在频点,因此UE 需要测量间隔GAP的辅助(gap-assisted类型测量)才能进行异频测量。在GAP测量周期内,需停止所有业务和服务小区的测量等等,专门用于异频邻区的测量,由此对小区吞吐量会有一定影响。3GPP 36.508定义了 measGAP的2种配置,GAP模式分为40ms周期和80ms周期两种,GAP测量长度均为6ms。根据测试经验值,启动异频测量时(40ms GAP周期)相比不测量时上下行平均吞吐量均下降25%左右。

问题24:LTE有哪些系统消息?
答在LTE系统中,系统消息是分为MIB和SIB两类进行传输的,其中MIB是系统中最重要的一些参数信息,在UE入网的过程中从PBCH上接收。SIB消息是除MIB中包含的系统消息之外的系统消息,其是在PD-SCH上传输的。
MIB被调度传输的周期是40ms。其上面传输的是一些必要的、最重要的系统参数以及后续继续获取系统消息所必须的一些前提参数信息。
SIB消息分两部分,其中SIB1消息中包含的是调度信息列表,而这些调度信息列表里面的内容就对应着如何在一个调度周期中将SIB2至SIB12映射到各个SI消息中,以及各个SI消息发送的时间窗口长度以及周期。
LTE系统消息承载的内容主要包括:
 MIB:下行链路带宽、SFN和PHICH信道配置消息;
 SIB1:小区接入信息:最小接入电平;网络标识:PLMN、Cell ID;上下行子帧配比及特殊子帧配比;SIB2-SIB8的调度信息;
 SIB2:小区接入BAR信息和无线信道配置参数;
 SIB3:关于同频、异频及异系统小区重选中和服务小区相关的参数;
 SIB4:用于同频小区重选,主要包括邻区相关的参数(邻区及门限值);
 SIB5:用于异频小区重选,主要包括邻区相关的参数(邻区及门限值);
 SIB6:用于TDS异系统小区重选,主要包括邻区相关的参数(邻区及门限值);
 SIB7:用于GSM异系统小区重选,主要包括邻区相关的参数(邻区及门限值);
 SIB8:CDMA2000重选信息;
 SIB9:HOME ENB ID;
 SIB10-SIB11:ETMS (Earthquake and Tsunami Warning System)通知;
 SIB12:CMAS辅通知信息;
 SIB13:MBMS控制信息。
例如,终端在做34G互操作重选时,必须下发SIB6消息,终端才可以根据系统消息参数进行到TDS的重选,以下列出的是SIB6消息中携带的部分参数信息,从这些参数中可以获得以下信息:TDS系统10055这个频点的优先级是4,重选门限是-58*2+12*2=-92dBm,即当TDS大于-92dBm时才可以重选。
{
  carrierFreq 10055,
  cellReselectionPriority 4,
  threshX-High 6,
  threshX-Low 12,
  q-RxLevMin -58,
  p-MaxUTRA 33
}

问题25:在实际的覆盖测试中,应根据UE上报的哪些信息来判断下行信道质量?
答在测试过程中,主要根据三个信息来判断下行的信道质量,分别是RI、PMI和CQI。
RI即RANK指示。RANK为MIMO方案中天线矩阵的秩。表示N个并行的有效的数据流。
PMI即预编码矩阵指示。预编码是多天线系统中的一种自适应技术,是根据信道状态信息,在发射端自适应地改变预编码矩阵,起到改变信号经历的信道的作用。在收发两端均存储一套包含若干预编码矩阵的码书,接收机根据估计出的信道矩阵和某一准则选择其中一个预编码矩阵,并将其索引值和量化后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给发送端,在下一时刻,发射端采用新的预编码矩阵,并根据反馈回的信道状态信息为码字确定编码和调制方式。
CQI即信道质量指示,指满足某种性能(如10%BLER)时对应的信道质量的索引值,包括当前的调制方式、编码速率及效率等信息,CQI索引越大,编码效率越高。
UE反馈的RI/PMI/CQI,尤其是RI和CQI信息,可以协助我们进行网络问题定位。例如,在处理峰值吞吐率问题时,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工具查看UE上报的Rank值和调度的CQI来确认测试用户是否处于双码字、能否选择到效率高的编码方式。当在信号环境很好的情况下,终端使用RANK1,一直是单流,可能是通道不平衡或者参数配置问题,需要进行核查并完成处理。  
问题26:LTE功率控制的目的是什么?LTE功率控制可以分为哪些类型?
答简单来说,功率控制就是在一定范围内,用无线方式来改变UE或eNodeB的传输功率,用于补偿信道的路径损耗和阴影衰落,并抑制小区间干扰。其主要作用和目的如下:保证业务质量、降低干扰、降低能耗,提升覆盖与容量。
功控的类型,按不同的方式划分,有:从范围来看,LTE功控可分为小区间功控和小区内功控;从控制方向上来看,LTE功控可分为上行功控和下行功控;其中上行功控用于控制上行物理信号和信道的功率,包括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PRACH, PUSCH, PUCCH。下行功控用于控制下行物理信号和信道的功率,包括Cell-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  Synchronization Signal, PBCH, PCFICH, PDCCH, PHICH, PDSCH。
例如,在存在外部干扰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增加PRACH初始功率、PUCCH初始功率、PUSCH初始功率、闭环功控调整范围的方式增大终端的发射功率,保证终端在下行信号较好的情况下的性能,但需要指出的是,这种方式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干扰的影响而不能抵消干扰的存在。
此外,通过检查小区内手机的发射功率,可以判断小区是否存在上行受限的情况,进而帮助定位网络存在的问题。例如,在某室内点测试时,FTP 和UDP 的上传速率都较低,UL速率小于1Mbps,且变化幅度较大,从测试软件上观察,下行信号质量良好,在-85dBm左右波动,下行SINR在5~10之间,而上行调度的RB大概在60~70之间,手机的发射功率22.5~23dBm,Power headRoom基本全为0。即是说,下行链路正常而上行链路可能存在功率受限的问题,因为上行手机发射功率已经基本达到最大值,手机很少或基本不进行功控。由此推断,推测可能存在干扰或者天馈设备硬件问题等。经过排查后,发现该小区存在外部干扰,干扰排除后问题消失。
问题27:TDS和TDL共RRU时的功率分配应遵循什么原则?
答TDS和TDL双模系统是在TDS网络基础上平滑演进TDL网络,对于双模RRU,RRU的额定功率都是一定的。
TDS和TDL的功率通过参数配置配给RRU,将TDS和TDL配置的单path的功率进行相加同RRU的单path的最大发射功率做比较,TDS和TDL的配置功率超过RRU的最大发射功率,将会导致后起的系统小区无法正常激活。TDS网络升级TDL的场景,保持TDS功率不变。如果TDS网络经过充分优化,则继承TDS功率优化结果来配置TDL功率,且两个制式的载波功率之和不能超出RRU额定输出功率。
在设计规划过程中,必须保证TDS配置功率和TDL配置功率的总功率不超过RRU功率上限值。在优化调整过程中,也需要根据实际需求在TDS和TDL之间合理分配功率。
问题28:弱覆盖的定义是什么?造成弱覆盖的主要原因及解决手段有什么?
答弱覆盖是指有信号,但信号强度不能保证网络达到要求的区域。弱覆盖问题表现为接通率不高,掉线率高,用户感知差。
弱覆盖的原因不仅与系统许多技术指标如系统的频率、灵敏度、功率等等有直接的关系,与工程质量、地理因素、电磁环境等也有直接的关系。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 建筑物等引起的阻挡
 站间距过大、不完善的无线网络结构等网络规划建设问题引起的
 馈线接反等工程质量造成的
 RS发射功率配置低,无法满足网络覆盖要求
 通过室外站覆盖室内但无法满足深度覆盖需求引起的
 天线电气性能下降、工程参数设置不当引起
在确保设备运行正常的基础上,解决室外弱覆盖优先考虑调整信号最强小区的天线下倾角、方位角,其次是通过增加站点或RRU来解决弱覆盖,最后是调整RS的发射功率。解决室内弱覆盖可通过考虑调整宏站天线并进行室内外协同优化加以改善,在宏站覆盖无法解决深度覆盖需求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使用小站、微站、Relay技术等方案加以改善。  
问题29:对于一些无法通过天馈调整优化的弱覆盖路段,如何改善覆盖?
答在LTE弱覆盖优化中,对于一些无法通过天馈调整优化的弱覆盖路段,可尝试使用RS Power Boosting功能来增强小区的覆盖范围。
例如,对于2*2MIMO即两天线端口(Port0和Port1)的情况,Port0上每个RB中有4个参考信号(RS)RE,时频位置如下图中黄色填充的RE所示。而图中红色填充的RE对应为Port1上RS的时频位置,为避免产生干扰,Port0不使用这4个RE。假设每个RE的功率(EPRE)为1个功率单位,在RS Power Boosting前,RS RE的功率也为1个功率单位。由于Port0上红色填充的RE不发送信号,因此Port0的RS RE可借用这些不发送信号的RE可被分配的功率,将RS RE的功率抬升到2个功率单位,相比于非RS RE的功率获得3db的增强,从而实现小区覆盖范围的增强。

为避免大规模同频组网时的网内干扰,下行RS初始状态不建议大范围开启RS Power Boosting功能,使得所有RE的功率都相同。在实际网络优化中,RS Power Boosting功能建议仅用于个别无法通过天馈调整优化的弱覆盖场景。
问题30:2/8通道天线性能特点是什么?适用于的应用场景是什么?
答目前多天线技术是LTE系统提升性能的重要手段,是国际技术发展热点TD-LTE继承TD-SCDMA智能天线应用经验,并进一步优化发展了基于8通道的智能多天线技术,目前主要天线产品可分为2通道和8通道。硬件区别在于天线阵列的数量;在功能上,2、8通道均可实现上下行分集和空间复用功能,而8通道天线更具备波束赋形功能,具体见下表:
天线技术类型 协议定义传输模式 可用天线类型 适用信道及通信环境
下行分集 发送分集 (SFBC)  2和8天线  下行控制信道
在信噪比较低的环境也适用于业务信道
上行分集 接收分集 (MRC或IRC)  适用于上行所有信道和环境
下行空间复用 开环空间复用  下行业务信道
适用于信道条件好且变化较快的环境
闭环空间复用  下行业务信道
适用于信道环境好且变化较慢的环境
下行波束赋形 单流波束赋形 8天线 下行业务信道
适用于信道变化较慢的环境
双流波束赋形  
8通道天线下行采用波束赋形技术,对于系统性能提升效果显著,尤其对于小区边界的性能改善; 上行由于8天线接收,相对于2天线接收,性能也可有明显提高。在连续覆盖的多种场景下,8天线相比2天线在覆盖、吞吐量方面都具备显著优势,2天线多用于街道站补盲/高速场景(高铁等)。
基站可根据用户信道条件选择合适的多天线技术,不同的天线模式对覆盖和速率都会有不同的影响,具体见下表:
天线类型 比较指标 上行 下行
  分集 复用 波束赋形 分集 复用 波束赋形
2天线 是否应用 √ ×  ×  √  √ ×
效果 3dB 无 无 3dB  速率加倍 无
8天线 是否应用 √ ×  ×  √ √ √
效果 9dB 无 无 3dB 速率加倍 4~8dB

问题31:LTE天线传输模式有哪些?测试中能否通过传输模式判断覆盖问题?
答天线传输模式是针对单个终端的,同小区不同终端可以有不同传输模式,基站依据终端上报的信道质量CQI自行决定某一时刻对某一终端采用什么传输模式,并通过RRC信令通知终端,当信道质量快速恶化时,可以保证基站可靠回退。下表中罗列了TM1-8天线传输模式及应用场景,模式3-8中均支持发射分集。
现网中一般使用自适应方式,天线传输模式可在TM2、3、7、8之间自动转换,若路测及OMC网管监测过程中出现TM7、8比例过高情况,可考虑是否出现弱覆盖现象。
Mode 传输模式 技术描述 应用场景
TM1 单天线传输 信息通过单天线进行发送 无法布放双通道室分系统的室内站
TM2 发射分集 同一信息的多个信号副本分别通过多个衰落特性相互独立的信道进行发送 信道质量不好时,如小区边缘
TM3 开环空间复用  终端仅反馈信道的秩信息,发射端结合该秩信息,按照设定的规则选择码本来发射信号 信道质量高且空间独立性强时
TM4 闭环空间复用  需要终端反馈信道的秩信息和码本,发射端结合该信息来发送信号 信道质量高且空间独立性强时。终端静止时性能好
TM5 多用户MIMO  基站端利用用户间空间信道的独立性,使用相同时频资源给不同用户发送各自的数据, 用户数较多,易于配对调度,信噪比条件比较好
TM6 单层闭环空间复用  终端反馈RI=1时,发射端采用单层预编码,使其适应当前的信道 对于信道散射环境相对简单,或天线间距难以满足充分的空间隔离
TM7 单流波束赋形 发射端利用上行信号来估计下行信道信息,以期实现最大比合并发送 获得充分的天线阵列增益
TM8 双流波束赋形 结合复用和智能天线技术,进行多路波束赋形发送,提高用户的峰值和平均速率 信噪比较高且空间独立性相对较好

问题32:什么是重叠覆盖?重叠覆盖有什么影响?有什么解决手段?
答 重叠覆盖是指与主服务小区的信号强度相差小于6dBm的小区数(包含主服务小区)大于3时所影响的区域。
由于TDL是同频组网,其干扰敏感度高于异频组网的TDS,对于重叠覆盖控制的要求更高。重叠覆盖主要有以下几个影响: SINR低(网内干扰)、小区吞吐量低、用户感知差。
重叠覆盖问题可从以下三种常用方法解决:
1) 调节基站下倾角或方位角,控制基站覆盖范围;
2) 现网通过扫频数据定位出主动干扰基站,对这类站点采取更换或取消站址策略;
3) 对于影响比较大但又无法通过以上两种方法解决的站点可以考虑更换频点。
问题33:如何发现和判断小区质差?
答 SINR(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Ratio),信干噪比:接收到的有用信号的强度与接收到的干扰信号(噪声和干扰)的强度的比值。
BLER(Block Error Ratio),误块率:定义为有差错的块与数字电路接收的总块数之比,用于表征由于信道质量导致的传输错误。
上行接收的干扰功率:定义为一个物理资源块(PRB)带宽上的干扰功率,包括热噪声。本测量数据表示OMC-R统计周期内满足取值范围条件的按照分区间统计上行接收干扰信号功率的样本个数。对每个子帧(一个子帧=2个时隙)内所有PRB取功率平均值。(参考来源:《TD-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无线操作维护中心(OMC-R)测量报告技术要求》)
上行丢包率:是分组业务影响用户感知的重要指标,也是分组业务网络优化的依据。在测量周期内,用累加PDCP SDU丢包数与接收到的PDCP SDU总包数之比表示。丢包指其在空口中接收不成功的PDCP SDU,只考虑用户平面DTCH数据。(参考来源:《EUTRAN网络运行管理指标(V1.0.0)》)
下行丢包率:是分组业务影响用户感知的重要指标,也是分组业务网络优化的依据。在测量周期内,用累加PDCP SDU丢包数与接收到的PDCP SDU总包数之比表示。丢包指其在空口中接收不成功的PDCP SDU,只考虑用户平面DTCH数据。(参考来源:《EUTRAN网络运行管理指标(V1.0.0)》)
上行信噪比:定义小区所有用户上行信噪比。具体计算方法:根据一个物理资源块(PRB)带宽上的PUSCH信号功率S和干扰功率I,计算每用户信噪比。(参考来源:《TD-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无线操作维护中心(OMC-R)测量报告技术要求》)
通常情况下,同频组网质差判断标准:SINR<-3dB(数据来源:路测指标)或者BLER>10%(数据来源:OMC网管统计)或者上行PRB粒度接收的干扰功率(RIP)>=-110dbm(数据来源:OMC-R的MR统计)
问题34:质差的可能因素有哪些?如何解决?
答影响质差的可能因素如下:
1、设备故障:包括EnodeB侧基带板硬件故障、RRU驻波比过高、Ir光口功率问题、传输丢包等故障均可能引起空口质差。对于有明显告警的故障,可通过OMC告警监控及时派发排障解决,对于无明显告警的隐性故障则需要加强指标监控力度并注意日常维护经验的积累。
2、系统内干扰:包括PCI干扰、重叠覆盖引起的子载波间干扰等均为系统内干扰,对于PCI干扰,需要做好PCI的规划及优化,PCI的规划及优化需要遵从MOD3、MOD6及MOD30原则,保证同PCI的小区具有足够的复用距离,并在同频邻小区之间选择干扰最优的PCI值。
对于重叠覆盖问题有以下优化手段:做好精细化的RF优化,合理调整工程参数:包括基站位置、天线挂高、天线类型(包括智能天线)、天线方向角、倾角、信道发射功率,确保网络SINR尽可能在一个好的水平;合理规划邻区,确保能够及时切换到最好的小区;对于干扰难以控制的区域,可采用多RRU共小区、分层覆盖、F/D插花等手段,同时亦可开启ICIC、 小区间功控等功能加以改善。
3、系统外干扰:对于LTE系统主要的系统外干扰有F频段存在的DCS1800带来的阻塞/互调/杂散干扰,GSM900带来的二次谐波和二阶互调干扰,PHS带内杂散阻塞带来的干扰,D频段存在和广电的MMDS的同频干扰等。其中D频段的系统外干扰相对较少,其类型主要为广电的MMDS的同频干扰,需要协调无委要求MMDS退频。F频段的系统外干扰类型较多,需重点考虑1850~1880MHz频段LTE FDD或DCS1800的阻塞干扰风险,因此对LTE设备要求BAND39频段设备满足阻塞指标要求,对于现网DCS设备,建议关闭DCS高端频点(确保关闭1870M以上,最好关闭1850M以上),同时软件升级AGC等功能提升抗阻塞能力;在可实施条件下,通过天面调整,加大天线间隔离度,也可增加抗阻塞滤波器或更换新RRU设备。
问题35:哪些因素会影响RRC连接建立成功率?
答RRC连接建立成功率=RRC连接建立成功次数/ RRC连接建立尝试次数
对应的信令点为eNB收到的RRC CONNECTION SETUP COMPLETE次数和eNB收到的RRC CONNECTION REQ次数之比。RRC连接请求失败在信令上表现为T300超时,信令流程如下:

影响RRC连接成功率的可能的原因有:
 弱覆盖或者干扰,导致上下行链路受限,eNB未能正确收到或解码RRC CONNECTION REQ(上行),或UE未能正确收到或解码RRC CONNECTION SETUP COMPLETE(下行);
 冲突竞争失败或拥塞(PRACH、PDCCH、PUSCH)
如果RRC连接建立成功率低出现在局部区域,需要重点优化空口无线环境,消除弱覆盖或干扰现象;在重叠覆盖控制较差的区域,需要减少重叠覆盖,合理进行Preamble码的ZC根序列规划,避免随机接入冲突;对于覆盖调整困难或调整后改善有限的小区,或者区域性存在RRC连接建立成功率低的现象,则可以考虑设置合理的T300定时器参数,加大终端接入概率。
问题36:如何通过提高RRC重建成功率降低掉线率?
答LTE系统中如果发生切换失败、无线链路失败、底层完整性保护失败和RRC重配置失败后UE会进行RRC连接重建,如果RRC连接重建失败,UE将转入RRC_IDLE状态,发生掉线。通过适当延长RRC重建过程中允许的UE进行小区选择的时长,无线环境的可能改善(也可能恶化),即增加了小区选择成功的机会,从而降低掉话率。完整的RRC重建成功流程如下:

从流程中可以看到,可以通过设置定时器T311来延长重建过程中UE进行小区选择的时长,如果该参数设置过小,可能在某些链路可以被挽救的情况下,由于定时器设置不合理而进入IDLE状态,引起掉话,影响用户感知,如果设置较大,虽然可以挽救部分掉话,但RRC Connection Reestablishment过程越滞后,也会影响用户感知。

问题37:如何判断网外干扰?
答当TD-LTE小区底噪高于-120dBm/15KHz时,可认为该小区存在上行干扰。上行干扰有可能是由于系统内存在时隙配比不同,GPS失步造成的;也可能是由于系统外干扰造成。因此在进行网外干扰排查前应先排除系统内因素,排查步骤如下:
1、 核查小区时隙配比,确保相同的系统带宽配置的小区,时隙配比相同;
2、 核查与TDS相比的帧偏置设置,TDL应较TDS提前700us;
3、 核查F频段TDL与TDS小区时隙配比,确保两者严格对齐。如:TD-SCDMA时隙采用4:2时,TD-LTE应采用3:1,特殊子帧3:9:2或9:3:2配置。
3、核查全网GPS告警,发现有GPS相关告警的小区及时进行故障处理。
完成以上检查后,干扰扔存在时可认为干扰源来自系统外。后续可开展网外干扰排查工作。干扰排查方法可参考后文几个相关问题。
问题38:室外TDL可能与哪些系统存在干扰?有哪些消除或减弱干扰影响的常用措施?
答F频段存在DCS1800带来的阻塞/互调/杂散干扰, GSM900带来的二次谐波和二阶互调干扰、PHS带内杂散阻塞带来的干扰。D频段存在和广电的MMDS的同频干扰。
阻塞干扰:阻塞干扰指当强的干扰信号与有用信号同时加入接收机时,强干扰会使接收机链路的非线性器件饱和,产生非线性失真。有用信号在信号过强时,也会产生振幅压缩现象,严重时会阻塞。产生阻塞的主要原因是器件的非线性,特别是引起互调、交调的多阶产物,同时接收机的动态范围受限也会引起阻塞干扰。
当DCS使用高端频率(1850-1880MHz)且F频段TDL设备的抗阻塞能力不足时,易产生1800M阻塞干扰。而由于小灵通使用的频率和TDL的F段频率非常接近,根据协议要求,20MHz内的阻塞干扰叫做带内阻塞,因此叫做PHS带内阻塞。
DCS和PHS阻塞干扰示意图:

DCS和PHS阻塞干扰规避建议:
1、更换滤波器性能更好的TD RRU或LTE使用性能更好的RRU(使用6.2期RRU,大唐:TDRU348FA、中兴:R8968EM1920、华为:DRRU3168-fa);
2.升级TD RRU,增强抗阻塞性能(如引入AGC功能等);
3、DSC1800避免使用1875MHZ以上的频点(如仍不满足,可退回到1870甚至1865MHz);
4、增加TD天线与DCS1800天线的隔离度(6.2期设备不小于50dB,前期设备依据不同型号做相应增加)
5、把三频天线换成独立天线,或将水平隔离的三频天线换成垂直隔离的三频天线(天线端口间隔离度不小于50dB,TD系统抗阻塞指标优于-5dBm)
6、对于小灵通业务信道同频干扰,可直接使用被小灵通占用的频点(小灵通具有动态频率选择特性,会自动避让TD);
7、对于小灵通带内阻塞干扰规避方案如下:
 关闭非法小灵通;
 开启TD-S的AGC功能抗阻塞;
8、联系无委会,规范小灵通的频率使用或推动其退网
9、若无法推动小灵通退频,对于干扰严重的区域选择D频段建网。
互调干扰:当两个以上不同频率信号作用于一非线性电路时,将互相调制产生新频率的信号输出。如果该频率正好落在接收机工作信道带宽内,则构成对该接收机的干扰,成为互调干扰。常见为PIM3阶,PIM5阶互调干扰。
当DCS使用高端频率(1850-1880MHz,我公司站点和其他运营商站点)或DCS、GSM天线互调指标较差时,将产生互调干扰。
DCS和GSM互调干扰示意图:

降低互调干扰可通过修改DCS高端频点(我方站点)进行规避,或通过逐级定位故障点、更换故障天线和器件的方式解决;也可以通过加大不同系统天线间隔离距离(我方站点和其他运营商站点)的方式规避。
谐波干扰:由于发射机有源器件和无源器件的非线性,在其发射频率的整数倍频率上将产生较强的谐波产物。如果谐波频率正好落在接收机工作带宽内,则构成对该接收机的干扰,成为谐波干扰。
当GSM900天线互调指标差时,可对F频段形成二次谐波干扰。
谐波干扰示意图:

消除谐波干扰可通过更换性能下降的天线或设备器件的方式解决。
杂散干扰:由于发射机中的功放、混频器和滤波器等非线性器件在工作频带以外很宽的范围内产生辐射信号分量,包括热噪声、谐波、寄生辐射、频率转换产物和互调产物等落入受害系统接收频段内,导致受害接收机的底噪抬升,造成灵敏度损失。
DCS基站和PHS基站的杂散指标差,可导致F频段杂散干扰。
杂散干扰示意图:

杂散干扰解决方法有:在干扰系统发射端增加滤波器;提高设备的杂散干扰指标;加大不同系统天线间隔离距离;降低干扰系统功率。
MMDS干扰:是一种带内同频干扰,是因为广电使用的MMDS频率和D频段频率相重合。需要协调无委要求MMDS退频。
案例:小灵通带内阻塞干扰
根据后台统计分析情况,某站点受到网外干扰,该小区的受干扰特征属于整齐抬升特征类。上到基站天面现场,发现受干扰小区天线与小灵通天线近距离对打,空间隔离不足0.4米,周围无其它异系统通信系统天线。

上站对干扰源进行定位,不加装滤波器对1850-1920MHz频段进行频谱分析测试(前面加30dB衰减),发现有小灵通强信号;使用定向天线对准小灵通天线,可观察到干扰信号明显增强;随后降低小灵通发射功率,后台采集ISCP数据,对比操作前后ISCP数据变化。降低小灵通发射功率后,干扰消失。由此定位小灵通对该站点形成干扰。具体操作步骤:
序号 步骤 现象
步骤1 1880-1900MHz加装滤波器扫频分析 加装30dB衰减器
步骤2 1850-1920MHz扫频分析 未发现DCS1800使用高频点,1902.6附近有较强小灵通信号
步骤3 用定向天线对准小灵通天线 干扰信号明显增强
步骤4 用定向天线背向小灵通天线 干扰信号明显减弱
步骤5 开启小灵通后台采集ISCP数据 新采集ISCP数据有干扰
步骤6 降低小灵通发射功率后,后台采集ISCP数据 ISCP数据正常,没有干扰

问题39:常见的F频段干扰有哪些,来自什么系统?
答常见的F频段干扰主要有:杂散干扰、三阶互调干扰、阻塞干扰、谐波干扰、PHS干扰。

1880-1920MHz在国际标准化组织3GPP的TD-SCDMA标准中的频段编号为“F”,在TD-LTE标准中的频段编号为39,下面简称为F频段。中国移动目前拥有F频段的1880-1900MHz,主要用于TD-SCDMA和TD-LTE室外连续覆盖。
对于使用F频段的TD-LTE系统,由于其邻近频段的使用特性,可能存在如下干扰:
 DCS1800和F频段很邻近,DCS1800在1880-1900MHz的杂散无法得到有效抑制,从而存有杂散干扰,DCS1800系统的杂散信号主要来自基站滤波器。
 当DCS小区使用1850-1873MHz频段后,一方面由于DCS1800基站天馈系统产生了三阶互调干扰,另一方面由于LTE基站RRU抗阻塞能力不足都会产生阻塞干扰。
 GSM900的谐波也可能对F频段产生干扰。
 工作在F频段的TDS系统的带内干扰。
 与FDD LTE系统之间,建议设置一定的保护带宽,建议共站时10MHz,不共站时5MHz。
 DECT无绳电话使用1880 MHz - 1930 MHz,峰值功率可达100-250mW,对F频段可能造成相应干扰。
 1900-1920MHZ的PHS未完全退网,也存在干扰F频段的风险。
问题40:F频段干扰排查流程是什么?
答 F频段TD-LTE基站干扰排查流程:
采用排除法设计排查流程,判断干扰来源。在排查过程中先排除DCS1800的干扰,再其次为GSM900的干扰,最后到不同运营商设备的干扰,如PHS的干扰、联通DCS1800 的干扰。
如果排除以上干扰,仍没有明确的干扰源,则可能存在外部不明干扰源,详细流程见下图。
  
问题41:常见的D频段干扰有哪些,来自什么系统?
答2570-2620MHz 在国际标准化组织3GPP 的TD-SCDMA 标准中的频段编号为“D”,在TD-LTE 标准中的频段编号为38。D 频段TD-LTE 系统与2500MHz 以下的WLAN 和北斗卫星、2690MHz 以上的无线电导航和气象雷达系统,以及2535-2599MHz 频段内的广播电视多路微波分配系统(Microwave Multichannel Distribution System,简称MMDS)之间可能存在干扰问题。D频段内多家TDD 运营商间也可能存在干扰问题。
D频段频谱分布:

CASE: 天津D频段广电干扰案例分析
距离天津电视塔20米左右,当扫频天线无遮挡地正对天塔方向上,干扰信号强度有所增强,达到-65dBm以上左右,干扰方波频段位于2560-2600MHz内,表现为连续5个带宽为7MHz左右的方波,间隔约为1MHz,不间断发射,在市区范围普遍存在,测得的信号最强位置场强可达到-65dBm左右,MMDS占用的主要频段为2535-2599MHz,。我公司TD-LTE网络D频段(2570-2620MHz)的前30MHz频段与该干扰方波频段重合,且目前我公司TD-LTE网络在用载波频段为2575-2595MHz,均位于干扰方波频段内,因此该干扰信号对我公司TD-LTE网络造成严重影响。
经过多点扫频确认,靠近电视塔位置干扰功率最强。干扰源可能为广播电视信号。


问题42:常见的E频段干扰有哪些,来自什么系统?
答2300-2400MHz在国际标准化组织3GPP的TD-SCDMA标准中的频段编号为“E”,在TD-LTE标准中的频段编号为40,下面简称为E频段。中国移动拥有E频段的2320-2370MHz,用于TD-SCDMA和TD-LTE的室内覆盖。E频段TD-LTE系统与工作在工业、科学和医疗(Industrial Scientific Medical,简称ISM)免授权频段2400-2483.5MHz的WLAN系统频率相邻,相互之间将产生相互的杂散和阻塞干扰。
其中,由于WLAN AP的阻塞指标较差,干扰主要为TD-LTE基站对WLAN AP(放装型,室分型AP基本可规避)的阻塞干扰,将影响WLAN AP的上行速率。
WLAN放装型AP:TD-LTE室分基站与放装型AP共存时,当两者天线间距离为4米时,要求WLAN AP在2370MHz的阻塞指标为-30dBm(干扰为20MHz调制信号);当两者天线间距离为2米时,要求WLAN AP在2370MHz的阻塞指标为-24dBm(干扰为20MHz调制信号)。现有WLAN设备均无法满足上述指标要求,因此当两系统天线间间距在4米以内时,将导致不同程度的阻塞干扰出现。
WLAN室分型AP:TD-LTE与WLAN共用室分系统时,为保证系统间不存在干扰,在采用90dB隔离度的合路器的情况下,要求室分型AP在2370MHz的阻塞指标为-50dBm(干扰为20MHz调制信号)。根据2012年集采测试结果,绝大多数厂家设备可满足要求。但目前WLAN终端的抗阻塞指标基本都无法满足共存要求。当WLAN终端和E频段的TD-LTE终端相距较近(0.5米),且同时开展业务时,WLAN终端将受到TD-LTE终端的干扰。

问题43:LTE小区选择遵循什么原则?参数设置对网络质量有什么影响?

答一般来说,UE开机后会首先进行PLMN选择,然后进行小区选择/重选、位置登记等。
小区选择过程中,UE需要对将要选择的小区进行测量,以便进行信道质量评估,判断其是否符合驻留的标准。小区选择的标准被称为S准则。当某个小区的信道质量满足S准则时,就可以被选择为驻留小区。S准则的具体内容如下:
Srxlev= Qrxlevmeas – (Qrxlevmin + Qrxlevminoffset) ‐ Pcompensation >0且Squal=Qqualmeas-Qqualmin >0
其中,Qrxlevmeas指终端测量到的小区RSRP值;Qrxlevmin为服务小区最小接收功率小区,Pcompensation补偿值,可通过公式计算得到:Pcompensation=max(UE_TXP-WR_MAX _RACH-P_MAX,0);其中,UE_TXPWR_MAX_RACH(终端在做随机接入时RACH上的最大发送功率)由系统广播消息发送,一般设置为0;P_MAX是终端的最大标称发射功率。Qqualmeas是测得的Ec/No值;Qqualmin是要求的Ec/No值,通过SIB3读取得到。如果满足Srxlev>0并且Squal>0,认为该小区满足驻留要求,读取系统消息,进行位置登记。
所涉参数意义及对网络质量的影响如下:
类别 参数英文名 功能描述 对网络质量的影响 集团取值建议 3GPP协议规定的取值范围
小区选择 Qrxlevmin 小区能被终端选择为可驻留小区需要满足的最小覆盖电平,终端只有在明确一个小区在终端当前所在位置的覆盖信号电平高于该值时,才可能选择该小区作为合适小区去驻留 该值的选取需要综合考虑基站不同天线配置下的上下行链路的平衡,各小区不尽相同,2天线小区相对于8天线小区,该值要适当提高,随着上行负载的加大,该值需要做相应的提升,以保证终端可驻留即可接入并发起业务。 -120dBm~-124dBm (-70..-22)*2 [dBm]
Qrxlevminoffset 当UE漫游到一个新的PLMN上时,如果UE需要重选到一个更高优先级的PLMN上,终端评估网络是否适合驻留时需要在Qrxlevminh基础上额外考虑一个偏移量 N/A Default(0dB) (1..8)*2 [dB]
Qqualmin 小区能被终端选择为可驻留小区需要满足的最小覆盖电平的同时还需满足的信号质量要求,终端只有在明确一个小区在终端当前所在位置的覆盖信号电平高于Qrxlevmin且信号质量优于该值时,才可能选择该小区作为合适小区去驻留 考虑不同频率网络的负载均衡,通过该值的设置,可以使终端在选择网络时优先选择负载相对较轻的载频 N/A (-34..3) [dB]
Qqualminoffset 当UE漫游到一个新的PLMN上时,如果UE需要重选到一个更高优先级的PLMN上,终端评估网络是否适合驻留时需要在Qqualmin基础上额外考虑一个偏移量 N/A Default(0dB) (1..8) [dB]

问题44:LTE小区重选的标准和原则是什么?如何运用小区重选进行网络优化?

答一般来说TD-LTE小区重选时,UE需要考虑异频或者异系统频率的优先级。这个优先级可以通过广播消息(SIB-3)发送给UE,也可以在RRC CONNECTION RELEASE消息中进行配置,还可以在异系统重选的过程中从其它RAT继承而来。当优先级信息是通过RRC CONNECTION RELEASE消息进行配置时,UE则忽略所有系统信息广播的优先级。
UE通过评估RSRP相关的测量值(Srxlev)和RSRQ相关的测量值(Squal)来确定是否需要重选到另一个小区,而评估过程就是不断测量和比较的过程。为了节约UE的电量,标准中定义了相应的测量规则,总体的原则就是:
 当UE处于覆盖较好的情况下,尽量减少测量频率,只需要周期性搜索高优先级的小区,如果发现某个高优先级小区不满足重选的条件,也就不需要继续进行测量;
 当UE处于覆盖较差的情况下,逐步打开同频(Srxlev与启测门限参数Sintrasearch进行比较)、异频(Srxlev与异频启测门限参数Snonintrasearch)的测量;
根据优先级和比较量,标准中定义了多个不同的阈值来控制小区重选,基本的准则如下:
 为了避免乒乓效应,所有的重选都需要UE驻留在当前服务小区超过1秒以上;
 如果多个不同优先级的小区都满足重选条件,那么必须重选到高优先级的小区;对于高优先级的异频或者异系统小区,当该小区的Srxlev在一段时间内(Treselection)超过相应的阈值(Threshx,high),就可以重选过去;
 如果同一个优先级中有多个小区满足条件,就重选到排序最好的小区:对于同频或相同优先级的异频小区,则是根据小区评级准则(R准则)对当前的服务小区和邻小区进行评级,UE必须重选到评级最好的小区;
根据R值计算结果,若:
邻小区Rn大于服务小区Rs,并持续Treselection,则触发向邻小区的重选流程
Rn=UE测量到的邻小区RSRP实际值-服务小区的重选迟滞
Rs=UE测量到的服务小区RSRP实际值+服务小区的重选迟滞
 对于低优先级的异频或者异系统小区,当服务小区Srxlev低于相应阈值(Threshserving,low),而低优先级小区的Srxlev在一段时间(Treselection)内又超过相应阈值(Threshx,low),就可以重选过去。
在异频组网的场景下,例如,室内覆盖边缘与宏站交叠覆盖的区域,可以通过设置合理的重选优先级使用户驻留在室内小区上,而在室分内部,不同小区间则主要根据R准则,通过比较小区间的RSRP强弱来进行重选。

问题45:LTE空闲态下的DRX与网络寻呼机制是怎样的?

答终端处于空闲态时,LTE网络寻呼机制如下:
1) DRX的工作机制和UE对寻呼消息的接收:
处于节电的考虑,UE的寻呼接收遵循非连续接收(DRX)的原则。eNodeB会通过系统消息广播小区默认的DRX寻呼周期给小区中所有UE。此外,标准也允许每个UE根据自身的电量等设置UE特定的DRX参数,并通过NAS消息Attach Request、TAU Request等上报给MME。
之后,UE在一个DRX的周期内,只在响应的寻呼无线帧(PF)上的寻呼时刻(PO)先去监听PDCCH上是否携带有P-RNTI,进而去判断响应的PDSCH上是否有承载寻呼消息。如果在PDCCH上携带有P-RNTI,就按照PDCCH上指示的PDSCH的参数去接收PDSCH上的数据;如果终端在PDCCH上未解析出P-RNTI,则无需再去接收PDSCH物理信道,就可以依照DRX周期进入休眠。利用这种机制,在一个DRX周期内,终端可以只在PO出现的时间位置上去接收PDCCH,然后再根据需要去接收PDSCH。而在其他时间可以休眠,以达到省电的目的。
关于PF的计算,有公式SFN mod T=(T/N)*(UE_ID mod N),凡满足该公式的所有SFN的值,都是PF。PF计算中相关参数含义如下:
 T=min(TUE,TC),TUE指UE特定DRX周期,TC指eNodeB广播的默认DRX周期;
 N=min(T,nB),nB由网络在SIB2中广播;
 UE_ID=IMSI mod 1024。
PO是终端需要监听的PDCCH在寻呼无线帧上的子帧号,因此计算出PF后,需再计算出本终端的PO在PF上的位置i_s,然后再根据i_s与PO之间的映射关系,从而精确地获得终端应去监听的PDCCH物理信道所出现的精确的时间位置。其中,i_s=floor(UE_ID/N)mod Ns。
2) 寻呼DRX参数的传递和寻呼消息的发送:
LTE核心网MME对每个eNodeB使用寻呼消息(Paging)发起寻呼过程,每条寻呼消息携带一个被寻呼的用户信息,包括:UE Paging Identity(IMSI,或S-TMSI)、Paging DRX、CN Domain(CS域,或PS域)和List of TAIs等字段,其中Paging DRX参数为可选。eNodeB接收到Paging消息后,解读其中的内容,得到该用户终端的跟踪区域标示(TAI)列表,并在其下属于列表中跟踪区的小区进行空口寻呼。
eNodeB在空口Uu寻呼用户时,可以使用其配置的小区默认DRX参数,该参数在SIB2中下发小区内所有UE。
eNodeB在空口Uu寻呼用户时,也可以使用UE自己上报的特定DRX参数。UE在Attach Request、TAU Request等非接入层(NAS,Non Access Stratum)消息中告知MME,MME在发送给eNodeB的Paging消息通过Paging DRX参数携带该UE特定的DRX参数,eNodeB对接收到Paging消息中携带的UE特定的DRX和其默认DRX参数取小后,以此作为寻呼周期下发寻呼。该原则与UE侧接收寻呼消息时的T取值原则一致,即没有UE特定DRX参数时按照eNodeB广播的DRX参数接收,若有UE特定DRX参数时与广播的DRX参数取小后接收。
综上所述,LTE网络下MME、eNodeB、UE 的DRX参数总结如下:
DRX参数名称 参数所在消息 类型
UE UE specific DRX UE特定DRX,通过NAS消息上报给MME 可选
MME Paging DRX 通过S1接口Paging消息将UE特定DRX发送给eNodeB 可选
eNodeB defaultPagingCycle 小区默认DRX寻呼周期,通过Uu接口SIB2下发给所有UE 必选
Default paging DRX 通过S1-Setup Request或ENB CONFIGURATION UPDATE 上报给MME 必选

问题46:TD-LTE系统切换的流程是怎么样的?
答 TDD LTE系统切换过程都会被分为4个步骤:测量、上报、判决和执行。一般在初始接入或上一次切换命令中的重配消息里携带测量控制(A1~A5或者B1、B2事件门限值)信息,当信号条件满足A类事件或B类事件时,终端会向基站上报符合切换门限的小区,基站判决信号条件满足切换门限后,向目标小区申请资源及配置信息,直到源小区和目标小区交互得到响应,然后,终端发送RRC层重配完成消息,就完成了切换。
问题47:测量的种类有哪些?UE上报的测量内容有哪些?
答 按UE的不同状态,UE测量可分为RRC_IDLE状态下和RRC_CONNECTED状态下的测量。
 RRC_IDLE状态下的测量:用于小区重选;
 RRC_CONNECTED状态下的测量:用于重定向。
按UE的不同测量类型可分同频测量、异频测量、Inter-RAT测量:
 同频测量:在服务小区的下行载频上进行测量,包括:RSRP, RSRQ, Pathloss等。
 异频测量:在不同于服务小区的下行载频上进行测量,包括RSRP, RSRQ, Pathloss等。
 Inter-RAT测量:PCCPCH RSCP、CPICH RSCP、CPICH Ec/No、GSM Carrier RSSI、BSIC Identification、BSIC Reconfirmation等
当UE测到的信号满足测量报告条件时,会通过事件报告EUTRAN。报告内容包括:测量ID、服务小区的测量结果(RSRP和RSRQ的测量值)、邻小区的测量结果,以便EUTRAN对切换进行判决。
问题48:TD-LTE基于事件触发的测量有哪些?目前主要用哪个事件触发?
答 TD-LTE切换测量事件有两大类:系统内测量事件是A类事件,系统外测试事件是B类事件。
1) 系统内测量事件采用Ax来标识,系统内事件的报告各类:
eventA1:服务小区质量高于一个绝对门限(serving > threshold)。
 事件进入条件:Ms - Hys > Thresh
 事件离开条件:Ms + Hys < Thresh
其中:
Ms:为服务小区的测量结果,没有计算任何小区各自的偏置如果测量的是RSRP则单位为dBm,如果是RSRQ则单位为dB。
Hys:为此事件的迟滞参数。单位为dB。取值范围(0-30),实际值=取值*0.5dB
(Hys在相应的测量事件中配置;)
Thresh:为此事件的门限参数。单位同Ms一样
eventA2:服务小区质量低于一个绝对门限(serving < threshold)。
 事件进入条件:Ms + Hys < Thresh
 事件离开条件:Ms - Hys > Thresh
eventA3:邻小区比服务小区质量高于一个门限(Neighbour > Serving + Offset),用于频内/频间的基于覆盖的切换。
 事件进入条件:Mn + Ofn + Ocn - Hys > Ms + Ofs + Ocs + Off
 事件离开条件:Mn + Ofn + Ocn + Hys < Ms + Ofs + Ocs + Off
其中:
Mn:邻小区的测量结果,不考虑计算任何偏置。
Ofn:该邻区频率特定的偏置(即offsetFreq在measObjectEUTRA中被定义为对应于邻区的频率)
Ocn:为该邻区的小区特定偏置(即cellIndividualOffset在measObjectEUTRA中被定义为对应于邻区的频率),同时如果没有为邻区配置,则设置为零。
Ms:为没有计算任何偏置下的服务小区的测量结果。
Ofs:为服务频率上频率特定的偏置(即offsetFreq在measObjectEUTRA中被定义为对应于服务频率)
Ocs:为服务小区的小区特定偏置(即cellIndividualOffset在measObjectEUTRA中被定义为对应于服务频率),并设置为0,如果没有为服务小区配置的话;
Hys:为该事件的滞后参数(即hysteres为reportConfigEUTRA内为该事件定义的参数)。
Off :为该事件的偏移参数(即a3-Offset为reportConfigEUTRA内为该事件定义的参数)。
Ofn, Ocn, Ofs, Ocs, Hys, Off 单位为dB
eventA4:邻小区质量高于一个绝对门限。
 事件进入条件:Mn + Ofn + Ocn - Hys > Thresh
 事件离开条件:Mn + Ofn + Ocn + Hys < Thresh
eventA5:服务小区质量低于一个绝对门限1(Serving<threshold1)并且邻小区质量高于一个绝对门限2(Serving>threshold2)。用于频内/频间的基于覆盖的切换。
 事件进入条件:Ms + Hys < Thresh1 & Mn + Ofn + Ocn - Hys >Threah2
 事件离开条件:Ms - Hys > Thresh1 or Mn + Ofn + Ocn + Hys < Thresh2
目前,系统内的同频切换由A3事件触发,异频切换由A2事件触发。
2) 异系统测量事件采用Bx来标识,事件报告种类:
EventB1:邻小区比绝对门限好。用于测量高优先级的的RAT小区。
 事件进入条件:Mn + Ofn - Hys > Thresh
 事件离开条件:Mn + Ofn + Hys < Thresh
EventB2:服务小区质量低于一个绝对门限门限1(Serving<threshold1)并且邻小区质量高于一个绝对门限2(Serving>threshold2)。用于相同或低优先级的RAT小区的测量。
 事件进入条件:Mn + Hys < Thresh1 & Mn + Ofn - Hys >Thresh2
 事件离开条件:Mn - Hys > Thresh1 or Mn + Ofn + Hys <Thresh2
目前,系统间重定向通过A2+B2事件触发。
问题49:基站如何让终端进行异频异系统测量?异频异系统测量对用户的影响是什么?
答初始接入时,基站通过终端能力查询知道终端是否支持异频异系统测量,对于支持测量的终端,在接入后基站会在下发的重配置消息中下发A1、A2门限值,当信号条件满足A2事件时终端启动异频异系统测量并根据重配置消息中的要求进行上报,基站判断信号条件如果满足异频异系统切换或重定向门限时,基站下发切换指示消息或者重定向消息并启动相关流程;当信号条件满足A1事件时,终端停止异频异系统测量。
当异频或异系统测量被触发后,eNB将下发测量GAP相关配置。测量GAP就是让UE离开当前频点到其他频点测量的时间段。测量GAP分为模式1和模式2,模式1中TGAP为6ms, 周期为40ms;模式2中TGAP为6ms, 周期为80ms。由于异频测量时, UE需离开当前频点到其他频点测量,因此在GAP周期内UE的业务是无法正常进行,导致用户速率下降。
案例:室分站点会展中心采用双通道建设,时隙配比2:2;特殊子帧配比10:2:2。在该小区进行FTP 业务,无线环境良好(RSRP:-84dbm,SINR:29db),FTP下载速率仅30M。
分析发现会展中心的3个小区覆盖区域相同,为降低干扰分别使用38750、38950、39250 共3个频点; 3个小区开启异频切换开关,当终端在测量GAP时间的子帧内不传输或接收任何数据。修改会展中心1(ENB_ID=422675 PCI=2)2小区A2测量门限Threshold2InterFreq由60(-80dbm)修改为50(-90dbm)(服务小区RSRP 低于-90dbm 时开始进行异频测量),threshold2a 从  70(-70dbm)修改为60(-80dbm)(高于-80dbm 时停止测量)。将异频测量门限修改后,FTP下载速率均提升至55mbps左右。
问题50:TD-LTE基站侧如何对切换进行判决的?
答 UE将满足条件的测量对象上报后,系统侧根据以下原则发出切换指令。
1) eNB选择信号最强(RSRP/RSRQ值最大,通常选用RSRP)的小区作为目标小区,进行相关切换请求操作,目标侧正确回应切换请求后,eNB下发重配消息(带切换信息);
2) 如果目标小区同时存在S1和X2接口,则进行X2切换否则选择S1口进行切换。
问题51:切换时间过长的可能原因有哪些?
答切换时间过长的原因:
1) Time to Trigger设置过长
Time to Trigger指示了监测到事件发生的时刻到事件上报的时刻之间的时间差。只有当事件被监测到且在该参数指示的触发时长内一直满足事件触发条件时,事件才被触发并上报。Time to trigger设置的越大,表明对事件触发的判决越严格,但需要根据实际的需要来设置此参数的长度,设置的过长会导致用户切换不及时造成掉线。根据测试经验值,配置越大,则到邻区的切换条件越难满足;配置越小,则到邻区的切换条件越容易满足,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网络实际情况进行优化。配置不合理将导致到目标小区的切换失败率增高。
2) Cell Individual Offset设置不合理
Cell Individual Offset(小区个体偏移值),配置越大,则到该小区的切换条件越容易满足;配置越小,则到该小区的切换条件越难满足,在实际应用中根据网络进行优化。配置不合理将导致到目标小区的切换失败率增高。默认配置为0。
问题52:常见的切换失败原因有哪些?可以如何分析?
答常见切换失败的原因有:
(1)邻区参数配错,如同频同PCI、TAC、频点配置错误。
(2)邻区误配,见下图:基站1与基站2有切换关系,但实际邻区配置为基站1与基站3有双向邻区关系,导致切换异常

(3)切换目标侧底噪高
(4)切换目标侧基站故障
(5)切换定时器设置不合理,设置时间过短促使流程提前终止,导致切换失败。
(6)弱覆盖,切换过程失步
(7)工程参数不准确,导致配置不应该的切换关系,出现切换失败。
切换失败从事件的信令节点上来说,始于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 信令,终于RRC超时并发起重建,对于切换失败的问题分析时可以结合当时的各种测量指标进行分析,比如RSRP和SINR等测量值,目前路测中最常见的是切换超时的现象,信令如下图所示:

在进行该问题分析时,需要UE和路测软件可以采集底层的LOG进行分析,分析流程如下:

步骤说明:
1. RSRP和SINR及MSG2接收异常说明下行覆盖较差,造成无法同步上目标小区造成,主要是通过覆盖优化来解决;
2. 邻区检查主要是看是否存在相同的PCI,从而造成目标小区误判;
3. MSG1发送异常可以参考切换时延的处理方法来进行处理;
4. 同步保持参数设置过小则很容易造成失步从而进行重建;
5. T304过短则容易造成切换失败,可以相应地改大些。
问题53:不同状态下的互操作策略和方案是什么?E-UTRAN中重选的优先级顺序是什么?
答2/3/4G互操作优先级顺序可由运营商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配置。2/3/4G的互操作策略:
 4G —>3G、3G —>4G、4G —>2G
通过空闲态的重选和数据业务连接态的重定向来完成。
 2G —>4G
现阶段是通过2G—>3G—>4G桥接的方式到4G。若要实现2G直接到4G,需要核心网和BSC升级,通过2G向4G的重选功能并配置邻区来实现终端直接返回4G。
互操作方案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 4G、3G、2G互操作方案示意图

问题54:2/3/4G互操作邻区配置原则是什么?
答互操作邻区配置原则如下所示:
1) 4G配置3G/2G邻区原则
 4G室外小区:
 4G与3G/2G共站:4G继承3G/2G邻区关系。
 新增4G站址的4G站点:优先添加第一圈3G/2G邻区。
 4G室分小区:
 配置与其共室分的3G/2G邻区及优先添加室外第一圈3G/2G邻区。
注:4G室分小区采用E频段,建议室内E频段优先级高于室外D/F频段优先级。
2) 3G配置4G邻区原则
 4G已配置3G邻区区域:3G与4G邻区互配。
 4G未配置3G邻区区域:
 3G与4G共站:3G继承4G邻区关系。
 3G与4G不共站:优先添加第一圈4G邻区。
3) 2G配置4G邻区
 2G与4G共站:2G继承4G邻区关系。
 2G与4G不共站:优先添加第一圈4G邻区。
异系统邻区个数建议分别不超过8个。为优化邻区个数,建议优先配置与其共站的异系统小区,以及与该小区切换较多的邻区。

问题55:LTE与2G/3G互操作方案有哪些?
答为了确保数据业务在LTE和2G/3G系统间的连续性,提升用户体验,3GPP对不同系统间的PS业务互操作方案进行规定,主要包括:
 空闲态:小区间重选
 连接态:PS切换、重定向和CCO等。
1、小区重选发生在终端处于空闲态时,终端自主进行异系统邻区测量和重选判决过程。在小区重选过程中,基站侧配置终端对主服务小区、邻区的频点进行测量,终端根据测量结果自行决定是否驻留本小区还是进入新小区驻留。
2、PS切换发生在终端处于连接态时,首先系统侧根据终端的测量报告做出切换判决,然后系统申请新资源再向终端发出切换指令,终端根据指令中的信息直接使用新小区给其预留的资源。
3、重定向发生在终端处于连接态时,系统向终端发起RRC Connection Release with Redirection消息,并携带异系统邻区频点,指示终端在该频点的异系统邻区重新接入。盲重定向不基于测量,网络直接引导终端接入其中一个候选频点;基于测量的重定向是指网络配置新的测量事件给终端,以使终端接入满足条件的新小区。
4、CCO with/without NACC是网络控制的切换,发生在终端的连接态,根据测量控制上报测量报告,由网络下发切换命令进行切换,CCO with NACC可携带RIM信息以获取GSM/GPRS的系统消息,然后通过Cell Change OrderFrom UTRAN/E-UTRAN的消息加速终端完成切换,而CCO without NACC不携带RIM消息,需要待终端链路释放后去获取GSM/GPRS的系统消息。NACC的好处就是尽量减少业务切换到目标小区的时延,核心网MME和SGSN通过Gn口来获取目标小区的系统消息,并将该消息通知给终端,这样终端就能快速接到新小区,并使用该小区承载资源来恢复业务。
问题56:空闲态4G到3G/2G的互操作是如何完成的?
答4G到3G/2G的重选为高优先级到低优先级网络的重选。重选主要包括异系统测量和重选判决过程。
当服务小区满足异系统测量门限时启动测量,即服务小区Srxlev <= SnonIntraSearchP或者 Squal <=  SnonIntraSearchQ。
重选判决前,UE至少在LTE当前服务小区驻留1秒以上。如果LTE SIB3中提供了threshServingLowQ,则异系统重选判决时,LTE门限参考信号质量(RSRQ)的测量结果,否则参考信号强度(RSRP)的测量结果。目前主要选择参考RSRP的测量结果。
参考信号强度(RSRP)测量结果时:在TreselectionUTRA内,本服务小区S参数满足Srxlev < ThreshServingLowP,且低优先级3G/2G小区S参数满足Srxlev > ThreshX, Low,则重选至低优先级3G/2G小区。
参考LTE信号质量(RSRQ)测量结果时:在TreselectionUTRA内,本服务小区当前信号强度Squal < ThreshServingLowQ,且3G/2G小区信号强度Srxlev > ThreshX, Low ,则重选接入低优先级3G/2G小区。
问题57:空闲态3G到4G的互操作是如何完成的?
答3G到4G的重选为低优先级到高优先级网络的重选。重选主要包括异系统测量和重选判决过程。
由于3G服务小区优先级低于LTE异系统邻区,终端始终处于测量状态。
当3G系统广播消息SIB19中未提供Threshx,high2 或 Threshx,low2时,3G重选到4G的4G异系统判决门限参考RSRP的测量结果,当SIB19中Threshx,high2 和 Threshx,low2都提供时,4G的判决门限参考RSRQ的测量结果。目前运营商主要选择参考RSRP的测量结果。
4G判决门限参考RSRP测量结果时,若测量到高优先级4G邻区在Treselection内持续满足SrxlevnonServingCell,x> Threshx,high,则重选到高优先级4G邻区;
4G判决门限参考RSRQ测量结果时,若测量到高优先级4G邻区在Treselection内持续满足SqualnonServingCell,x > Threshx,high2,则重选到高优先级4G邻区。
问题58:空闲态2G到4G的互操作是如何完成的?
答终端回落2G后,如果有3G网络,可通过桥接方式返回4G;如果没有3G网络覆盖,2G基站配置向4G的重选功能并配置邻区,终端可直接返回4G。
2G到4G的重选,为低优先级到高优先级网络的重选。重选主要包括异系统测量和重选判决过程。由于2G服务小区优先级低于LTE异系统邻区,终端始终处于测量状态。
当2G系统广播消息SI2quarter中未提供THRESH_E-UTRAN_high_Q 或THRESH_E-UTRAN_low_Q时,2G重选到4G的4G异系统判决门限参考RSRP的测量结果,当SI2quarter中广播THRESH_E-UTRAN_high_Q、 THRESH_E-UTRAN_low_Q时,4G的判决门限参考RSRQ的测量结果。目前运营商主要选择参考RSRP的测量结果。
4G判决门限参考RSRP测量结果时,若测量到高优先级4G邻区在Treselection内持续满足SrxlevnonServingCell,x> THRESH_E-UTRAN_high,则重选到高优先级4G邻区;
4G判决门限参考RSRQ测量结果时,若测量到高优先级4G邻区在Treselection内持续满足SqualnonServingCell,x > THRESH_E-UTRAN_high_Q,则重选到高优先级4G邻区。
问题59:连接态4G到3G/2G的互操作是如何完成的?
答连接态4G到3G/2G的互操作方案可以是基于测量的重定向,也可以是盲重定向。基于测量的重定向需要终端支持。
终端在4G网络进入数据业务连接态后,网络首先下发LTE系统内同频和异频测量控制消息。当多模终端上报系统内A2测量报告后(该A2测量事件为触发网络下发测量控制消息的事件),网络下发异系统测量控制消息(B1或B2事件)以及盲重定向的A2测量控制消息,终端收到测量控制消息后启动异系统测量。
当多模终端未能满足系统内切换条件,且上报了B1或B2事件测量报告时,eNodeB根据测量报告中异系统频点信息下发重定向命令。
若终端不支持异系统测量,但上报了盲重定向的A2事件测量报告;或终端支持异系统测量,未上报B1或B2事件测量报告,但上报了盲重定向的A2事件测量报告时,eNodeB随机选择邻区频点下发盲重定向命令。
终端收到重定向命令后,执行重定向流程。
满足A2测量事件上报的条件为:持续TimeToTriger时间,服务小区测量值满足一定门限。
B1测量事件上报条件为:持续TimeToTriger时间,异系统邻区测量值满足一定门限。
B2测量事件上报的条件为:持续TimeToTriger时间,服务小区测量值满足一定门限和异系统邻区满足一定门限。
问题60:连接态3G到4G的互操作是如何完成的?
答终端在3G网络进入数据业务连接态后,网络给多模终端下发3C或3A异系统测量控制消息。终端收到异系统测量控制消息后,启动异系统测量。
多模终端上报LTE的3A或3C测量报告,RNC根据测量报告中的LTE频点信息下发重定向命令,即RRCConnectionRelease消息中携带的Redirection Info字段。RNC下发的重定向命令中最多可携带8个频点。
终端收到重定向命令后,执行重定向流程。
满足3A/3C测量事件上报的条件为:持续TimeToTriger时间,服务小区和/或邻区测量值满足一定门限。
问题61:连接态2G到4G的互操作是如何完成的?
答连接态2G到4G的互操作方案为小区重选。终端基于2G广播消息中的邻区及重选参数测量4G邻区,满足2G到4G重选条件,则重选到4G。
问题62:互操作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有什么解决办法?

答系统间重选/重定向过程主要包括异系统测量、目标小区驻留、目标小区接入三个阶段。以下详细分析每个阶段可能出现的问题原因及解决办法。
(一) 异系统测量阶段
本阶段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终端来不及异系统重选/重定向而脱网。出现这类问题可能与终端支持能力、网络参数配置和无线环境三方面因素有关。
(1) 终端支持能力
问题1:若终端支持异系统能力,但未向网络上报相关能力,则无法进行异系统互操作;
问题2:若多模终端上报不支持异系统测量能力,则无法进行异系统互操作。
此类问题可通过核查终端上报的能力来判断是否为终端问题,并通过要求终端改进来解决。具体核查方法如下:
 终端异系统能力
在3G网络中,若终端上报的RRCConnectionSetupComplete消息中若包含IE “Support of E-UTRA TDD”,表明终端支持TD-LTE;若不包含该字段,则表明终端不支持TD-LTE。
在4G网络中,核查终端上报的UECapabilityInformation消息中IE“interRAT-Parameters”是否包含支持的3G频段。
 终端异系统测量能力
在3G网络中,若终端上报的RRCConnectionSetupComplete消息中EUTRA FeatureGroupIndicators 第2个bit若为1,则表明终端支持连接态下对EUTRA测量;若为0,则表明不支持该能力。
在4G网络中,若终端上报的UECapabilityInformation消息中FeatureGroupIndicators第22个bit若为1,则表明终端支持连接态下对UTRA测量;若为0,则表明不支持该能力。
(2) 网络参数配置
问题1:若网络未配置异系统邻区,则终端将无法进行异系统测量;
问题2:若网络配置的异系统重选/重定向参数配置有误(如启动异系统测量的门限过低,或判决门限过低),则会使终端来不及启动异系统测量或重选/重定向。
此类问题可通过核查网络重选/重定向参数来判断是否为参数配置问题,并通过修改网络参数来解决。具体核查方法如下:
 重选相关参数
在3G网络中,核查3G小区是否下发系统广播消息SIB19,且包含E-UTRA frequency and priority info list;核查重选启动异系统测量及判决的门限是否正常。
在4G网络中,核查4G小区是否下发系统广播消息SIB6,且包含CarrierFreqListUTRA-TDD相关参数;核查重选启动异系统测量及判决的门限是否合理。
 重定向相关参数
在3G网络中,核查3G小区下发的E-UTRA的MeasurementControl消息,且包含4G邻区信息及测量事件的相关参数;核查3C和3A事件相关参数配置是否合理。
在4G网络中,核查4G小区下发的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消息中measConfig字段,包含3G邻区信息及测量事件的相关参数;核查A2、B1和B2事件相关参数配置是否合理。
重选和重定向相关参数配置建议可参见《数据业务互操作参数配置指导手册》。
(3) 无线环境
若由于无线信号较弱或干扰较大,网络无法正确解析终端上报的测量报告,或终端无法正确解析重定向消息,导致终端在重定向判决前脱网。此类问题可通过增强小区覆盖,降低网络干扰等优化手段解决。
(二) 目标小区驻留阶段
本阶段出现的问题现象主要表现为无法完成目标小区驻留。出现这类问题可能与参数配置和无线环境两方面因素有关。
(1) 参数配置
导致的目标小区不可驻留(Cell Barred),或目标小区所在的PLMN、TA/RA不可接入的参数主要涉及如下几种:
 Cell Barred参数
核查4G目标小区广播消息SIB1和3G目标小区广播消息SIB3中的Cell Barred参数。若该参数是barred,则用户无法接入;若是not barred,则可接入。
 PLMN参数
终端重选或重定向到异系统后读取目标小区PLMN,将其与原小区PLMN、EPLMN和FPLMN(Forbidden PLMN)进行比较。若与原小区PLMN或EPLMN相同,且不在FPLMN列表中,则接入目标小区;若与原小区PLMN、EPLMN不同或在FPLMN列表中,则无法接入。
此类问题可通过核查目标小区广播消息SIB1中的PLMN是否与原小区PLMN、EPLMN相同来判断是否为参数配置问题,并通过修改网络PLMN参数配置来解决。
(2) 无线环境
    在覆盖弱场或干扰较大区域,重选/重定向判决后,目标小区信号变得太弱,终端无法在目标小区正确解析系统消息,不能完成小区驻留。此类问题可通过增强小区覆盖,降低网络干扰等优化手段解决。
(三) 目标小区接入阶段(TAU/RAU)
终端重选/重定向到异系统后,在目标网络接入,发起TAU、RAU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主要是由于鉴权失败或TAU/RAU拒绝,导致终端不能接入异系统。这两类问题可能涉及的原因和解决办法如下:
(1) 鉴权失败
USIM卡和HSS中写的鉴权密钥不同时,会导致鉴权失败而无法完成3G到4G的互操作。原因分析和解决办法同4.1节中相关分析。
(2) TAU/RAU拒绝
 2G/3G核心网未配置4G用户新IMSI号段时,会导致4G到3G后TAU拒绝而无法完成异系统互操作。
当新用户采用新号段,即MNC与2G/3G用户MNC不同时,如果用户要接入2G/3G网络,需要在2G/3G的SGSN/MSC中配置新用户IMSI号段,以便2G/3G网络可通过访问HSS/HLR获取用户信息。如果SGSN/MSC不配置新用户号段,则SGSN将拒绝该号段用户接入。此问题通过在SGSN/MSC设备中配置新用户号段信息来解决。
 HLR/HSS有用户2G/3G签约信息,但无4G签约信息,会导致3G到4G后TAU拒绝而无法完成异系统互操作。
如果HSS/HLR中未配置用户4G签约信息,则MME无法从HSS/HLR中获取用户信息,网络拒绝用户从3G重选/重定向至4G。此问题可通过在HSS/HLR设备中配置用户4G签约数据来解决。
 HLR/HSS有用户4G签约信息,但无2G/3G签约信息,会导致4G到3G后RAU拒绝而无法完成异系统互操作。
如果HSS/HLR中未配置用户2G/3G签约信息,则SGSN/MSC无法从HSS/HLR中获取用户信息,网络拒绝用户从4G重选/重定向至3G。此问题可通过在HSS/HLR设备中配置用户2/3G签约数据来解决。

问题63:互操作时延异常的可能原因有什么?
答目前,TD-LTE与TD-SCDMA数据业务互操作采用的策略为空闲态重选和连接态重定向。互操作时延异常主要表现为空闲态重选/连接态重定向时延偏长或偏短。
 空闲态重选:在进行重选判决后,重选控制面时延主要由目标小区同步、目标小区读广播消息、目标小区位置区/路由区更新三部分构成。
 连接态重定向:在原小区释放无线链路后,重定向控制面时延主要由搜索异系统频点、目标小区同步、目标小区读广播消息、目标小区位置区/路由区更新四部分构成,控制面流程完成后在目标小区恢复数据业务。
以下详细分析每个段时延可能出现的问题原因及解决办法。
1、 重定向搜索异系统频点阶段
终端在4G到3G 盲重定向后搜索异系统频点的过程中,可能出现重定向消息中下发的频点无法接入,需要再搜索其他频点的情况。主要原因为目前4G邻区的配置方式是继承与其共站的3G小区邻区关系,因此eNodeB下发的测量控制消息及重定向消息中的3G频点可能不准确,当下发的频点不正确时,终端需要搜索其他频点尝试接入。虽然最终最后能接入成功,但会导致时延较长。此问题需通过优化邻区频点配置,使重定向消息中下发的频点尽量准确来避免。
2、 目标小区同步阶段
   目标小区同步时延与无线环境、终端同步性能相关度较高。除此之外,还与相关定时器配置有关。相关定时器配置过长,或定数器配置次数过多,会造成交互消息下发慢或多次下发交互消息,导致时延略长。
3、 重选/重定向读取目标小区广播消息阶段
   终端在目标小区读取广播消息的时延与系统广播消息的长短有关。系统广播消息的长度越长,需要配置的广播周期越长,读取的时延也就越长。此问题需通过精简邻区配置,尽量减少广播消息长度,缩短广播消息周期来解决。
4、 重选/重定向目标小区路由区/跟踪区更新阶段
    目标小区路由区更新时延主要与信令交互处理时延相关。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1). 系统间互操作鉴权流程
  系统间互操作鉴权是否开启会影响该阶段时延,开启系统间互操作鉴权,由于增加了相关信令交互,则目标小区路由区更新时延相应会增长,反之,时延相对较短。
(2). TAU/RAU过程
    TAU/RAU过程异常,如出现TAU/RAU请求被拒绝,但终端多次尝试TAU/RAU请求,或attach请求后成功,该阶段时延将明显增加。TAU/RAU过程异常可能涉及的原因和解决办法如下:
a) P-GW和GGSN分设时,由于GGSN不具备P-GW的功能,会导致概率性TAU拒绝,需在4G重新Attach后成功接入。此问题通过开启SGSN根据UE能力选择路由功能来解决。
b) HSS和HLR分设时,若在两个设备中配置的用户签约数据不同(如APN),可能导致终端重选/重定向到异系统后,RAU/TAU拒绝,终端需重新Attach后接入网络。此问题可通过在HSS/HLR修改相关数据解决。
c) 终端重选/重定向到异系统后,MME/SGSN未能在DNS查询到源核心网网元地址获得用户相关信息,从而发送RAU/TAU拒绝(原因值为#9),终端需重选Attach后接入网络。此问题可通过在DNS配置相关数据解决。
d) 核心网异常未及时响应RAU/TAU 请求,导致RAU/TAU 失败;终端再发起RAU/TAU或Attach请求后成功。此问题需在核心网跟踪log,查找未及时响应TAU请求的原因,根据具体情况解决问题。
(3). TMSI重分配方式
TMSI重分配方式有显式分配和隐式分配两种方式,显示分配通过TMSI重分配消息下发TMSI,隐式分配是通过LAU Accept消息中携带TMSI。隐式分配会增加空口消息,可能延长信令交互时延。
(4). IMSI获取方式
终端重定向到新的MSC后,需要重新获取IMSI,获取方式可向原MSC索取,也可通过空口向UE索取。重定向过程,进行联合位置更新后,如通过空口向UE索取IMSI,会额外增加空口消息,可能增大信令交互时延。
5、 目标小区恢复数据业务阶段
重定向过程中,在RAU/TAU后,UE异常释放空口连接,需要再次发起连接请求,才可恢复数据业务,增大业务恢复时延。

问题64:不同终端的互操作有什么差异?
答在互操作测试过程中,发现不同的芯片平台在同样的测试环境下有不同的现象,主要是由于协议的不同版本描述不同、协议中某些规定使用may、shall等字眼,给厂家实现带来了灵活度,导致不同芯片平台实现有差异。测试过程中主要发现了以下几种差异:
1、 在同样的测试环境下,不同终端发生系统间小区重选次数不相同。不同芯片平台终端在同样的测试环境(同样的测试车辆上)及测试路径下,发生空闲态小区重选次数不同。
2、 不同芯片平台在RAU request中设置follow-on request指示不同。部分终端从4G重定向到3G网络RAU成功后,由于follow-on request指示为0,使得RRC连接被网释放,需重新发起RRC连接进行业务恢复,时延略长。
3、 当网络下发的3G重定向频点不存在时,不同芯片平台处理机制不同。部分终端不能搜索到该频点时,会在3G继续查找其他频点尝试接入,而部分终端会返回4G进行接入。
4、 CSFB终端在4G下进行Attach(附着)/TAU时附着类型(EPS attach type)/更新类型(EPS update result)为联合附着,双待机终端在4G下进行Attach(附着)/TAU时附着类型(EPS attach type)/更新类型(EPS update result)为TA更新(TA updated)。
5、 终端在3G没有激活的PDP context,重选到4G后,部分终端发起TAU请求被拒绝,部分终端发送attach请求。
6、 不同终端支持测量异系统的频点数不同。在异系统邻区配置较多的场景下,部分终端存在无法重选或重定向到异系统的风险。
7、 LTE网络不响应TAU请求,部分终端重新Attach请求,部分终端则将4G能力关闭后接入3G网络。
案例:
现象描述:不同芯片平台终端在特定的同样的测试环境(同一测试车辆上)及测试路线下,发生空闲态小区重选次数不同。终端A发生重选大约20次,终端B大约发生重选10次。
具体分析:终端进行系统间小区重选首先需要进行异系统测量,按3GPP协议(TS 36.133章节 4.2.2.5.2)规定,终端物理层进行异系统测量及测量结果上报协议栈的时长,与服务小区配置的异系统邻区频点数和DRX周期相关。异系统邻区频点越多,DRX周期越长,则终端进行异系统测量和上报评估的时间就越长。协议对测量上报评估间隔的最大时长进行了规定,某些芯片在标准规定基础上进行了优化,缩短了测量间隔周期,加快了上报速度,相同条件下发生重选的概率较高,次数越多;有的则严格按照标准规定的时长进行测量,相同条件下发生重选的概率较低,次数越少。
解决方案:网络进行邻区配置优化,配置尽量少的异系统频点。
问题65:CSFB手机开机异常的可能原因有哪些?
答正常情况下,CSFB手机开机能够搜索TD-LTE网络,完成4G/2G网络联合注册,并能够进行语音主叫及被叫。CSFB开机后异常情况主要包括终端未搜索TD-LTE网络驻留、联合注册失败、不能在TD-LTE网络稳定驻留等,各开机异常情况的主要原因分析如下:
1、 CSFB手机未搜索TD-LTE网络驻留
(1) CSFB手机插入SIM卡
根据终端技术规范,CSFB手机插入了SIM卡后,不会搜索TD-LTE网络,直接驻留到2G/3G网络,因此,CSFB手机需插入USIM卡后,才能正常搜索TD-LTE网络并驻留。
(2) CSFB手机选网模式设置错误
通常,CSFB手机可手动设置选网模式,如是否选择搜索4G网络,如果用户选择不搜索4G网络,则CSFB手机不能搜索TD-LTE网络驻留,反之,CSFB手机能够搜索TD-LTE网络驻留。
2、 CSFB手机在TD-LTE网络完成联合注册失败
(1) 网络侧SGs口未完成互联互通(如MME与MSC name协议理解不一致等)
(2) MME配置的与TA匹配的LA非SGs MSC所属的LA
3、 CSFB手机不能在TD-LTE网络稳定驻留
(1) eNodeB配置的小区重选参数不合理
若eNodeB配置了2G/3G邻区及小区重选参数,则应合理配置4G与2G/3G间小区重选参数,否则,终端容易发生误重选导致不能在LTE网络稳定驻留。
(2) TD-LTE核心网MME未开启CSFB功能
在部署CSFB过程中,若核心网MME暂未开启CSFB功能,CSFB终端在4G网络开机后将主动关闭4G能力,并在2G/3G网络驻留。
(3) eNodeB未开启完整性保护和鉴权
部分终端芯片对开机流程要求较高,需严格按照协议定义顺序完成各步骤处理,其中包括完整性保护和鉴权流程,因此当eNodeB未开启上述功能时,将导致部分终端因开机流程不完整而无法接入LTE网络驻留。
案例:4G配置2G重选参数不合理,导致终端不能在TD-LTE网络稳定驻留
现象描述:CSFB手机在LTE网络完成联合注册后,驻留约1分钟后重选到GSM。
问题分析:测试区域中,4G网络部署CSFB时,同时配置了GSM邻区及重选参数,但因重选参数配置不合理,导致终端不能在LTE网络稳定驻留,从而重选到GSM网络。
问题66:CSFB手机呼叫建立过程异常的可能原因有哪些?
答目前,CSFB回落方案采用3GPP R8重定向回落方案,同时要求终端支持缓读System Information 13系统消息功能以缩短呼叫建立时延,优化方案性能。总体来说,CSFB呼叫建立过程包括三个阶段:UE在LTE网络发起呼叫/被叫接收寻呼、 UE在LTE网络指引下回落并搜索合适的GSM小区接入、UE读取GSM小区系统广播消息并建立语音通话。在CSFB部署过程中,因参数配置或者设备功能缺陷,将导致CSFB呼叫建立过程出现异常情况。
CSFB主叫及被叫通话的建立流程大致相同,只是被叫通话多了一步寻呼UE的过程,具体详细流程如下图所示,其中流程(1)到流程(5)即为CSFB额外引入的流程,流程(6)同GSM现网:
(1) UE接收LTE寻呼: CSFB UE被叫时,首先在GSM侧分配MSRN和接收IAM(MSRN)的过程同现网,但之后的寻呼流程同现网略有不同,MSC将通过SGs口把寻呼下发给MME,MME收到后,在LTE侧寻呼UE,待UE回落至GSM后,发送寻呼响应至MSC;
(2) UE起呼:CSFB UE在LTE侧发起呼叫,发送Extended Service Request消息给网络侧MME,消息中携带Type指示呼叫为MO CSFB或MT CSFB;
(3) LTE指引UE回落:MME在用户连接态时给eNB下发UE CONTEXT MODIFICATION REQUEST,在用户空闲态时给eNB下发INITIAL CONTEXT SETUP REQUEST,均携带CSFB标识,根据此标识eNodeB下发R8重定向命令(RRC Connection Release)给UE,其中携带GSM邻区频点信息,指引UE回落至GSM网络;
(4) 终端模式转换、搜索指定2G频点、与2G小区同步:UE接收到重定向命令后,将进行模式转换(由4G模式转换为2G模式),并根据重定向命令中指定的2G频点搜索并与回落目标2G小区完成同步;
(5) UE读取2G广播消息:UE若支持缓读GSM系统消息System Information 13功能,则读全System Information 1和System Information 3后即可建立GSM通话;
(6) 建立GSM通话:该过程可同现网流程,包括寻呼响应、终端多模能力上报、网络要求终端上报IMEI/IMSI、鉴权、信道指派并建立通话等。

图  CSFB呼叫建立流程
下面将详细分析CSFB呼叫建立三个阶段中可能出现异常的问题分析和解决方法。
1、 UE在LTE网络起呼/接收寻呼
本阶段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网络寻呼UE失败和UE不能发起CSFB呼叫。出现这部分问题主要与网络SGs寻呼方式、网络与终端DRX寻呼周期不一致、LTE网络隐式Detach UE及无线环境因素有关。
(1) 网络SGs寻呼方式
通常,MSC A/Iu接口一次寻呼采用TMSI,二次寻呼采用IMSI,部分厂家设备实现SGs接口寻呼方式与A/Iu接口相同,而用IMSI寻呼UE将导致UE寻呼响应失败。
(2) 网络与终端DRX寻呼周期不一致
UE、eNodeB、MME均有与DRX相关的参数,但不同厂家设备对参数的协议理解存在差异,导致参数配置后网络与终端DRX寻呼周期不一致,从而使被叫失败。
(3) 网络通过SGs寻呼时,终端在返回LTE过程中
CSFB UE在通话结束返回LTE网络,若TAU尚未完成,MME接收到SGs接口寻呼后,若寻呼该UE,部分MME厂家目前的实现也将会导致被叫失败。
(4) LTE网络隐式Detach UE
LTE网络隐式Detach UE时,UE再次发起呼叫将导致失败。LTE网络隐式Detach UE存在多种可能,如因设备功能缺陷导致Qos修改失败,就会导致LTE网络隐式Detach UE。
(5) 无线环境因素
若由于无线信号较弱或干扰较大,UE无法收到网络寻呼或者无法解析寻呼消息,导致寻呼失败。
2、 UE在LTE网络指引下回落并搜索接入GSM小区
本阶段出现问题主要表现为UE回落GSM小区时延较长或失败、UE回落至3G网络和UE回落至GSM后数据业务挂起失败,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1) UE回落GSM小区时延较长或失败
出现此异常的影响因素主要有UE未收到重定向命令、UE收到的重定向命令中GSM频点配置不合理、UE回落跨MSC Pool或跨LA、当4G与2G采用不同PLMN ID时4G网络未将2G PLMN配置EPLMN并下发UE等。
其中,UE未收到重定向命令可能由于LTE无线信号覆盖较差导致;也可能由于UE在重定向之前恰好发生了切换,切换后的小区未下发重定向命令导致;重定向命令中的GSM频点配置不合理也是原因之一,如:未配置LTE小区覆盖范围内信号较好的GSM邻区频点、配置的GSM邻区频点干扰较为严重等,都会导致UE接入GSM小区时延较长甚至不能接入。
若2G和4G使用和广播的 PLMN ID不同,但4G未将2G PLMN ID配置EPLMN,UE重定向至2G后发现PLMN改变而无法接入2G,此后终端将执行GSM全频段搜索,直至找到合适的GSM小区后发起接入,此过程将消耗大量时间,可能导致呼叫失败。
(2) UE回落至3G网络
出现此异常的影响因素主要有:重定向命令中GSM频点配置不合理导致不能接入GSM网络,或eNodeB未开启CSFB功能等。
当LTE重定向命令中GSM频点配置不合理时,可能在2G网络搜索接入2G网络其他频点,也可能接入3G网络,与终端内部实现机制相关。
当eNodeB未开启CSFB功能时,eNodeB厂家实现不同。部分厂家eNodeB设备不下发重定向命令,导致UE基于自身实现机制,在等待一段时间后主动搜索3G接入;部分厂家eNodeB将下发不携带任何邻区频点的重定向命令,UE基于自身实现,主动搜索3G接入。
(3) UE回落至GSM后数据业务挂起失败
UE回落至GSM网络,如果网络不支持DTM(数据和语音业务并发),或虽然网络支持DTM但终端不支持,或网络支持DTM、终端也支持DTM但因终端在CSFB回落过程中缓读SI13只能暂时关闭DTM支持能力,需要终端接入2G网络后发送悬挂消息给网络,让网络帮助将用户数据业务暂时挂起。目前3GPP标准定义的SGSN至MME Gn接口的CSFB挂起流程本身存在问题,无法基于终端的触发通过Gn接口通知MME将数据业务悬挂,因此需优化数据业务挂起流程,让MME在终端回落时,基于eNodeB的原因值帮助UE在LTE网络挂起当前正在执行的数据业务。
3、 UE读取2G系统广播并建立GSM通话等
本阶段流程与现网相同,主要异常问题表现为终端回落至GSM网络,建立呼叫过程中鉴权失败,或因为回落不同的MSC导致被叫失败。
问题67:CSFB手机挂机返回LTE异常的可能原因有哪些?
答目前,CSFB返回方案采用两种并行的方案:终端自主返回和2G->3G->4G桥接返回方案。部分城市区域还采用第三种方案:2G->4G返回方案。
终端自主返回功能需要芯片支持,具体实现与厂家芯片实现相关,自主返回失败因素与LTE无线信号覆盖、挂机区域频点是否已被终端记忆有关。当终端自主返回失败后,终端将在2G驻留。若2G配置4G邻区,则由2G通过小区重选返回4G;若2G未配置4G邻区,则通过3G桥接返回4G。2G->3G->4G桥接返回和2G->4G过程与数据业务互操作流程相同,相关影响因素与数据业务互操作类似,可参见《LTE与TD-SCDMA数据业务互操作性能影响因素分析》案例库;除此之外,因CSFB流程造成的重选返回失败因素主要为LTE网络侧定时器超时导致隐式detach,导致TAU失败。
部分特殊终端及国漫入终端不支持终端自主返回功能,CSFB通话挂机后将在2G驻留。若该终端也不支持TD-S模式,且2G又未配置4G邻区,则该终端将不能返回4G驻留;若终端支持TD-S模式,将根据2G是否配置了4G邻区,选择2G->3G->4G桥接方式或2G->4G方式返回方式。
通常情况,回落2G网络,通话过程中不能进行数据业务,挂机后
 若终端通过自主快速返回方式返回4G,可在LTE发起TAU并恢复数据业务
 若终端自主返回失败,将驻留2G网络并尝试恢复数据业务,连接态时:
 可通过NC0方式返回3G(需终端支持),
 若3G网络支持到4G连接态重定向,可返回4G继续数据业务
 若否,终端需待数据业务完成进入空闲态后,通过小区重选2G->3G->4G桥接方式或2G->4G方式返回4G(需2G配置4G邻区)
特殊场景,若终端回落3G网络,通话过程中能够并行进行数据业务,挂机后终端将驻留在3G,返回4G行为与上面相同
案例:4G覆盖不连续导致CSFB手机通话挂机后不能自主返回4G网络
现象描述:LTE弱覆盖区,CSFB手机通话后挂机,不能通过终端自主返回功能返回4G网络。
问题分析:终端自主返回时,需LTE信号RSRP满足开机驻留门限(一般设置为-120dBm~-124dBm)才能接入4G网络,在LTE弱覆盖区,4G信号低于开机驻留门限,终端自主返回将失败,此后终端将返回2G网络驻留,在信号强度满足条件情况下,可通过3G桥接返回4G网络。
解决方案:通过网络建设及网络优化,提升4G网络覆盖质量,避免覆盖空洞,提高终端自主返回成功率。

问题68:CSFB呼叫建立时延异常的可能原因有哪些?
答CSFB呼叫建立时延是CSFB用户体验的重要部分,因CSFB额外引入流程将在GSM现网呼叫建立时延基础上增加时延。在网络部署成熟时,CSFB呼叫建立时延应趋于稳定,但在部署过程中,CSFB呼叫建立时延可能存在过短或者过长等异常情况。
在网络部署CSFB R8重定向回落方案(终端支持缓读SI13功能)时,通过多城市联合测试摸索到CSFB呼叫建立时延范围如下:
 CSFB单端呼叫(CSFB UE拨打GSM UE或者GSM UE拨打CSFB UE):
 额外时延:相比GSM现网基准时延,额外时延约1.7~2.9s,且80%的呼叫增加时延在2.5秒以内
 总时延:单端总时延为6.9~12.3s,其中 85%在7s和10s之间
 CSFB双端呼叫(CSFB UE拨打CSFB UE):
 额外时延:相比GSM现网基准时延,额外时延约3.5~4.9s,且80%的呼叫增加时延在4.5秒以内
 总时延:单端总时延为8.3~13.7s,其中90%在9s和12s之间
CSFB呼叫建立时延主要包括三个部分:UE在LTE侧起呼/接收寻呼到收到重定向命令、UE收到重定向命令后搜索接入GSM小区并读取GSM系统广播、建立GSM通话等,下面将详细介绍每个部分时延的影响因素。
1、 UE在LTE侧起呼/接收寻呼到收到重定向命令
本阶段对时延的影响主要因素包括MSC开启Early Alerting/ACM功能、eNodeB开启基于测量的重定向功能、LTE侧二次寻呼等。
(1) MSC开启Early Alerting/ACM功能
MSC开启Early Alerting/ACM功能是指MSC在收到MME的寻呼响应后即给主叫用户放回铃音,将导致主叫呼叫建立时延过短,但会对网管指标统计及主叫用户体验产生影响。
(2) eNodeB开启基于测量的重定向功能
eNodeB开启基于测量重定向功能后,eNodeB需给UE下发测量控制消息,并根据UE测量报告中GSM频点情况下发重定向命令,UE连接态测量异系统频点时延较长,会额外增加CSFB呼叫建立时延。通常情况下,为保证CSFB时延,eNodeB开启盲重定向即可。
(3) LTE侧二次寻呼
因LTE侧无线信号弱等因素,存在二次寻呼概率,将增加CSFB呼叫建立时延。
2、 UE收到重定向命令后搜索接入GSM小区并读取GSM系统广播
本阶段对时延的影响因素包括重定向命令中配置的GSM频点不合理导致UE搜索GSM小区时延过长。
3、 建立GSM通话
本阶段对时延的影响因素包括GSM网络索要IMEI、BSC开启UTRAN ECSC功能等。针对CSFB UE的通话建立过程,网络可以有优化方案以减小呼叫建立时延。

问题69:LTE系统间常见的切换策略主要有哪几种?
答LTE系统间常见切换策略有以下四种:
 基于链路质量的切换:当用户移动至LTE系统边缘,无线链路质量变差时,可以根据系统测量或者盲切换实现E-UTRAN到UTRAN/GERAN的切换。
 基于负荷的切换:当LTE系统负荷较高,满足系统间负荷均衡条件时,如有用户接入LTE系统,则LTE系统将其指派到UTRAN/GERAN小区中。
 基于业务的切换:当一个用户在LTE系统发起一个语音呼叫,而LTE系统无法提供IMS类型VOIP业务,可考虑将用户切换至UTRAN/GERAN系统中,采用电路域来承载用户的语音业务。
 基于用户签约属性的切换:根据不同用户的签约信息,在异系统切换时候,可能存在限制某些用户切换至某个异系统网络。
总体策略:在GSM,UMTS,LTE混合组网的场景下,优先选择LTE网络。当LTE网络质量不好,或负荷较高,依据终端能力,CS业务尽量优先切换至GSM网络,PS业务尽量切换至UMTS网络。
问题70:SON是什么?自配置是指什么?ANR是指什么?
答SON 是自组织网络(Self-Organizing Ntworks )的英文缩写。其包括三个主要的内容:自配置,自优化、和自维护。发展中的详细特性包含:
 自配置
 ANR自动邻区关系
 Mobility Robust Optimization移动性优化
 Mobility Load Balancing移动性负载平衡
 RACH优化
 MDT最小化路测
 节能(载频智能关断)
 Cell Outage Detection & Compensation小区失效检测与补偿
 PCI Collision Detection & Self-optimizationPCI冲突检测与自动优化
SON中的自配置过程是指对新部署的eNodeB通过自动安装过程进行配置,从而获取必要的配置信息和系统操作。具体包含了以下几部分功能:
 自动发现
 自动下载和更新软件和配置文件
 自动配置检查和存量更新
 自动测试
ANR(Automatic Neighbor Relation)功能通过收集终端上报的测量报告来自动进行邻区关系的配置,减少手工的邻区关系规划和优化工作,改善由于邻区关系的漏配带来的切换掉话从而提升用户体验。其功能基础是终端具备不依赖于邻区的信号搜索能力。其基本过程如下:
1、终端上报搜索到的PCI;
2、基站判决该PCI为新的邻区后指示终端测量该小区的CGI(全局小区ID);
3、终端上报CGI;
4、自动更新邻区关系表;
5、邻区关系白名单(避免删除切换次数少但是必需的邻区关系)和黑名单(不允许切换和重选)设置。
在SON的这些功能中,自配置、LTE系统内ANR、PCI 冲突检测与自动优化相对较成熟,移动性优化、移动性负载平衡、节能、小区失效检测与补偿主要由系统设备侧实现,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尚未经历规模商用的检验。MDT、RACH自优化都需要终端对一些特定事件、功能的支持,尚在发展中。
问题71:PCI冲突检测及自优化能实现什么功能?
答PCI即物理小区ID,用来在无线接口上区分小区,通过中心频点和PCI可以区分不同的小区,取值为0-503。由于PCI数量远小于实际小区所需要的数量,PCI需要按照一定规则(距离、基站层数等)复用,如果PCI复用不合理则会产生PCI冲突,PCI冲突包含PCI碰撞和PCI混淆两大类:
 PCI碰撞:同频同PCI小区在地理位置上的隔离度过小,则UE在这两个小区的信号交叠区域不能正常的实现信号同步、解码。
 PCI混淆:两个同PCI小区与同一个小区存在切换关系,UE发起切换请求时,CellA 无法识别切换目标小区 。或者UE发起切换请求时,CellA认为是向CellC切换,从而引起掉话 。
频点、PCI或邻区关系的变动,都有可能造成PCI冲突,影响切换、掉话等。PCI自优化性就是由eNodeB自动实现PCI冲突检测,网管自动完成PCI重分配及分配结果下发的特性。
eNodeB检测到PCI冲突后,会将PCI冲突信息上报给OMC。OMC集中进行PCI自优化,为PCI冲突小区分配一个合适的PCI,PCI重分配原则如下:
1、重新分配的PCI不能与PCI冲突小区的一阶、二阶双向同频邻区的PCI相同
2、重新分配的PCI不能与冲突小区EUTRAN同频黑名单小区的PCI相同
3、同eNodeB下小区方位角相邻的3个小区对应的PCI Mod3不相同(若同站小区超过3个,且无方位角信息,则无法考虑mod3错开)

问题72:RACH自优化是指什么?
答 传统的性能统计中,只有终端发出的接入请求被检测到才能被基站侧统计为一次呼叫请求,而RACH自优化就是通过对终端侧接入试探等数据的收集实现呼叫过程的全过程分析及优化。该功能通过动态地优化RACH配置参数,减少呼叫建立时延和切换时延,提高呼叫建立成功率和切换成功率,从而提高用户感受。
RACH自优化功能的主要目标是:
1、最小化系统中所有UEs的接入时延。
2、最小化RACH和PUSCH带来的干扰。
3、最小化RACH尝试间的干扰。
RACH 优化包含3个子功能:
1、RACH资源优化,含:PRACH配置索引(即PRACH周期)调整和前导分组调整(即随机前导和专用前导数量)。
2、Backoff 参数优化功能,主要用来降低高话务场景下冲突概率。 发生冲突的UE会在0-Backoff范围内随机选择一个接入时刻重新发起接入,减少再次发生冲突的概率。
3、专用前导复用:在非竞争接入场景下(如切换),eNodeB会为 UE分配专门的前导资源发起接入,UE在接入成功以前一直占用该前导,非竞争接入多时,会造成专用前导资源不足。专用前导复用是使得不同UE使用相同前导,在不同PRACH信道上发起接入,减少专用前导资源不足问题
在RACH自优化中,需要终端上报信息以估算AP和ADP(),因此RACH自优化的实施也有赖于终端的实现,目前尚未商用。
问题73:MRO是什么?
答MRO即移动鲁棒性优化或切换参数自优化。对于复杂网络而言,手动调整切换参数是非常繁琐的工作,切换参数自优化主要着眼于避免以下几类因切换参数不合理造成的失败实现减少无线链路失败和保障服务质量的目的:
 切换发起太晚
 切换发起太早
 切换至错误小区
 无效切换过多
在SON现有的移动鲁棒性优化方案中,主要考虑在邻小区之间传递无线链路失败报告,以此作为切换相关参数调整的基础依据,无线链路失败报告包括以下内容:
 Failure Cell ID: 发生无线链路失败小区的PCI。
 Reestablishment Cell ID: 重新建立连接的小区的PCI 和ECGI (可选,但上报有助于避免PCI混淆)。
 C-RNTI: UE在与无线链路失败发生小区建链时生成的C-RNTI。
MRO目前尚未商用,一方面MRO是在优化基础上对于切换性能的微调,另一方面MRO的部署应用需要有足够的统计数据。
问题74:MDT是什么?
答MDT(Minimization Drive Test)最小化路测的基本原理是基于商用终端的测量报告优化网络,为了实现这一目标,MDT需要R10版本的终端配套支持,终端需要具备无线环境测量(RSRP、RSRQ 、PHR)、典型事件测量、位置信息测量的能力:
MDT为运营商通过商用终端收集无线网络的动态波动过程提供可能 ,为网络优化、分析、诊断过程提供全面的参考视图,可部分替代人工路测。
MDT功能有赖于终端的上报,上报根据需要可以是实时也可以是非实时的。对于终端而言,主要的影响在于两方面:耗电和内存的需求。系统侧收集终端测量数据的方式有两类:方式一:终端LOG上报;方式二:利用已有的RRM测量及报告。终端LOG上报提供MDT需要的信息包括:
(1)定位信息
(2)空闲态信息
(3)不在服务区的信息
(4)服务小区信号低于门限报告
(5)终端发射功率余量低于门限报告
(6)接入失败报告
(7)寻呼信道失败报告
(8)广播信道失败报告
(9)无线链路失败报告
MDT商用的条件在于终端的成熟,一方面具备相应的测量、事件上报能力,另一方面需要在功耗、存储空间方面做到平衡。
问题75:MLB是指什么?
答MLB(Mobility Load Balancing)即移动负载均衡,其主要是指当LTE小区间的负载出现不均衡的时候通过重选、切换参数的调整,使高负载小区边缘区域的UE切换到低负载的邻小区,从而在不需要人工干预的情况下实现小区之间的负载均衡,使网络容量维持在较高水平。
MLB技术包含LTE系统内(同频、异频)负载均衡和系统间负载均衡。在功能实现上包含这样几个方面:
 eNodeB通过s1或x2口对邻小区负荷的监控能力;
 对邻小区、共站小区负载的计算、评估算法;
 切换/重选参数的设定、调整算法。
MLB目前尚未商用,在商用初期对于实时负载均衡的需求较低,并且可以通过切换、重选参数的人工调整实现。
问题76:COD是指什么?
答Cell Outage Detection即小区失效检测算法,简称为COD,主要用于小区失效状态监控、检出和补偿。COD检测算法触发源主要有以下三类:
 小区不可用告警导致的小区失效;
 因eNB隐性的软/硬件故障导致的小区接入困难,长时间没有话务的情况;
 RRC建立成功率、ERAB建立成功率、掉话率等主要KPI指标异常的情况;
COD在场景部署上适合于任何一个正常的LTE网络,部署上没有特殊需求,但需规模商用的检验。
问题77:ICIC是什么?
答ICIC即小区间干扰协调,在 LTE系统,因为子载波间互为正交,所以干扰主要来自邻区 。小区边缘用户Cell edge users (CEU) 更容易带来高干扰,同时也更容易被干扰 。ICIC就是主要通过Soft Frequency Reuse (SFR)来协调边缘用户使用的频域资源实现干扰的降低。 ICIC有助于提升覆盖(改善信号质量)、但是会带来容量的损失。

一般来说,当LTE形成连片覆盖,且系统负荷相对较高时,可开通ICIC功能降低系统干扰。
问题78:小区合并有什么意义?
答小区合并原理是将多个RRU合并为一个小区,在该小区中,所有RRU使用相同的PCI。该小区采用RRU联合调度,即下行物理信道采用多RRU联合发送,上行物理信道采用全部接收和选择接收。 多RRU合并的小区,下行物理信道采用联合发送,联合发送是指小区内多个RRU通过联合调度在相同的时频资源上同时发送相同的数据。相比普通情况下每个RRU各自为一个小区的组网方式,多RRU合并的小区内各RRU控制信道没有了干扰,反而可以通过联合发送获得增益。 多RRU合并的小区,上行PRACH和SRS采用全部接收,PUSCH和PUCCH采用选择接收。
小区合并主要用于以下场景:
第一种:居民区的补盲和信号增强:对于城市大量的移动用户来说,由于建筑物的遮挡,居民区的部分区域会出现信号盲区或信号弱的情况,直接影响手机用户的网络体验。
第二种:室内覆盖的完善:随着数据业务的增长,室内覆盖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这也要求一方面我们做好室内覆盖(室内不同楼层覆盖RRU间合并)的同时,更要兼顾室内覆盖和室外宏网覆盖的协同性(室外和室内RRU合并或室外覆盖室内RRU间合并),以达到提升全网的容量和性能,提高用户的感受。
第三种:高速移动,希望减少切换的场景。
多小区合并技术将多个RRU 覆盖小区合并为同一小区,原来多个单RRU小区之间的切换区域变成了同小区接力点,减少了切换,扩大了单小区覆盖距离,降低网络中UE 的小区重选、小区切换的概率,提升终端用户呼叫成功率,降低掉话概率,有效提升用户体验和网络质量。
问题79:载波聚合是什么?
答载波聚合CA(Carrier Aggregation)是LTE-Advanced标准R10的一个重要特性,通过将多个连续或非连续的载波聚合成更大的带宽(最大100M),能够实现在100M的带宽内,提供下行1Gbit/s,上行500Mbit/s的速率。
CA的益处主要有:
 资源利用率最大化,CA UE可以同时利用多个载波上的空闲资源,实现资源利用率最大化;
 有效利用离散频谱,能将多个较小离散频带有效地整合起来;
 更高的速率,更好的用户体验;
参与载波聚合的小区可以分为Pcell和Scell,Primary Cell(PCell):PCell是UE初始接入时的Cell,负责与UE之间的RRC通信。UE在PCell进行连接的初始建立、重建立等过程。Secondary Cell(SCell): SCell是在RRC重配置时添加的,用于提供额外的无线资源。
CA的业务流程可简单的分为4个步骤:
1、操作维护向eNB配置可以聚合的小区集,并配置CA特性相关的参数。
2、UE开始建立呼叫,并建立完成业务
3、eNB根据小区集让UE对其他小区进行测量,根据测量结果,对于可以作为SCell的小区,向UE发送RRC重配置消息,将该小区配置为UE的SCell。
4、eNB检测业务量,当业务量升高时,及时激活SCell,使得PCell和SCell共同进行数据传输,当业务量下降时,及时去激活SCell,可以为UE省电。其次,eNB将CA相关Counter、性能监测等信息反馈给OSS操作维护,便于通过OSS进行性能评估。
问题80:FEMTO CELL是什么?
答FEMTO CELL是一个小型的蜂窝基站,一般被设计为在家庭室内或小的商业机构中使用。通过宽带接入连接到运营商的网络。FEMTO CELL使用IP协议,通过用户已有的ADSL、LAN等宽带电路连接,远端由专用网关实现从IP网到移动网的联通。
Femto方案主要解决室内覆盖问题,与传统室内分布系统相比较而言,具有安装维护简便、即插即用、部署灵活等特点,而且支持WLAN/有线宽带/LTE无线网络三网配合,快速实现重要室内话务场景的覆盖完善。
问题81:RELAY是什么?
答为了更好地满足LTE网络的建设需要,引入了Relay技术来增强覆盖,提高小区边缘吞吐量。

Relay的原理就是基站不直接将信号发送给UE,而是先发送给一个RN(Relay Node,中继节点),然后再由RN转发给UE。Relay解决方案可以增大系统覆盖范围,提升系统链路性能,改善小区吞吐量。
Relay基站设备,其不同于传统的BBU+RRU架构,而是集射频、基带、天线为一身,以满足多场景、全天候的TD-LTE网络建设需要。在对覆盖范围要求不高,无有线传输资源且选址困难的条件下,可利用Relay进行覆盖,实现对用户需求的快速响应,提高客户的感知。
问题82:什么是微站?微站能解决网络优化中的哪些问题?
答微站分为一体化微站和分布式微站。一体化微站是基带、主控、传输与射频位于同一机壳,特点是工程相对简单,要求传输到安装节点,主要用于覆盖范围较小、单小区覆盖的场景。分布式微站的BBU和RRU分离,主要用于宏站建设困难、必须采用多小区覆盖的场景(如居民区覆盖)。微站主要作用是缓解站点建设协调难、增强覆盖、补充容量以及降低干扰,与宏站协同达到覆盖互补、负荷分担、切换协同、均衡优质体验的目的。

第4章 室内优化篇
问题83:TD-LTE室分系统中天线口功率一般设计为多大?
答根据集团及省公司的设计指导规范,LTE室分天线口功率一般设置在10-15dBm(总功率)范围内,具体应该按照实际场景及站点特点来区分:
1.对于地下室、商场等空旷区域或天线已经入户的等场景建议天线口功率设置在下限10dBm左右;
2.对于天线只能布放在走廊且结构较为复杂或者层高6米左右的场景建议天线口功率设置在上限15dBm左右;
3.对于WLAN受干扰场景可适当降低LTE功率要求。
问题84:在LTE室分系统合路建设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答在LTE室分系统合路建设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 原有天线布放密度是否满足LTE的覆盖需求,如果不符合则需要进行适当的改造增加天线进行覆盖;
2. 原有天线、耦合器、合路器等器件是否满足LTE的频段要求,特别需要检查站点的WLAN合路器,重点关注合路器件的WLAN系统与LTE系统隔离度指标;
3. 核对站点的天线口功率是否能满足LTE的覆盖要求,特别是和GSM合路的站点,由于二者的频段差异较大,前端和末端间相差能达到6-7dB(由于频段差异,100米馈线900M频段和2400M频段的损耗相差5dB,末端天线至前端馈线长度达100-150米的话,功率损耗相差将达到6-7dB),这就需要在两个系统间取得一个相对的平衡点。
问题85:什么是LTE室分系统中的鸳鸯线,会造成什么影响?
答LTE室分系统中的鸳鸯线是指在双路建设的系统中,覆盖同一区域两路分布系统接的不是同一RRU的两个通道,可参考下图所示:

鸳鸯线会造成以下影响:
 鸳鸯线导致覆盖同一区域的两路系统不是同一种信号,将导致不能实现空分复用的功能,影响系统的峰值性能;
 鸳鸯线导致同一区域由两种不同且强度相近的信号进行覆盖,将导致该区域无主控小区,同频干扰严重,表现为SINR值较低,且频繁切换。
问题86:LTE的室分单双路建设对哪些指标有影响?各种时隙配比、MIMO模式、终端能力等级下的速率是多少?
答TD-LTE采用时分双工、上下行同频,上行无线信道质量可参考下行无线信道质量。上行信道质量受覆盖强度、终端发射能力以及终端间的上行干扰影响。
双路建设主要影响下行速率以及小区容量(速率带宽),粗略的可认为双路建设下行带宽容量翻倍,用户峰值速率翻倍,但双路天馈功率不平衡等问题会造成部分区域不出双流或双流效果不佳,导致速率相对峰值较低。此外,下行速率还受小区间干扰的影响,对覆盖强度敏感度较低。双路建设因两路信号同频抬升覆盖强度相对单路增强约3db。
根据标准协议TS 36.213计算理论值参考如下:
终端能力等级 带宽 MIMO模式 时隙比 特殊时隙比 CFI 单位:Mbps
3 20 上行 2U2D 10:2:2 3 19.57
3 20 上行 1U3D 10:2:2 3 9.78
3 20 单流 2U2D 10:2:2 3 34.89
3 20 双流 2U2D 10:2:2 3 61.23
3 20 单流 1U3D 10:2:2 3 47.64
3 20 双流 1U3D 10:2:2 3 81.64
3 20 单流 1U3D 3:9:2 3 38.27
3 20 双流 1U3D 3:9:2 3 61.23
4 20 单流 2U2D 10:2:2 3 34.89
4 20 双流 2U2D 10:2:2 3 69.78
4 20 单流 1U3D 10:2:2 3 47.64
4 20 双流 1U3D 10:2:2 3 95.29
4 20 单流 1U3D 3:9:2 3 38.27
4 20 双流 1U3D 3:9:2 3 76.53
3 20 单流 2U2D 10:2:2 1 41.16
3 20 双流 2U2D 10:2:2 1 61.23
3 20 单流 1U3D 10:2:2 1 56.24
3 20 双流 1U3D 10:2:2 1 81.64
3 20 单流 1U3D 3:9:2 1 45.23
3 20 双流 1U3D 3:9:2 1 61.23
4 20 单流 2U2D 10:2:2 1 41.16
4 20 双流 2U2D 10:2:2 1 82.32
4 20 单流 1U3D 10:2:2 1 56.24
4 20 双流 1U3D 10:2:2 1 112.47
4 20 单流 1U3D 3:9:2 1 45.23
4 20 双流 1U3D 3:9:2 1 90.45
问题87:LTE的室分双路建设中需注意哪些问题?
答LTE的室分双路建设中主要需注意以下几点:
1.TD-LTE室内覆盖天线设计以多天线、小功率布放为原则。平层覆盖一般选用吸顶天线;对于较大区域(会议厅,餐厅),可采用定向壁挂天线覆盖;停车场建议采用吸顶天线与定向壁挂天线混合覆盖;电梯覆盖建议使用对数周期天线;7层以上商务办公楼电梯采用三层一副天线方式覆盖;7层以下电梯采用顶(底)置方式覆盖。
2.天线优先考虑明装,若天线安装在天花板里面,必须适当提高天线口功率来满足要求。天线布放尽量靠近业务发生区域,避免受阻挡。在半开放环境,如写字楼大堂、大型会展中心等,覆盖半径控制在10~16米;在较封闭环境,如写字楼标准层等,覆盖半径控制在6~10米。可以根据不同的场景需求,提高天线出口功率,提高天线覆盖半径,降低成本。双路天馈情况下,为了保证MIMO性能,两个单极化天线间距要求约为0.5~1.5m(4~12λ) ,尽量采用10λ以上间距。利旧一路原有天馈时,双路功率差不大于5db,尽量控制在3db以内。(数据来源《中国移动室内分布系统验收规范V3.0》)
3.安装于窗边、出入口附近的天线需进行信号外泄控制,可采用定向壁挂天线,寻找遮挡物,降低天线口功率等方法来控制外泄。  
问题88:LTE室内分布系统(E频段)与2G/3G/WLAN共天馈建设对隔离度有什么要求?
答根据《TD-LTE移动通信网无线网工程设计规范》,LTE室内分布系统(E频段)与其他系统共天馈建设的隔离度要求如下:
干扰类型 TD-LTE频段 其他系统 CDMA1X  GSM  DCS  WCDMA  CDMA2000  TD-S(A) TD-S(F) WLAN
杂散干扰隔离  E频段  TD-LTE作为干扰源  29 29 29 31 31 31 31 87
  TD-LTE作为被干扰系统  87 82 82 31 87 31 87 81
阻塞干扰隔离  E频段  TD-LTE作为干扰源  76 38 46 61 65 61 61 96
  TD-LTE作为被干扰系统  27 30 30 27 27 28 28 35
(注:LTE作为被干扰系统时取值参照3GPP协议规范要求)
由此可见,当TD-LTE和GSM900M、DCS1800M以及TD-SCDMA系统合路时,一般合路器的隔离度可以满足要求。
由于TD-LTE与WLAN频段邻近,故隔离度要求较高。基站与基站间干扰、基站与终端间干扰、终端与终端间影响都较大,三种干扰场景都需要规避。建议与WLAN合路的LTE天线其合路器隔离度至少90db(参考《中国移动室内分布系统验收规范V3.0》),不和WLAN合路的LTE天线安装位置与WLAN AP天线隔离度1.5米以上,具备条件的应当在3米以上;同时在TD-LTE信源端和WLAN AP端各自增加滤波器。
问题89:LTE室分无信号问题主要排查流程是什么?
答LTE室分无信号问题主要的排查流程如下:
1、首先确认主设备信源信号输出正常,如果不正常进行主设备问题排查;
2、在主设备信号良好的情况下进行逐级排查,首先对第一级的合路器或者功分器进行排查,如果各个器件工作正常后再排查天线端;
3、合路器件主要排查频段是否支持,如果支持该频段仍然没有信号输出,确认器件是否完好;
4、排查多端口合路器的连接是否正确,保证各端口所连接系统与设计一致,避免端口错接;
5、对天线频段进行核查,再检查天线本身是否存在故障或者指标老化。
问题90:如何规避TD-LTE 基站对放装型WLAN AP的阻塞干扰?
答 由于E频段和WLAN频段紧邻,两系统间存在较大干扰风险。经分析,在共室分情况下,两系统合路器可以提供足够的隔离度,是不会存在互干扰的。但当WLAN AP为放装型时,如果TD-LTE基站的室分天线和放装型WLAN AP间的距离较近,空间隔离较小,将产生一定干扰。由于WLAN AP 抗阻塞指标较差,干扰主要为TD-LTE 基站对WLAN AP 的阻塞干扰。解决方案包括频率隔离、工程隔离和提升WLAN AP 阻塞指标等,具体如下表所述:
解决方案 具体操作及特点
频率隔离 优先选用E频段中的低频点部署TD-LTE,降低对WLAN AP阻塞能力和工程隔离的要求
工程隔离 为避免TD-LTE室分系统对WLAN AP的干扰,需保证TD-LTE室分天线和WLAN AP天线间有1.5~4米以上的隔离距离(根据各地测试结果总结,受不同的WLAN AP阻塞指标影响而变化)
提高WLAN AP阻塞指标 后续在企标中加严放装型WALN AP的阻塞指标。当WLAN AP阻塞指标提高至2370MHz处可抵抗-24dBm/20MHz的干扰信号时,能够保证TD-LTE室分天线与放装型WLAN AP在间隔2米时无干扰

问题91:影响LTE室分用户实际下载速率不能达到或接近峰值速率的因素有哪些?
答LTE室分用户实际下载速率不能达到或接近峰值速率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发起业务所处的位置无线环境不佳,主要为覆盖弱或有干扰;
2、使用的终端为三类终端,受终端能力限制,无法达到理论峰值速率或四类的常规速率;
3、其他用户(CPE/MIFI/数据卡/手机)同时使用同一小区做业务时,对速率会产生影响,同时做下载时,带宽均分,其他用户做低流量业务时也会对速率有一定的降低;
4、所在位置处于室分与宏站切换带,因频段不一致,需开启异频测量,开启异频测量会对小区总带宽有15%~30%的降低(主要因素:40ms测量周期中有6ms影响速率,参考优化篇案例);
5、LTE双路室分系统的双通道天线口功率差异超过3db,造成接收端收到的LTE室分系统双路功率不平衡,无法采用MIMO空分复用,影响速率。
问题92:在LTE室分信号覆盖良好的区域,如果发现部分楼层终端无法使用空分复用,应该如何进行问题定位?
答在LTE室分系统信号良好区域,用户终端将使用SDM空分复用模式,此时具有较高的接收速率。如果在信号良好区域无法使用SDM空分复用模式,则需要进行问题定位,方法如下:
1、硬件排查:通过LMT登录基站查看基站侧是否有相关的硬件告警,通过排查,RRU通道收发状态、发送功率、天线电压驻波比等参数。
2、若想彻底排除系统侧硬件问题,可以通过直接在RRU输出端口连接两根馈线,绕开室分系统进行测试,若这种环境下可以稳定实现MIMO,则可以排除系统侧硬件问题。
3、eNB和小区的配置参数核查:通过管理站查看eNB小区配置参数中的天线端口数和本地小区规划中的天线端口数是否一致;通过管理站查看小区的天线参数是否配置为TM3模式,下行传输模式固定开关是否设置为MIMO模式内自适应模式;
4、传输模式3下SFBC(发射分集)切换到SDM(空分复用)的相关门限参数核查,保证在信号良好区域用户正常使用SDM空分复用;
5、当以上问题都排除后,可以定位天馈问题。
问题93:如何对TD-LTE室分双通道不平衡引起的速率下降问题进行排查?
答TD-LTE室分双通道不平衡引起的速率下降问题主要可从以下4点进行排查:
1.先判断是否双通道不平衡问题,可以通过先后闭塞RRU的一个通道,设置天线模式为一发一收,对比两个通道下测试电平和测试速率情况进行排查,以确定天线口输出功率是否正常(10-15dbm);
    2.判断是否室分系统问题导致双通道不平衡或产品RRU一个通道损坏导致,可以通过天线下测试(经过室分)、RRU直接外接小天线或外泄信号(不经过室分,设置天线模式为二发二收)对比测试排查;
    3.判断是否旧室分系统跟设计图纸不符(例如:RRU与天线鸳鸯线错接),导致施工后双通道覆盖区域不同,可通过先后闭塞RRU的其中一个通道,根据PCI绘制并对比2个通道的小区分布图来发现问题;
    4.判断是否旧室分系统部分器件老化,信号损耗过大,引起双通道天线口功率差异,可以检查各RRU合路器安装、旧系统电梯设计与现场主干布线方式进行判断。
第5章 工具手段篇
问题94:LTE无线网络优化中常见优化工具有哪些,有什么作用?
答LTE网络优化中常见的优化工具有道路扫频仪、空口监测仪、路测分析工具、端到端信令分析平台、射频自动优化工具、LTE规划工具、灌包/抓包工具等。
 道路扫频仪能够进行干扰排查、弱覆盖分析、结构分析优化、切换分析、2/3/4G邻区核查等。
 空口监测仪能够面向用户、面向业务开展端到端性能和业务分析优化。例如华为Nastar工具、诺西Do工具等。
 射频自动优化工具基于现有扫频、路测、MR等数据应用为基础,通过计算机算法搜索解决网络覆盖和干扰问题的最佳射频优化方案,用于高效的射频环境分析优化。例如华为ACP、中兴ACP工具等。
 LTE预规划工具利用扫频、路测、TD-SCDMA MR等数据对LTE规划进行仿真分析,该工具能够预估基于TDS共站/工天馈建设前规划质量是否能达到预期,能够在建设期把控网络质量。例如ASPS、AIRCOM、ATOLL工具等。
 空口灌包/抓包工具主要用于LTE网络问题定位、分析,通过对比发送端和接收端数据包差异,定位网络问题。
 干扰排查工具通过ISCP数据采集、ISCP数据分析、干扰源定位、干扰规避方法对现网中阻塞干扰、杂散干扰、谐波干扰进行定位及规避。例如ASPS等。








问题95:LTE MR报告中包括哪些信息,如何使用?
答测量报告(MR, Measurement Report)是TD-LTE系统的一项重要功能。物理层上报的测量结果可以用于系统中无线资源控制子层完成诸如小区选择/重选及切换等事件的触发,也可以用于系统操作维护,观察系统的运行状态。LTE MR报告包括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参考信号接收质量、eNB接收干扰功率、eNB天线到达角、UE发射功率余量、上行丢包率、下行丢包率、上行信噪比、PRB粒度eNB接收干扰功率等。
基于MR可以进行全网覆盖情况、干扰情况、上行高发射功率、UE位置定位分析,例如可利用MR中eNB接收干扰功率RIP统计分析全网干扰情况,定位高干扰小区。
问题96:干扰排查中扫频仪的常用参数设置方法和原则是什么?
答扫频仪的重要参数有内部衰减器设置、RBW(分辨率带宽)设置、频段范围设置等。
内部RF衰减器设置原则为:
(1)当需要搜索微小信号的时候,应将衰减值尽量设置较低,否则搜索的目标信号会被扫频仪底噪所淹没而不可见;
(2)当需要检测较强信号的时候,应将衰减值尽量设置较高,否则会使扫频仪电路产生非线性失真,显示虚假的信号,甚至损坏仪表;
RBW设置原则为:
(1)当需要搜索微小的窄带信号的时候,应将RBW值尽量设置较低,否则搜索的目标信号会被合并而无法分辨,甚至被扫频仪底噪所淹没而完全不可见;但如果RBW值过低,会导致扫频时间过长,测试效率受到影响;
(2)考虑到GSM信号、小灵通信号和TD-LTE单个RB的带宽都在与200K接近,并兼顾测试效率,建议扫频仪的RBW设置为200KHz。
频段范围设置原则为:
(1)通过滤波器配合,将频段范围设置为LTE系统带宽范围,以观察带内干扰情况,如F频段TDS带内干扰、GSM二次谐波干扰和DCS互调干扰等。扫频时建议连接相应频段滤波器,如F频段干扰排查设置为1880-1900MHz,扫频时可以将天线任一端口在RRU处断开,连接滤波器,滤波器输出端口与扫频仪连接;
(2)对目标频段上下邻频频段进行扫频,以观察不同子频段上是否存在异系统信号占用,例如,对F频段干扰排查时,可设置扫频频段范围1805MHz-1920MHz,分别观察1805-1830MHz、1830-1850MHz、1850-1880MHz、1900-1920MHz频段区间的信号及强度,根据干扰波形,观察DCS的信号强度情况,用于帮助判断是否可能存在DCS杂散和饱和干扰;
结合上述两个步骤中带内干扰情况和上下邻频的带外干扰情况,可以分析多种干扰叠加的复杂情形下的各种干扰分量。

问题97:终端APP能够辅助网络优化解决哪些问题?
答终端应用APP工具能够分析用户在进行网站浏览、视频点播、在线游戏等应用时的速率、Ping时延等问题,提升真实用户感知。目前终端APP有:中国移动研究院的OTS(Open Testing System)、鼎利WalkTour工具等。
业务测试方面,能够进行Ping、HTTP、FTP、视频、文件上传等测试项的分析,比如可以统计终端到新浪网(www.sina.com.cn)的Ping时延;
带宽测试方面,能够进行TCP、UDP等协议的下行与上行带宽测试;另外,终端APP能通过自主配置测试用例,实现功能多样化的测试需求。












问题98:端到端信令分析平台能辅助LTE网络优化解决哪些问题?
答端到端信令分析平台能够进行网络性能指标评估、网络基本能力分析、KPI性能优化分析、用户感知优化、分析、网优经营性分析、网络维护分析。端到端信令分析平台从功能模块上分为采集层、共享层和应用层,采集层需主设备厂商提供UU口、X2口信令软采数据、应用层需主设备厂商或三方厂商通过挂表方式采集S1-U、S1-MME、S6a、SGi等接口的信令硬采数据,属于事件后分析。
首先,信令分析平台可以分析无线侧、核心网侧以及端到端的网络性能指标,比如可以用无线侧的RRC连接建立成功率*核心网侧EPS附着成功率*核心网测业务请求成功率来表征端到端感知接通率。用RRC连接平均建立时长以及平均附着时长衡量用户感知接入时延。
其次,进行端到端优化分析。例如对小区统计附着拒绝次数并分析其拒绝原因,同时关联无线信令过程判断导致附着失败的无线原因,统计分析TOP小区和TOP用户。
再次,能够进行网优经营性分析,例如终端型号性能分析,通过统计全网的相应数据,分析现网LTE适配业务的终端分布以及终端KPI性能情况。









问题99:LTE OMCR能辅助客户感知优化解决什么问题?
答基于OMCR能够进行基于网管平台的网络指标和用户感知类的如接入性、保持性、完整性的感知分析。由于在OMCR招标要求中已经规定了各个厂家对PM、MR和call trace功能的支持,并且统一了北向文件格式和上报保存方式,所以目前基本具备从网管平台对数据进行分析的能力,且该分析过程可以独立于设备厂家。
例如,接入性方面可以通过接通率、接入时延维度进行客户感知接入性评估,分析接入劣化小区。保持性方面,可以通过对掉线率与业务中断时长关系分析,定位全网掉线差小区以及高切换小区;完整性方面可以进行分QCI级的感知分析,如:分QCI级的用户面上/下行PDCP层比特率、用户面上/下行PDCP层丢包率、用户面下行PDCP层弃包率、用户面下行PDCP层包平均时延以及完整性劣化小区等。
此外,通过OMCR多维度指标联合分析,还可以进行优化分析,例如可以通过统计分析系统上行每PRB上检测到的干扰噪声,定位干扰严重的区域;可以通过下行每时隙调度业务PRB数、平均CQI、BLER、每PRB平均吞吐率、平均MCS的联合分析,定位链路质差导致的低速率小区等等。

问题100:在干扰排查工作中如何利用OMC数据分析高干扰问题?
答利用OMC数据中单个小区每个RB的平均干扰噪声功率来确定干扰来源和干扰频率,再利用多个邻近小区的平均干扰噪声功率来判定干扰位置。
例如,通过分析华为OMCR上采集的“干扰检测监控”数据,发现某地点三个小区的每RB平均干扰噪声功率较大,其在每RB上的值如下图所示。平均干扰噪声功率在RB41至RB80间大概为-110dBm,180K*40/1000=7.2M,由此可以确定为MMDS干扰;根据小区中心频点2585MHz,计算得出干扰频率区间为[2583.2,2590.4]。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Rank: 2Rank: 2

沙发
发表于 2017-2-10 13:50:58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谢谢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板凳
发表于 2017-2-12 08:52:18 |只看该作者
LTE百问丛书吧。。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

地板
发表于 2017-2-17 11:16:14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5#
发表于 2018-1-6 15:02:42 |只看该作者
下载学习。。。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2Rank: 2

6#
发表于 2019-4-16 09:12:58 |只看该作者
不错滴资料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站长邮箱|Archiver|51学通信 ( 粤ICP备11025688 )

GMT+8, 2024-11-25 19:32 , Processed in 0.032105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