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学通信技术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812|回复: 0

物联网技术的经济特征、经济意义及支撑体系构建 [复制链接]

Rank: 9Rank: 9

懒

发表于 2013-10-1 20:19:46 |显示全部楼层
一键分享 一键分享
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 周晓唯 朱琨

一、问题的提出

20世纪互联网的出现和飞速发展在社会各个层面产生了巨大的变革。物联网技术的实现和应用是在互联网技术的基础上,采取有线或无限的方式,通过频射识别技术、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将任何物品连接,进行通信和信息交换。最早提出物联网概念的凯文·艾什顿(Kevin
Ashton)认为,物联网改变世界的潜力甚至比互联网更大。[1]欧洲经济社会委员会认为物联网将导致史无前例的社会冲击,甚至将主宰大国的兴衰。[2]国际电信联盟在2005年11月17日的信息社会峰会(WSIS)上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提出“物联网”时代即将到来,世界上所有的物体都可以通过物联网进行数据交换。美国、欧盟、日韩等国都在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和应用进度,希望通过发展物联网,来推动和引领本国经济的发展。我国也高度关注物联网的发展和关键技术的研发,2011年12月,《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正式颁布,表明物联网已经成为国家未来新兴战略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据调查表明,我国目前有28个省市区都把物联网作为了地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纷纷出台物联网产业的发展规划,积极组建产业联盟,设立物联网示范项目,推广物联网技术和产品的深度应用,一些省市的工业园区、产业园区的开发建设已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但同时,在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越来越重要,比如,物联网与科学技术的依存关系及体系构建、物联网与市场机制、物联网与产业体系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不但是现实需要,而且有长远意义。因此本文的研究焦点主要集中在物联网的经济特征、经济意义的分析,提出物联网技术体系构建,目的是为发展物联网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及基本的思想方法。

二、“物联网技术”的经济特征

关于物联网的特征或特点的研究已经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现有研究中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如张天军认为物联网具有可感知性、整合性、流变性、应用性等特点,[4]姚万华认为物联网具有网络化、物联化、互联化、自动化、感知化、智能化等基本特征。[5]物联网的运行不仅是一个技术实现过程,同时,这种新兴的信息技术在实现的过程中会给社会各个经济主体和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带来巨大的影响和变革。物联网的现实意义不仅仅是促进了实时、准确、双向的信息沟通方式,绿色、低碳和智能的生产方式,高效、创新的管理模式,更是在于促进了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发展方式的深刻转变,从而可以优化、提升传统产业,有力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因此,物联网技术具有极为深刻的经济特征。

(一)网络外部性

网络外部性是指随着使用同一产品或服务的用户数量的变化,每个用户从消费此产品或服务中所获得的效用的变化。它通常指的是正的外部性,即通过各组件的连接来实现组件之间的互补,而互补产生的价值将随着网络规模的增大而得以放大。

物联网的网络外部性体现在用户之间的直接联系而产生的外部性。在物联网的发展早期,由于较高的使用费用使用户数量不多,并没有出现外部性的特征。随着物联网软硬件基础设施、物联网体系的完善,通讯成本、设备成本的降低,物联网的用户逐步增加,网络价值将会上升。物联网的网络价值与用户数量的平方成正比,它随着用户数量的平方数的增加而呈指数形式增加。N个联结能创造N2的效益,如果网络中网络节点扩大为原来规模的10倍,则价值为原来网络规模的100倍;网络中网络节点扩大为原来规模100倍,则价值变为原来网络规模的10000倍。当一个存在n个用户的网络中,有n(n-1)种连接,则当该网络新增加一个用户时,此时第n+1个用户的增加将给现有的网络增加2n个新的连接,给网络中其他使用者增加了直接的网络外部性价值。物联网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就是传感器和IP互联网的融合,即传感器将逐步实现IP化,互联网的功能范围就会从电脑等传统终端扩展到传感器节点中,传感器将成为网络中的终端节点。这样,网络的参与者就不只限于人,各种各样、数以万计的“物”都将成为网络中的节点。网络节点的海量规模通过物联网的网络外部特性使物联网的网络规模将大大超过互联网的范围。

(二)规模经济性

物联网在产业发展初期,形成产业基础的过程中需要巨大的投入,而当快速发展后平均成本将开始出现下降,具有固定生产成本高、边际成本低的特点。企业生产出最终产品之前必然要面对系统的建立、软件的开发和芯片的设计等环节,前期必须进行大量的研究开发投入和基础设施的建设。虽然初始投入是极高的,但产品的复制成本却也极低。在产品研制成功之后,生产信息产品所需的生产成本则相对较低,此外,销售成本、服务成本也将随之大大降低。成本构成中机会成本和知识产权成本所占比重比较高,这种高固定成本和低边际成本的成本结构产生了巨大的规模经济效应。

物联网的产业链包括芯片与技术提供商、应用设备提供商、软件提供商、系统集成商、网络提供商、运营及服务商、用户共7个环节,[6]物联网的发展将大大带动产业链上的相关行业。据美国研究机构Forrester预测,到2020年,物联网所带动的产业价值将是互联网的30倍,将形成一个万亿级别的通信业务,其市场前景将远远超过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等。随着现代化与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社会物品种类日益丰富,在未来物联网环境中,物联网的物品数量将爆炸性增长。例如,在物联网普及后,用于人类衣食住行生活上的传感装置会随处可见,将是现有手机数量的成百倍。可以预见到,按照目前对物联网的需求,对各类传感器和电子标签的需求在今年内就要以亿计数,这将大大推动信息技术元器件的生产;与此同时,它还将大大推进其他软件开发、信息存储处理、整体解决方案设计等众多其他相关市场的发展。

(三)创新性

经济学意义上的创新就是新的组合。物联网的技术创新通过改进现有或创造新的产品、生产过程或服务方式的技术活动来对社会经济系统进行巨大转变。物联网的技术创新不仅表现在各种新兴信息技术的发明创造上,还体现于其技术会广泛应用在更多的领域,对其他领域的生产方式和行为方式产生变革和推动,极大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而具有极强的技术创新功能。例如,物联网在使用EPC(Electronic Product
Code)技术的基础上,实现了对物品的远程监控,以无线感应的方式,在一定距离外进行非接触式的识读。EPC技术的应用可以减少人力,在商品的物流与进、销、存等各个环节均可通过自动传感识别驱动网络运行而不需要人员扫描条形码输入数据,计算机通过对物品的标码解读,实现自动处理,替代和节约了人力成本;EPC系统还可以在静态与移动环境下运行,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以及同时识别多个物体(一秒钟可达50—150件)[7]。物联网是信息科学领域知识创新的重要表现,其直接结果是新规律、新方法、新知识、新理论的发现和创造,促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为经济社会的认知和发展提供依据。物联网带来管理创新的主要内容在于物联网技术应用下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方法的变革和创新,并且,物联网在组织结构的应用促成了新型组织形式、商业模式的产生。


物联网的创新性还体现在技术的融合上。物联网技术的关键如无线传感器网络、ZigBee、M2M技术、RFID技术、互联网技术均在实现物联网应用之前就已经存在,其中,无线传感器网络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越战时期使用的传统的传感器系统;19世纪40年代,雷达的改进和应用催生了射频识别技术;我们所熟知的互联网技术始于1969年将美国四所大学的四台主要的计算机连接起来的美军阿帕网制定的协定。目前起主导作用的不是某一种技术,而是技术群落。[8]技术本身发展到一定程度,很难有突破性进展,这时就需要采用技术融合的方式,取得功能性和优越性提高的突破。物联网就是将各种具有自身独特优势的技术融合在一起,实现更多新的功能,发挥出了巨大的效能。

(四)服务性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服务产品是商品具有商品的属性。物联网技术实现的目的是为消费者提供信息服务。物与物之间需要通信,而且物与物的通信将创造新的价值,从而也为通信的发展提供动力和机会,这就是物联网的价值所在。[9]运营商及服务商处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智能运算后,将客户需要的信息传递给客户以实现信息的沟通。可见,与其作为制造业的属性相比,物联网技术的服务特征是极其明显的。物联网技术的服务性具体体现如下。

1、实时服务。物联网产品是传递信息的一种无形的服务。物联网服务提供者利用其设施进行信息采集与传输时就是它服务的生产过程,而这一过程是在消费者对信息传递服务有需求的前提下开展的,其服务的生产与使用是同时进行的。

2、面向用户。物联网信息的生产过程就是以用户的信息需求为前提、目标,以主动、适时的服务方式,独特、有针对性的信息获取方式,进行传递、接收、处理信息的服务过程,其关键是要了解用户信息需求。因此,物联网服务是以信息用户为基础的、为对象的。

3、产品异质。物联网服务的异质是指信息产品在功能、性能等方面上的不同。在社会生活的各个行业、领域上,不同用户的需求不尽相同,行业服务的差异性是由需求的差异性导致的。物联网技术涉及了到农业、石油石化、矿产、建筑、交通运输、制造、电信、电力、仓储物流、展览展示、教育、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领域,其服务的差异化可以最大限度满足不同用户对信息产品的不同需求。因此,物联网服务企业要对信息资源进行整合,以独特的方式向客户传递信息资源价值,尽可能地提供各种差异化、个性化的服务。

物联网服务产品对于用户的使用价值就是信息传递的效用。这种效用的大小不仅与传递信息的内容有关,同时信息传递的速度、准确性和隐私性也影响着用户的效应,因此,物联网服务在服务质量上要求迅速、准确、安全。“迅速”是对物联网产品质量的首要要求,在经济发展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不仅要掌握信息,还要迅速地掌握信息。“准确”是物联网服务的基本要求,物联网服务产品应该能够确保客户需求信息的相对可靠。“安全”是物联网服务的迫切要求,要求用户信息在传递中不能泄密。如果物联网服务产品不能达到以上质量要求,则会直接损害消费者的利益。随着用户对网络安全的问题重视程度日益加强,对隐私及商业机密保护的要求也日益提高。

三、“物联网技术”的经济意义

由于物联网技术拥有着特殊的经济特征,其对经济发展必然有着深刻的影响,所表现出的物联网技术的经济意义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促进竞争战略转换,扩大竞争优势

物联网产品的价值不再仅仅基于产品本身,而是逐渐外延至整个产品网络,对此,厂商的决策都应把达到长期的均衡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考虑如何通过对基础的投入来达到临界容量,引起正反馈,最终达到网络均衡。厂商所应做的不是去制造一个产品,而是建立一个网络。网络的发起者或建立者应更加注重从网络整体利益的角度出发来配置网络内部资源,从而提高整个网络的竞争力,利用网络外部性在市场上实现自身的最大利益。




面临经济全球化、数字化的趋势,我国物联网企业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可以通过与国外大企业的技术合作、合资许可证等形式开发合作,获得相应的关键技术,提高企业的研发能力及竞争实力。同时在国家有关政策的扶持下,相关物联网企业应积极参与物联网还未形成主导产品的市场的竞争,争取及早地获得市场的有利竞争地位,利用网络外部性和正反馈效应,逐步扩大优势,最终占据相应领域的一席之地。

(二)拉动传统产业升级,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的发展,促使物联网产业与传统产业不断融合,同时又催生出新的商务模式和服务业态,拉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产业结构优化的实质是产业资金的分配与人员所占比例的调整,实现资源在宏观经济范围内的优化配置。物联网的产业链涉及多个行业多个部门,其应用将会在这些范围内调整各项资源的配置,同时还会促进产业之间的资源分配,使其达到优化配置,进而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物联网的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优化也起到作用,主要表现为物联网技术创新通过对需求结构、供给结构和贸易结构等的改变来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最终使产业结构趋于高度化或高度化与合理化。

(三)改变企业经营模式,完善创新体系

对于企业经营者来说,重要的不是拥有信息量的多少,而是获得信息的时间差以及在获得信息的基础上迅速行动的差别。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物联网改变了企业的生产方式。企业利用物联网信息平台可以迅速了解到市场变化,快速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整合各项资源组织生产,从而使企业的生产和管理实现高效率。同时,物联网极大增强了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交流及企业与顾客之间沟通的效率,促使着企业从卖产品向卖服务转型。

物联网技术发展迅猛,新技术层次不穷。企业要想在市场上长久占有一席之地,就要不断更新技术,保持技术领先。因此,企业应该积极创建以技术开发为核心的创新系统,增加R&D投入,与外部进行联合R&D活动,如加强与大学、研究所的合作伙伴关系。另外,还可以采取兼并、收购有一定研发能力的公司或机构,来扩大自己的创新研发能力。重视加强与政府部门的联系,积极利用国家技术计划推进自身的研究目标。若要真正高效地实现企业技术创新,必然要求企业在营销、财务、生产和管理等方面同样应该有所创新,因此,产生更多新的管理理念与技术创新相适应是企业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四)消除沟通障碍,提高信息服务效率

《发展研究》2012年第12期


www.gprshome.com: GPRS及移动通信技术学习交流分享平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站长邮箱|Archiver|51学通信 ( 粤ICP备11025688 )

GMT+8, 2024-4-19 09:09 , Processed in 0.03693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