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学通信技术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69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LTE] 【中国移动】TD-LTE无线接入设备规范 [复制链接]

Rank: 9Rank: 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2-11 12:00:1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一键分享 一键分享

【资料名称】:TD-LTE无线接入设备规范



【资料作者】:中国移动



【资料日期】:2010-9-9



【资料语言】:中文



【资料格式】:DOC



【资料目录和简介】:



目                录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2


4.        无线网基本功能要求        3


4.1 带宽配置        3


4.2信道类型与配置        3


4.3 参考信号        4


4.4 物理层功能及关键技术        4


4.5 MAC层功能与关键技术        5


4.6 RLC层功能与关键技术        6


4.7 PDCP层功能与关键技术        6


4.8 RRC层功能与关键技术        6


4.9 DRX        7


4.10 移动性管理        7


4.11 无线资源管理        7


4.12 QoS机制        8


4.13 测量功能        8


4.12 多天线技术        8


4.13 无线承载        9


5.        基站产品类型要求        9


6.        BBU硬件要求        9


6.1 BBU硬件通用要求        9


6.1.1 容量        9


6.1.2 系统带宽        9


6.1.3 子帧配比        9


6.1.4 多天线        9


6.1.5 下行调制方式        9


6.1.6 上行调制方式        9


6.1.7 用户数        9


6.1.8 峰值吞吐量        9


6.1.9 同步源        10


6.1.10 传输接口        10


6.1.11 尺寸        10


6.1.12 功耗        10


6.1.13 板卡备份        10


6.2 BBU供电要求        10


6.2.1 供电方式        10


6.2.2 直流备电        10


6.3 BBU操作维护要求        10


6.3.1 操作维护接口        10


6.3.2 状态指示灯        10


6.3.3 告警接口        10


6.3.4 故障定位        10


6.4 BBU可靠性要求        10


6.5 BBU环境要求        11


6.5.1 温度湿度        11


6.5.2 防尘防水等级        11


6.6 BBU电磁兼容性要求        11


6.6.1 电磁兼容        11


6.6.2 接地        11


6.7 BBU安全要求        11


6.7.1 安全能力        11


6.7.2 抗震能力        11


6.8 Ir接口要求        11


6.8.1 拓扑结构        11


6.8.2 星型连接        11


6.8.3 链型连接        11


6.8.4 级联技术        11


6.8.5 接口数据        12


6.8.6 接口带宽        12


6.8.7 单模光纤        12


6.8.8 光纤长度        12


7.        RRU硬件要求        12


7.1 RRU射频指标        12


7.1.1 发射关断功率        12


7.1.2 EVM        12


7.1.3 接收动态范围        12


7.1.4 总体说明        12


7.2 RRU频段和带宽        12


7.2.1 工作频段        12


7.2.2 系统带宽        12


7.3 RRU硬件通用要求        12


7.3.1 射频通道        12


7.3.2 多天线        13


7.3.3 下行调制方式        13


7.3.4 上行调制方式        13


7.3.5 输出功率        13


7.3.6 功率效率        13


7.3.7 射频功率分配        13


7.3.8 重量        13


7.3.9 体积        13


7.3.10 远程电调        13


7.3.11 共天线        13


7.4 RRU供电要求        13


7.4.1 直流供电        13


7.4.2 交流供电        13


7.5 RRU操作维护要求        14


7.5.1 操作维护接口        14


7.5.2 故障定位        14


7.5.3 状态指示灯        14


7.5.4 驻波比告警        14


7.5.5 防盗防水告警        14


7.6 RRU可靠性要求        14


7.6.1 正常工作环境        14


7.6.2 高温环境        14


7.7 RRU环境要求        14


7.7.1 温度湿度        14


7.7.2 防尘防水等级        14


7.7.3 散热方式        14


7.7.4 承受风阻        14


7.7.5 安装方式        14


7.8 RRU电磁兼容性要求        14


7.8.1 电磁兼容        14


7.8.2 防雷        15


7.8.3 接地        15


7.9 RRU安全要求        15


7.9.1 安全能力        15


7.9.2 抗震能力        15


8.        S1/X2接口功能要求        15


8.1 S1接口功能要求        15


8.1.1 S1接口管理        15


8.1.2 E-RAB管理        15


8.1.3 UE上下文管理        15


8.1.4 UE能力传递        16


8.1.5 移动性管理        16


8.1.6 NAS消息传递        16


8.1.7 寻呼        16


8.1.8 位置管理        16


8.1.9 负载管理        17


8.1.10 接口数量        17


8.2 X2接口功能要求        17


8.2.1 X2接口管理        17


8.2.2 移动性管理        17


8.2.3干扰协调        17


8.2.4位置管理        17


8.2.5 接口数目        18


9.        传输功能要求        18


9.1 物理层接口要求        18


9.2 L2功能要求        18


9.3 L3功能要求        18


9.4 QoS要求        18


9.5 负载分担和冗余保护        19


9.6 同步要求        19


10.        升级要求        19


11.        编制历史        20



部分内容:


4. 无线网基本功能要求
4.1 带宽配置
系统支持带宽:5M/10M/15M/20MHz
系统支持子载波间隔15kHz
4.2信道类型与配置
系统支持物理信道类型:P-SCH:主同步信道
系统支持物理信道类型:S-SCH:辅同步信道
系统支持物理信道类型:PBCH:物理层广播信道
系统支持物理信道类型:PDCCH:物理层下行控制信道
系统支持物理信道类型:PHICH:物理层HARQ指示信道
系统支持物理信道类型:PCFICH:物理层控制格式指示信道
系统支持物理信道类型:PDSCH:物理层下行共享信道
系统支持物理信道类型:PUCCH:物理层上行控制信道
系统支持物理信道类型:PRACH:物理层随机接入信道
系统支持物理信道类型:PUSCH:物理层上行共享信道
系统支持传输信道类型:PCH:寻呼信道
系统支持传输信道类型:BCH:广播信道
系统支持传输信道类型:DL-SCH:下行共享信道
系统支持传输信道类型:RACH:随机接入信道
系统支持传输信道类型:UL-SCH:上行共享信道
系统支持逻辑信道类型:PCCH:寻呼控制信道
系统支持逻辑信道类型:BCCH:广播控制信道
系统支持逻辑信道类型:CCCH:公共控制信道
系统支持逻辑信道类型:DCCH:专用控制信道
系统支持逻辑信道类型:DTCH:专用业务信道
系统支持主信息广播MIB
系统支持系统信息广播SIB1、SIB2、SIB3、SIB4、SIB5、SIB6、SIB7
系统支持根据带宽、配比和用户数等因素调整PUCCH占用RB数
系统支持PDSCH的传输模式:单天线、发射分集、开环空间复用、闭环空间复用、基于UE-specific RS的beamforming
4.3 参考信号
系统支持上行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 RS
系统支持测量参考信号Sounding RS,包括宽带sounding和窄带sounding,并支持对小区使用的Sounding RS资源进行配置
系统支持小区公共参考信号Cell-specific RS
系统支持用户专用参考信号 UE-specific RS
4.4 物理层功能及关键技术
系统支持上下行时隙配比 5ms 2DL:2UL、3DL:1UL,其他配置可软件升级实现
系统支持特殊时隙配比 10:2:2、3:9:2,其他配置可软件升级实现
系统支持Normal CP
系统支持在DwPTS上传送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
系统支持在UpPTS上传送短RACH(PRACH format 4)和sounding RS
系统支持物理层过程:小区搜索
系统支持物理层过程:随机接入
系统支持随机接入PRACH format 0和format 4
系统支持随机接入PRACH接入机会至少为1次/10ms
系统支持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和基于非竞争的随机接入,并且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码数目和基于非竞争的随机接入码数目可配
系统支持HARQ算法:IR和CC
系统支持上行HARQ过程所需要的数据处理最大时延为3ms
系统支持协议规定的各种配比下的最大HARQ进程数
系统支持Multi-ACK/NACK反馈:ACK/NACK bundling和ACK/NACK multiplexing
系统支持周期的CQI/PMI/RI反馈,且周期可配
系统支持wideband和subbandCQI/PMI/RI反馈,且subband CQI的周期可以基于用户数或者用户速率调整
系统支持在PUCCH和PUSCH上反馈CQI/PMI/RI的所有模式:Mode1-0,1-1,1-2,2-0,2-1,2-2,3-0,3-1
系统支持PRACH/PUCCH/PUSCH/Sounding的上行功控,且部分功率补偿因子alpha和小区级参数Ks可配
系统支持上行功控累积式和绝对值式闭环调整,调整步长参见TS36.213
系统支持周期性上行功控,功控调整频率范围为50Hz~1000Hz
系统支持配置UE上报headroom,支持上报headroom的两种方式:事件触发型和周期型。事件触发型触发条件为pathloss变化超过门限值DL_PathlossChange dB,周期型上报的周期可配
系统支持RS和PDSCH的下行功率分配
支持同频组网和3频点异频组网
系统支持下行集中式和分布式两种物理资源分配方式
系统支持PDCCH物理资源指示方式:type 0,1,2
系统支持PUCCH和PUSCH的跳频
系统支持上行解调参考信号和sounding参考信号的跳频
系统支持下行调制方式:QPSK、16QAM、64QAM
系统支持上行调制方式:QPSK、16QAM、64QAM
系统支持卷积码
系统支持turbo码
系统支持TS 36.213 table 7.2.3.1-1定义的所有编码速率
系统支持上行和下行链路自适应,包括自适应选择RB和MCS
系统支持上行信道PUSCH和下行信道PDSCH,PBCH, PCFICH,PDCCH的加扰
4.5 MAC层功能与关键技术
上行支持同步自适应HARQ和同步非自适应HARQ
下行支持异步自适应HARQ
支持HARQ最大传输次数为4,且传输次数RRC可配
系统支持调度算法:Max C/I
系统支持调度算法:Round Robin
系统支持调度算法:Proportional Fair
系统支持下行非频选调度
系统支持上行非频选调度
系统支持下行频率选择性调度,在低速(<20km/h)时,开启此功能,且UE速率门限值可配
系统支持基于用户级的配置下行频率选择性调度(如,对于低速的用户采用频率选择性调度,高速用户采用非频率选择性调度)
系统支持最小周期为每TTI的动态调度
调度算法考虑的因素包括(不仅限于):CQI反馈、Buffer状态、QoS需求
系统支持短BSR和长BSR
支持根据信道条件及业务实时数据量切换天线模式的调度,例如根据信道条件将闭环空间复用切换到发射分集
支持周期性的发送Timing Advance Command以帮助UE维持上行同步
支持UE的Scheduling request,根据SR进行资源分配
支持逻辑信道与传输信道的映射,多个逻辑信道数据的复用与解复用
与物理层配合完成随机接入过程,包括随机码选择、触发接入、功率设置、冲突解决
4.6 RLC层功能与关键技术
系统支持数据传输模式:AM、TM、UM
系统支持两种AM实体的报告机制:每AM实体的轮询报告、PDU错误接收时报告
系统支持ARQ
系统支持SDU串接、分段与重连
系统支持PDU的重分段
4.7 PDCP层功能与关键技术
系统支持切换过程中PDCP向目标小区传递数据的功能
4.8 RRC层功能与关键技术
系统支持RRC连接状态和RRC空闲状态,以及两种状态之间的转移
系统支持RRC发送系统消息,要求支持系统消息MIB及SIB1~7
系统支持寻呼功能
系统支持RRC连接建立、重配、重建及释放(包括C-RNTI的分配,信令无线承载的建立、修改、释放,切换,Access Class Barring等)
系统支持数据无线承载建立、重配和释放
4.9 DRX
系统支持RRC连接状态下的长DRX,且可通过RRC开启关闭该功能
系统支持idle状态下的Default paging DRX
4.10 移动性管理
系统支持小区选择和小区重选,且可以根据频率设置小区选择优先级
系统支持以小区级别设置小区选择优先级
系统支持根据无线链路质量通过X2接口的同频切换
系统支持根据无线链路质量通过S1接口的同频切换
系统支持根据无线链路质量通过X2接口的异频切换
系统支持根据无线链路质量通过S1接口的异频切换
系统支持RSRQ或者RSRP作为切换依据,且切换门限可配
理想情况下(没有数据倒换、数据重传、基于非竞争随机接入),系统内切换中断时间不超过30ms
系统支持与TD-SCDMA之间基于上/下行信号质量的系统间包转移切换
系统支持基于 CCO With NACC 的E-UTRA RRC_CONNECTED状态转移到GSM_Idle/GPRS Packet_Idle状态
系统支持通过小区重选实现LTE connected模式到EDGE/GPRS transfer模式之间的转换(小区重选由UE发起)
4.11 无线资源管理
接入控制适用范围1:RRC-Idle状态下的初始服务请求
接入控制适用范围2:RRC-Connected状态下的承载激活请求
接入控制适用范围3:向该小区内的切换请求
接入控制算法至少需要考虑以下参数:激活承载数、RRC-Connected状态用户数、PRB利用率、硬件资源使用率、承载性能测量(时延,错误率,吞吐量,数据缓存)、承载的QCI参数(PER, PDB, Priority)、ARP、GBR and MBR (GBR bearers)、UE-AMBR
系统支持上行ICIC,包括SFR和full frequency reuse
4.12 QoS机制
系统支持所有non-GBR QCIs(5-9)
系统支持根据QCI参数(Packet Delay Budget & Packet Error Rate)设置无线链路参数 (RLC & MAC H-ARQ)
系统支持运营商根据以下参数设置调度算法:non-GBR QCI 参数 (Priority, PDB, PER)、UE-AMBR
针对同一用户,系统支持多个不同QoS等级的non-GBR承载的组合
在UE处于RRC连接状态下,支持EPC修改UE-AMBR的QoS参数
4.13 测量功能
支持对接收干扰功率(包括热噪声)的测量(定义参见协议36.214)
热噪声功率(定义为No*W)
支持RRC_IDLE和RRC_CONNECTED状态下的同频测量
支持RRC_IDLE和RRC_CONNECTED状态下的异频测量
支持周期型和事件触发型的测量报告
支持事件触发型的测量包括:系统内测量触发机制A1~A4
支持测量系统内参数:RSRP,RSRQ
4.12 多天线技术
系统支持2天线的接收分集,接收分集算法包括:MRC、IRC或MMSE
系统支持2天线的发射分集
系统支持2天线的开环空间复用
系统支持2天线的闭环空间复用
系统支持Beamforming,通道数参见硬件要求
系统支持EBB(Eigenvalue based beamforming)算法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站长邮箱|Archiver|51学通信 ( 粤ICP备11025688 )

GMT+8, 2024-11-25 22:58 , Processed in 0.027420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