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在计算机、微电子、通信网络、人机交互等新技术的推动下,人类逐步迈向泛在信息社会(Ubiquitous Information Society)0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在日内瓦召开了泛在网络社会建设研讨会,对泛在网络社会建设的理论、技术进行了探讨。欧美和日韩等发达国家早在21世纪初就已提出并确立了泛在信息社会的发展目标和战略,1TU-T也以服务信息社会为目标提出泛在网(Ubiquitous Networking,泛在联网,简称泛在网,是一种联网应用能力)的标准化研究专题。 作为建设泛在信息社会的基础和支撑环境,泛在网将成为信息通信网络发展的重要方向。泛在网利用传感器、二维码、RFID等,通过互联网等各类异构网络及其联网,获取无处不在的现实世界的信息,实现机器与机器之间、机器与人之间,人与人之间高效的信息交互方式,支持高智能的信息化应用,最终实现智能ICT基础设施与物理基础设施的全面融合。 泛在网的主要特征表现在感知、互联和智能三个方面。就感知而言,泛在节点不仅能提供事物本身信息,而且能够探测、存储、处理乃至整合各种与事物相关的信息,从而向全球网络提供各种关联信息;就互联而言,泛在网可以实现更全面的互联。由泛在节点组成的网络,如传感器网、RFID、家庭网、个域网、身体域网、车域网等,依托在通信网上从而形成一个广泛互联的网络;就智能而言,泛在网将对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并提供高智能的服务,使社会经济运行向髙效、优质的合理化方向发展。
广义的泛在网,作为通信与信息系统基础设施,是一个端到端、复杂的系统。在技术架构上,包含业务应用、信息处理、网络控制、接人、终端、泛在节点、可信平台体系、管控支撑体系等多个组成部分。 针对每个行业的泛在信息化应用需求,泛在网络的新特征将主要体现在下述三个层次:最底层是泛在感知和泛在终端层。主要包括传感器以及M2M终端、传感器网络、传感器网关、二维码标签和识读器、RFID标签和读写器、摄像头和GPS等;中间层是泛在网络互联层。泛在信息化应用将借助无线、有线的接人网将该泛在周边的节点及信息服务能力接人,并在网络互联支持下提供信息的传递、共享和服务的支撑。而泛在周边节点在信息服务体系中将显现出低移动性、群变化性、高并发性、单点低速率、群体高速率、低功耗、可重构性等业务模式和特征;最上层是泛在网业务支撑及运营管理层。泛在网将传统通信网络的基本业务从信息的传递和交换,进一步扩展到信息的处理业务,因此,需要针对网络业务的扩展实现相应的业务支撑,主要涉及泛在感知信息的传递控制、存储、关联、分析等,并且支持分布式扁平化的信息处理框架(如网格、分布式计算和云计算),从而支持可管可控可信的普遍信息服务的泛在网基础设施的形成。 近来,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成为十分活跃的领域。所谓物联网是指“物物相连之网”,实质是利用传感器、二维码、RFID等,通过互联网/电信网等实现物品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实现机器与机器之间,机器与人之间的通信。物联网是信息通信技术与智能技术融合的一个重要体现,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其用途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公共安全、平安家店、智能消防、工业监测、个人健康等领域。 物联网实质是泛在网要融合协同的一种网络工作模式,是泛在网及信息化在行业应用角度的一个重要体现。它物理上涵盖泛在周边的延伸网,也涵盖了泛在互联的网络。但其更多强调的是物体能够在网络下提供自身信息以方便识别和处理的这种应用工作模式,可以看做是泛在网的一种重要的具体表现形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