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费下载自CNKI论文期刊网。发表于《邮电设计技术》2012年03期。 已分享至论坛城通网盘,下载地址:http://www.400gb.com/file/9793769。 【作者】 华一强,工程师,博士,主要从事数据通信相关咨询设计工作 【作者单位】 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 【关键词】 移动互联网; 智能管道; 开放平台; 发展策略; 【摘要】 通过对移动互联网应用模式和开放平台竞争进行分析,对电信运营商智能管道的内涵和实现方式进行阐述,提出了电信运营商在移动互联网产业链中基于智能管道的开放平台的发展策略。 1 移动互联网模式下的开放平台 随着智能手机、PAD等智能终端走入大众生活,移动互联网已经逐渐成为信息通信产业的主要应用领域,并对传统运营商带来深远的影响。面向大众的开放平台成为了移动互联网模式下电信运营商和互联网企业、终端企业竞争的主要战场。运营商在开放平台上遇到了种种问题,迫切需要发展策略的转变,按照符合运营商特点的开放平台发展策略在移动互联网模式下进行竞争。 1.1 移动互联网对运营商的影响 传统的通信产业是运营商主导的格局。固网通信运营的业务以语音为主,移动通信运营的业务以语音和短信为主。少量的浏览业务由运营商提供接口,运营商或合作商提供业务内容,用户与运营商直接打交道,和合作商并没有直接的联系。此时互联网企业和终端企业由于没有平台接口,无法参与进来。用户使用的增值业务由运营商统一收费,并和合作商分成。这种运营商主导的格局,将用户和合作商置于运营商的两端,由于具有统一的出口,业务易管理,运营商能够把控所有运营的业务。 移动互联网时代,运营商主导的格局被打破。随着3G的大规模发展,和苹果iphone、ipad、谷歌Android等智能终端的出现,用户可以使用智能手机通过3G网络随时随地上网浏览、进行点对点通信,甚至可以进行实时或非实时的语音通信。以苹果的App Store为代表商业模式彻底地打破了运营商主导移动通信的格局。通过App Store,智能手机的生产者苹果可以对合作商提供封闭的平台,由合作商为用户提供各种服务,苹果仅对其进行内容审核和技术支持,收入按照苹果30%合作商70%的比例进行分成。这种商业模式使得合作商无需通过运营商即可拥有面对用户的出口,运营商主导用户出口从而主导整个通信产业的格局被打破,电信运营商逐渐被管道化、边缘化。 面对移动互联网时代,运营商应该正视自己主导通信产业格局被打破的现实,努力避免边缘化、管道化,积极探索新的、适合运营商自身特点的商业模式,通过智能管道等技术发展符合运营商特点的开放平台,适应移动互联网的竞争特点,努力通过新的商业模式获取利润,从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仍能引领通信产业的发展方向。 1.2 移动互联网的开放平台之争 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手机设备商、运营商均推出了自己的开放平台,一时间开放平台之争并起。手机设备上的开放平台主要有苹果的App Store,谷歌的Android supermarket;国内运营商开放平台主要有:中国移动的Mobile Market,中国联通的UniStore,中国电信的天翼商城。这里主要对颠覆了运营商主导格局的苹果App Store做简要介绍。 开放平台在本文中指在移动互联网的终端平台,也就是网上应用商店,通过开放平台可以为智能手机、PAD等终端创建服务,允许用户通过开放平台浏览和下载应用程序。用户可以购买或免费使用,让该应用程序直接下载到智能手机或PAD等终端上。开放平台通常吸引开发者下载软件升级包,开发软件后可以上传到开放平台上,经开放平台所有者审核后直接发布。软件的价格由开发者设定,用户通过开放平台购买、下载或安装应用程序。平台拥有者将用户的所支付的软件费用按照一定的比率与开发者分成。Gartner预计,2011年全球开放平台的下载量将达177亿次,比2010年下载量的预计值82亿次增长了117%。同时2011年开放平台的收入,包括终端用户购买程序及广告的收入,超过151亿美元,比2010年增长190%。 苹果的App Store即application store,通常理解为应用商店。App Store是一个由苹果公司为iPhone和iPodTouch、iPad以及Mac创建的服务,允许用户从iTunes Store或mac app store浏览和下载一些为了iPhone SDK或mac开发的应用程序。据工信部电信研究院通信信息研究所的《2010-2011年全球移动互联网发展研究报告》显示App Store应用程序数量达到50万,下载次数超过150亿次,有可能在2012年初在应用程序数量上赶超苹果的App Store。2011年每位个IOS设备用户平均下载83项应用,而2010年为51项,同比增长61%。越来越多的智能手机用户通过下载应用为手机增加功能,而IOS应用生态系统处于领先地位。 与此同时,中国电信运营商的开放平台应用水平普遍较低。以发展水平最好的移动MM为例,据中国移动发布的统计数据,截至2011年12月,累计注册用户数达到1.59亿,聚集10.8万个手机软件、游戏、主题应用,累计下载应用为5.1亿次,其中大部分内容是主题应用,和苹果的App Store比起来差了一个数量级。 1.3 运营商在开放平台上遇到的问题 各运营商目前在移动互联网手机终端上推出的开放平台,并没有达到苹果App Store谷歌Android SuperMaret的应用水平。主要原因在以下几点。 a)技术水平不足。运营商的平台开发技术水平和成熟的终端厂商相比有一定的差距。 b)终端厂商平台有贴近终端的优势。比如苹果的iphone天然集成了App Store,而运营商想要集成开放平台需要定制手机。 c)未能体现运营商优势,平台和管道并没有结合起来。运营商提供的应用没有体现出管道控制的特色,没有体现出流量更快更有保障等特点。 d)未有独特的促销策略。促销策略和终端厂商的开放平台一致,没有独属于运营商的营销策略。 综上所述,运营商的开放平台,并没有体现运营商的优势,由于技术水平、贴近终端、促销特色等内容上和终端厂商的开放平台有差距,因此运营商在开放平台方面和终端厂商比有一定的差距。开放平台是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入口,谁掌握了开放平台,谁就掌握了移动互联网应用的主导权。因此运营商迫切需要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构建有特色、有竞争力的开放平台。运营商天生拥有管道优势,打造基于智能管道的开放平台,推出具有运营商特色的应用和服务是运营商的紧迫需求。 2 智能管道的内涵和实现方式 2.1智能管道的内涵 智能管道的价值在于,通过相应的PCC、RACS架构等智能管道技术,将管道从原来的哑管道打造成新型的智能管道。用户侧给用户智能化的感知,网络侧做到可视、可管、可控,应用侧做到资源和价格结合,进行精细化运营,提供灵活的接入、计费,实现动态资源适配,保证QoS质量差异化,能够对网络优化,缓解扩容压力、负载均衡。 业务及网络能力开放是提升智能管道价值的关键。可以以自身的网络资源与能力为依托,开放运营商网络的基本短信、彩信和计费能力。深入挖掘分析用户行为等有价值数据,并向CP/SP开放,通过精准推广,快速实现业务放量。开放QoS控制能力,面向CP/SP提供差异化服务。 资源动态调控是智能管道的核心。根据业务类型、用户信息、网络状态等多维度感知信息和运营商自身运营策略,动态调整用户QoS策略,实现对用户的精细化运营。通过资源动态调控,平衡网络负载,保障网络运行效率,解决现网负载不均衡等问题,通过资源动态调控机制向CP/SP提供差异化服务。 多维度感知,网络可视化是智能管道的必备条件。多维度感知,包括感知用户、感知网络、感知终端等内容。 2.2 各厂商智能管道的实现方式 面对智能管道的客观需求,各主流设备提供商和系统集成商都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见表1)。 2.3 智能管道运营商的应用 目前很多运营商都已经展开了智能管道的建设,尤其是数据业务发达地区,如欧洲、日本、中国香港等地一些高端运营商开展得比较领先。其大部分结合自身网络状况,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智能管道建设:在初期带宽资源相对有限的阶段,移动运营商更关注宝贵的无线资源,更关注针对不同业务采用不同的计费方式,所以内容计费业务开展比较普遍,固定宽带运营商更关注P2P业务的带宽控制,避免其无休止地消耗网络资源,挤占其他业务的服务质量。随着移动终端能力的提升,HSPA、LTE等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的引入,P2P、流媒体等高带宽业务逐步流行,移动运营商逐步考虑引入PCRF策略控制节点对不同业务的带宽和计费策略进行统一管理和控制,以缓解增量不增收的扩容压力。随着智能管道建设的不断推进,有些运营商如沃达丰又引入了移动视频业务的优化技术来提升用户体验。总之,运营商智能管道的建设应从基本技术引入开始,结合自身实际需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 国外先进运营商都不约而同地采用了先移动后固网的建设思路,原因是3GPP有非常系统的发展路线图和建设思路,并且已经从框架层面充分考虑到了固网移动的融合。结合目前国内运营商的现状,类似的建设思路是可取的。目前国外先进运营商都已经普遍在移动网上实现了PCC架构,实现了智能网络的初级阶段,虽然还需要进一步强化固移融合和统一的策略调度,但已经给运营商提供了非常灵活的业务运作空间。 国内运营商也积极开展智能管道的研究和部署。中国电信集团董事长王晓初在集团2010年度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成为智能管道的主导者、综合平台的提供者、内容和应用的参与者。”中国移动集团董事长王建宙在2010的年度工作会上强调:“中国移动要做智能管道,积极向产业链资源渗透,集中优势打造优质的、有服务的、增值的智能管道。”中国联通从2010年开始,已有多个部门开展了智能管道的研究及试点工作。 从以上运营商的智能管道发展可以看出,智能管道已经是运营商发展的重要方向,有各种相应的应用拓展出来。但在开放平台上,智能管道和开放平台还没有紧密地耦合在一起,没有为开放平台应用服务提供更好的支持。 3 基于智能管道的开放平台发展策略 3.1 运用智能管道,打造具有运营商优势的开放平台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电信运营商需要运用智能管道的相关技术(如3GPP从移动接入角度引入的PCC架构、TISPAN从固定角度引入的RACS架构、ITU-T提出的RACF系统、DPI、QoS差异化控制、CDN等技术),通过智能管道,打造具有运营商独特优势的开放平台。 电信运营商发展开放平台的优势在于,电信运营商控制着管道资源,而这些资源是终端厂商设备厂商所无法拥有的独特资源。通过发展智能管道,电信运营商能够对管道中各个用户的服务进行区分并提供不同的QoS保障(QoS差异化控制),能够对管道中的不同流量进行监测(DPI),能够对网页浏览、IPTV等应用进行加速(内容分发网络CDN),能够支持基于用户和业务的QoS策略控制和计费(PCC),通过这些智能管道技术的组合应用,以电信运营商的开放平台为接口,以相关的应用为导向,提供少而精、体现运营商优势的服务,从而打造具有运营商优势的开放平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通过提供更好的服务,从开放平台上获得更多的收入。 3.2 开放平台接口策略 电信运营商开放平台的接口策略目前有2种:应用平台策略和应用插件策略。 应用平台策略以中国移动的MM(Mobile Market)应用商店、中国电信的天翼空间和中国联通的UniStore等为代表,其功能和作用与苹果的AppStore类似,可以作为一个widget内嵌在IOS、Android等智能手机操作系统中,在手机上购买相关的应用,实现开放平台的价值。 应用插件策略以中国联通推出的"WO+植入式插件”为代表,运营商并不设置一个的开放平台,也不进行应用的全程开发,而是以插件的形式将插件植入到已有的IOS平台、Android平台的成熟应用中。以插件的形式参与移动应用的开发、推广可谓一举多得。从运营商介入应用开发本身来讲,开发一个插件的成本远远要比开发整个产品的成本要低得多,通过这样的形式能够有效地节省运营商在应用上的成本;从推广的效果上来看,运营商选择与应用开发商的合作要比自己在应用商城上打拼,推广效果更加明显。通过合作,运营商能够共享到应用开发商的渠道、用户等资源。 目前电信运营商的应用平台策略效果不是很理想,大部分应用都是主题壁纸内容。中国联通提出的应用插件策略值得运营商思考,应用插件虽然不是移动平台类的形式,但实质仍是开放平台的一种接口。其开发难度和成本远远小于应用商店,采用插件形式发布的应用和采用移动平台发布的应用效果是一样的。假设优酷在IOS平台、Android平台已经同时推出了智能手机端的免费youku应用,运营商可以和优酷合作,提供IOS平台和Android平台的含有运营商插件的youku软件,运营商承诺含插件的youku视频有更好的QoS和更低的时延,甚至可以达到直播的效果,并采取收费的策略。 3.3 电信运营商发布的应用应有流标记 不论应用平台策略还是应用插件策略,电信运营商在推出应用业务时,都可以在应用业务中内嵌标记,用于标明是此运营商提供业务应用。拥有此标记的业务应用的流量在管道中应该做到能够被检测到,从而通过智能管道技术对标记的流量提供额外的营销策略。即使是同一应用,比如腾讯推出的微信,如果腾讯和运营商合作发布含有运营商标记的微信软件,从运营商平台发布的应用服务的流量能够携带有运营商能够辨认出的标记,从而和腾讯从其他平台(比如苹果AppStore或Android Market)自行发布的微信服务相区分,运营商从管道侧能够发现同一个微信应用哪个流是有运营商标记的,哪个流没有。这是采用智能管道技术发展具有运营商优势的开放平台的基础。 3.4 开放平台营销策略 用户体验移动互联网视频,对网络服务质量的关注主要有3点,即网络速度是否足够快,业务是否有足够的保障、流量费用是否足够低。运营商通过在发布的应用中设置流标记,采用智能管道的相关技术能够在网络中区分出某个用户的某应用是否被标记,因此可以对网络中不同用户的不同应用采取不同的营销策略。概括起来,具有运营商特色的开放平台营销策略主要有3种,即标记应用流量加速、标记应用QoS保障、标记应用流量打折。 标记应用流量加速,是指在网络中对运营商发布应用的流量进行识别后,对某些时延敏感的应用进行加速处理。可以采用CDN技术对流量进行加速。CDN的建成,能够实时地根据网络流量和各节点的连接、负载状况以及到用户的距离和响应时间等综合信息将用户的请求重新导向离用户最近的服务节点上。可以将运营商标记的流量采用CDN技术,将未有运营商标记的流量采用按原计划定向到原服务器。运营商平台发布的、含有标记的应用和非运营商平台发布的同种应用具有了网络速度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是运营商独特的能力体现。 标记应用QoS保障,是指在网络中对运营商发布应用的流量进行识别后,对某些高QoS要求的应用提高QoS等级,采用流remarking技术和层次化QoS技术对流量提高QoS等级。可以将运营商标记的流量提高QoS,将未有运营商标记的流量保持原有的QoS。运营商平台发布的、含有标记的应用和非运营商平台发布的同种应用具有了网络QoS保障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是运营商独有的。 标记应用流量打折,是运营商的王牌营销策略。智能终端的大部分应用都是需要无线流量的,或者获取应用本身也需要无线流量。网络中对运营商发布应用的流量进行识别后,在流量计费时采取计费打折的方式。可以采用PCC的架构支持基于用户和业务的QoS策略控制和计费。例如,运营商可以应用标记应用流量打折提出多种销售策略。 a)通过运营商开放平台获得应用的下载流量免费,而通过其他平台(如苹果的AppStore或谷歌Android Market)获得的应用将支付下载流量费。 b)通过运营商开放平台获得的应用平时使用的流量费可以打7折,而通过其他平台(如苹果的AppStore或谷歌Android Market)获得的同一应用将正常支付流量费。 c)通过运营商开放平台获得的应用(如youku),如果每月使用流量满100M,运营商可以额外赠送20M免费流量为此应用使用,而通过其他平台(如苹果的AppStore或谷歌Android Market)获得的同一应用无流量赠送。 d)一些明星级应用(假设是新浪微博客户端)其他开放平台已有了很多的使用者,运营商想要增大自行发布版本的使用人数,从其他平台发布的应用使用者中拉一部分出来,可设定在某一段时间内,通过运营商开放平台获得的此应用流量免费,而通过其他平台(如苹果的AppStore或谷歌Android Market)获得的同一应用将正常支付流量费。 e)通过运营商开放平台获得的应用可以内设抽奖程序,中奖者将获得一定额度的免费流量。 f)采用标记应用流量打折方式从其他运营商吸引用户。 由于现在移动互联网普遍是轻载的,空闲的带宽通过标记应用流量打折而具有了促销的作用,有助于增加运营商开放平台的应用使用量,从而形成了运营商开放平台的独特竞争力。并且,几乎任何平常会产生流量的应用均可以采用标记应用流量打折的方式进行各种手段的促销。 电信运营商开放平台营销策略的三大策略,从不同方面应用了运营商对管道的独特把控能力,对具体的应用可以分别使用,也可以用组合拳的方式集体使用。具体使用时需要根据当地的网络情况和应用业务特点,采用不同模式和数量的营销策略。 3.5 基于智能管道的开放平台发展策略的意义 电信运营商在已推出的开放平台基础上,结合智能管道的内容,可以在发布的应用中内嵌运营商的标记,从而在管道侧提供标记应用流量加速、标记应用QoS保障,标记应用流量打折等策略。此种发展策略能够为运营商提供独有的平台特色,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和其他开放平台的竞争中,获得独有的管道支持优势,从而为改变运营商在开放平台目前处于的困境提出了有益的探索方向。 参考文献
1 吕昌春 李林园. 移动互联网产业链平台竞争与电信运营商增值业务发展策略研究 J . 邮电设计技术 2010 11 16-20.
2 李珊 杨天一. 2010 2011 年全球移动互联网发展研究报告 R .北京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2011.
3 王珺 谢潞锦. 中移动 MM 应用截至去年 12 月下载 5.1 亿次 EB/OL . 2010-01-09 . 一财网 2012 [url=http://www.yicai.com/news/2012/02/1407012.html]http://www.yicai.com/news/2012/02/1407012.html[/url].
4 王映. 运营商网络流量价值提升策略研究 R . 北京 工业和信息化部 电信研究院 2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