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学通信技术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55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联通HSPA+与TD-LTE共存期竞争态势走向 [复制链接]

Rank: 9Rank: 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6-12 19:16:1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一键分享 一键分享

本文摘自《移动通信》2012年13期。作者:何廷润编 者 按
  近日,2012年中国联通WCDMA网络扩容招标基本结束,此次招标规模为10万基站。此前中国联通高层曾表示,2012年将大力发展3G网络,中国联通3G资本支出重点则放在网络扩容上。在LTE时代到来之前,全球规模最大、中国3G技术最成熟的WCDMA网络无疑是中国联通网络战略的重中之重。今年5月份的运营数据显示,中国联通累计3G用户数达5450万户,介于中国移动的6426万户和中国电信的4816万户之间。在3G终端方面,中国联通将重点关注千元智能机、HSPA+终端以及具有差异化特色功能的智能机。
  本期“中国联通网络建设与运营”专题,将围绕中国联通的3G网络发展现状与趋势、WCDMA网络的规划与优化、WCDMA终端等议题展开探讨,以飨读者。
  2012年2月巴塞罗那世界移动大会上,中国移动高调宣布TD-LTE建网与商用计划,注定成为开启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竞争新格局的爆发点,为自2009年起逐步形成的3G市场竞争态势平添了动力和不确定性。探讨未来(3~5年)HSPA+与TD-LTE共存期的市场特征及竞争态势的走向,明确各自的优势与短板,是运营商在移动互联网大潮中把握方向的重要环节。
  1 网络稳步升级与跨代演进同场竞技
  中国移动在2012年巴塞罗那世界移动大会上,正式公布了TD-LTE今后三年的规模部署计划:到2014年,全球建成超过50万个TD-LTE基站,覆盖超过20亿人口;计划2013年在国内通过新建和升级两种模式,使TD-LTE基站规模超过20万个,预计投资2000亿元人民币。这表明,中国移动正式开始布局TD-LTE的大规模建网与商用,同时也践行了TD-LTE国际化路线。
  与此同时,国内的另两家运营商都采取了网络稳步升级的路线。尤其是中国联通所属WCDMA阵营向LTE的演进并不急迫,采用HSPA+可以满足相当长时间的业务需求,且属于平滑演进,无需重新建网。特别是处于全球金融和经济动荡形势下,经由HSPA→HSPA+→FDD LTE的演进路线的风险可控可管,成为优选演进方案。目前,中国联通在56个城市全面升级HSPA+,网络下行速率由目前的14.4M提升至21M,进一步可实现42M、84M直至168M。联通将HSPA+网络定位为满足未来3~5年的数据业务需求。
  在此形势下,我国移动通信发展史上第一次出现了运营商在不同代技术模式下的市场竞争格局。回顾第二代移动通信在中国的发展历史,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分别以GSM和CDMA建网运营,属于同代技术的两种制式。到2009年发放3G牌照,三家运营商的WCDMA、CDMA2000 1X和TD-SCDMA仍属同一代技术。但是,HSPA+与TD-LTE却是隔代技术的共存与竞争,前者仍是3G技术的延伸,而后者却已具备4G核心技术的特征(如OFDM、MIMO等)。前者的运营商希望在成熟技术和产业链支撑下,以较小代价实现平滑的升级满足共存期的市场需求;后者的运营商却决心以下一代技术支撑的TD-LTE,在共存期内扭转在3G市场上的被动局面。
  在3G技术与4G技术同场竞技,成熟网络与刚刚进入商用的新建网络对垒竞争的过程中,HSPA+要应对移动数据量年均100%以上增幅的冲击,而TD-LTE要经历从青涩到成熟的艰难过程。未来3~5年HSPA+与TD-LTE的共存,对于前者是希望稳中求胜,而对于后者却是在多重压力下的生存之争。
  2 争夺市场导向“拐点”的博弈
  自从2009年初我国正式发放3G牌照以来,移动通信市场正如所期盼的那样向着三大运营商逐步均衡的市场方向发展,原本中国移动一家独大的格局被扭转。根据2011年财报,虽然中国移动营收、利润总额及用户规模依然显著领先其他两家运营商;但在新增市场上,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都已经显示出强劲增长的态势,2011年营收增长分别为22.4%和11.7%,均高于中国移动的8.8%。特别是中国联通利润增长率更是从2009年的-73%提升至2011年的4%,实现了由负到正的历史性转变。其中,中国联通3G服务收入功不可没,已占其移动服务收入的31.7%,充分体现了3G的高价值,使另两家运营商难以望其项背。截至2011年底,中国联通3G用户数达4002万,而3G业务在移动业务收入增量的贡献中一直稳居第一位,已成为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2011年底,我国3G用户总数为12752万户,其中中国移动5121万户,占3G用户总数40.1%;中国电信3629万户,占28.5%;中国联通4002万户,占31.4%。与2011年6月相比,中国移动3G用户数占比减少3.4%,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3G用户数占比分别提高1.8%和1.6%。进入今年1月份,三大运营商中,中国联通的当月新增3G用户数仍然居首,为305万户,保持了新增3G用户数最多的地位。
  另外,从3G用户渗透率分析,按照国际上3G发展规律,当3G用户渗透率超过10%之后将进入市场爆发期。以NTT DoCoMo的3G为例,2004年7月其3G用户渗透率刚过10%的“转折点”,之后7个月3G用户渗透率达到24%,再过了9个月3G用户渗透率已高达46%。按照以上规律,至2011年底中国联通3G用户渗透率已达20%,预计2012年9月其3G用户渗透率可达42%,至2012年底即可接近50%。
  可以预见,在2012年以后的HSPA+与TD-LTE共存期内,中国联通以成熟的HSPA+网络和良好的用户口碑,仍会加速3G用户群的扩张,甚至在3G用户总量中一举超过中国移动。有专家预计,2012年中国联通3G用户超出1亿是大概率事件。作为一个全新的技术,TD-LTE从试商用到正式商用,再到建立大规模的用户群,需要3~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因此,在HSPA+与TD-LTE共存的前两年,由于中国移动集中精力建设TD-LTE网络并需解决规模商用中的网络及业务适配等诸多问题,其3G用户增长速度将受到限制。到HSPA+与TD-LTE共存后半期,随着TD-LTE网络及业务的逐渐成熟与稳定,中国移动的3G用户增幅才可能加速,从而形成与中国联通相对峙的格局。但是,那时中国联通己经越过了3G发展的“拐点”,成为中国3G的领跑者。

3 平台与运营竞争的挑战
  在HSPA+与TD-LTE共存期内,运营商的平台建设与运营水平将面临严峻的挑战。因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和日益加速的物联网冲击下,无论是HSPA+网络,还是TD-LTE网络,都仅是实现竞争的物理基础,真正的考验将发生在平台和运营领域。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各运营商都面临转型的巨大压力,在多种考量与权衡之后,将转型的目标集中在“智能管道”的“流量经营”和营造“聚合平台”上,纷纷进行机构调整和平台搭建。中国移动较快地搭建了5大开放平台和9大业务平台基地,在运营领域的转型与成果居三大运营商之首。同时,其在适应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大格局的总平台战略上独树一帜。早在2009年中国移动就提出了“无线城市群”的概念,作为服务城市一体化的信息化手段,不仅打破城市之间的“信息孤岛”,更是与城市一体化的形态及需求极为吻合。“无线城市群”作为支撑城市一体化的最佳信息化聚合平台,将在移动互联网及物联网时代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2012年3月1日,中国移动与海南省签署无线城市群建设协议,至此中国移动已与全国217个城市签署了无线城市战略合作协议,推出1.3万多个应用。可见,中国移动在HSPA+与TD-LTE共存期内,在推进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进程中,凭借“无线城市群”大平台,已取得了战略上、路径上和应用上的优势。
  反观中国联通,近日才开始对内部组织机构进行改革,成立纵向垂直到底的网络公司和IT支撑事业部,加快推进扁平化营销组织体系建设。其目标是对企业的经营业绩影响最为直接的市场销售、网络和IT领域,通过打破传统的、臃肿的、繁冗的僵化模式,实现更加垂直化、专业化、扁平化的管理,提高运作效率,提升资源利用率,促使企业整体经营业绩和盈利状况得到改善。而中国联通在iPhone带来高速增长的数据流量,以及WLAN成为补充WCDMA网络部署的重要手段之后,一直不看好“无线城市”的前景。一直到2011年12月15日,中国联通才与安徽省马鞍山市签署了第一份“无线城市”战略合作框架协议;2012年2月24日,又与上海市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其中包括大力推进无线城市建设,新建WLAN覆盖场点7000个(约56000个AP,累计达9000个场点),完成对所有移动基站的HSPA+技术升级,将联通无线宽带接入能力明显提高。由此可见,中国联通的“无线城市”理念尚处于单个城市的网络技术布局阶段,与城市群一体化而共生的“无线城市群”尚存在很大的战略性差距。
  因此,HSPA+与TD-LTE共存期内,中国移动仍将在平台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但由于缺乏宽带固网资源,其在固网与移动融合业务及市场上将处于下风。中国联通虽然在平台构建与运营上动作较慢,但凭借优质网络和已聚集的市场人气,仍有赶超的可能。
  4 用户体验下的品牌之争
  可以预见,HSPA+与TD-LTE的共存期将是运营商品牌此消彼长的激烈肉搏期。勿庸讳言,自2009年我国3G启动后,中国联通在WCDMA网络和苹果iPhone明星终端的助力下,其品牌美誉度急速攀升。2011年中,一家媒体发布的《中国运营商3G用户品牌选择调查结果》表明:中国联通“沃”品牌认可度为49% ,中国电信“天翼”品牌认可度为40%,中国移动“G3”品牌认可度仅为10%。也有媒体在2012年春节期间对用户进行随机调查,有50%受访者不知中国移动的G3品牌。与此同时,中国联通品牌营销效果也获得了国际的认可,英国品牌管理公司Brand Finance发布的“2012全球电信品牌50强排行榜”中,中国联通以79亿美元的品牌价值位列第13位,相较去年前进了3位,而中国移动、中国电信较去年相比均下滑了1位。AC尼尔森的调研数据也显示,中国联通的品牌价值迅速提升,56%的用户认为“沃”品牌对联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沃”品牌用户认知度由38%提升到65%,提升幅度居于首位。中国联通正不断通过技术制式与品牌的优势,利用双轮驱动提升自身市场竞争力。
  另外,用户的ARPU值的走向,也反映了运营商的品牌影响力。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联通3G用户的ARPU值为124元;中国电信3G用户的ARPU值为95元;而中国移动未给出3G用户的ARPU值,但整体用户ARPU值已下降为73元,到2011年继续下滑至71元,这说明中国移动用户数净增质量在快速下滑。而中国联通3G用户在2011年的ARPU值仍保持110元的较高水平,这也带动了中国联通3G服务收入达327.4亿元,使其占中国联通移动服务总收入的比例达到31.7%。这说明在HSPA+与TD-LTE共存前半期内,中国联通的品牌影响力将持续上升,而中国移动的品牌影响力继续走低。
  但在HSPA+与TD-LTE共存后半期,随着TD-LTE商用的成功,两者的品牌影响力将进入胶着期,待进入4G时代才能见分晓。当然,这一结论取决于相应的保障条件:
  其一,在HSPA+与TD-LTE共存期,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都是多网共存,前者是GSM、TD-SCDMA、WLAN和TD-LTE四网共存,后者是GSM、HSPA+和WLAN三网共存。如何处理多网共存,将是直接影响用户体验的重要因素。中国移动已明确推行“四网协同”战略,以应对新的竞争环境,而中国联通至今尚无具体措施出台。
  其二,HSPA+与TD-LTE共存期,正是3G用户快速增长期,也是2G用户向3G用户迁移的高潮期。历史上,中国移动因2G网络的高质量覆盖与服务,其全球通、移动梦网成为标志性的品牌,获得极高的赞誉和用户忠诚度。比较而言,中国联通的2G网络规模小,至今GSM基站只有15万个左右;特别是室内等场合深度覆盖的欠缺,使其2G品牌及用户忠诚度较差。3G正是中国联通重塑品牌和用户忠诚度的良机。截至2011年底,WCDMA基站数已经达到31.2万个;但是,由于起步较晚和投资限制,与中国移动相比,中国联通在网络覆盖尤其是深度覆盖方面仍然存在相当的差距。这必然会影响用户体验,对长期塑造用户忠诚度是较大的不利。
  5 结束语
  中国的特殊历史环境形成了当今移动通信领域的竞争态势,也产生了HSPA+与TD-LTE共存的局面。因此,两者共存期的竞争态势必然深度影响中国3G乃至4G市场的走向。未来,出现三大运营商彼此均衡的竞争局面固然可期;但也存在中国联通及中国电信相继崛起,而中国移动却走向沉落的结局。
  参考文献:
  [1] 蒋水林,杨玲玲. 中国联通对内部组织机构进行大调整[N]. 人民邮电报, 2012-03-22.
  [2] 谢丽容. 中国移动TD-LTE今明两年预计投资2000亿[J]. 通信产业报, 2012(8).
  [3] 王瑞领,等. 移动互联网时代三大运营商谁能执牛耳[J]. 通信企业管理, 2011(11).
  [4] 何廷润. 电信运营商在LTE演进中市场格局的变迁[J]. 移动通信, 2011(23).

51学通信(www.51xuetongxin.com):致力打造最好的通信技术在线学习平台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站长邮箱|Archiver|51学通信 ( 粤ICP备11025688 )

GMT+8, 2024-11-25 23:42 , Processed in 0.023990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