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移动通信》期刊2011年06期。 【作者】 史晓明:本科毕业于哈尔滨工程大学,现就职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黄元峰:本科毕业于吉林大学通信工程学院,现就职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罗海龙; 本科毕业于吉林大学,现就职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机构】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摘要】 文章首先介绍了GPRS核心网技术的发展,然后从GPRS核心网设备网络结构现状入手提出了3G时代2G/TD融合组网的改造原则,分析了2G/TD融合组网的改造方案。 1 GPRS核心网技术发展变迁 GSM起源于欧洲,1991年在欧洲投入商用,我国于1994年首先在广东开通GSM网络。GSM属于2G系统,基本 上是话音系统,可支持电路交换的数据传输,不支持分组数据传输。 GPRS最早由英国BTCellnet公司于1993年提出,是GSMPhase2+(1997)标准定义的GSM增强技术,属于2.5G系统。GPRS不支持话音业务,不支持电路交换数据业务,仅支持分组交换数据业务。GPRS的网络结构建立在GSM网络的基础上,为了升级至GPRS,GSM网络侧需要增加新节点、接口,并对部分设备软件进行升级。与GSM相比,GPRS新增了SGSN、GGSN和PCU。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中国移动GSM系统与GPRS系统共同组网,支持2G阶段话音和数据业务。 EDGE是GPRS发展的第二阶段,最早由爱立信公司于1977年提出,是一种提高GPRS传输速率的标准。它包括一个分组交换传输模式EGPRS和一个电路交换传输模式ECSD。由于采用了比GPRS更优的多重调制编码组合方案,一般EDGE的最大传输速率是GPRS的3倍。除了引入新的调制技术外,EDGE在其他方面也做了一定的改进。应该说EDGE仍然属于2.5G技术,有时为了区别GPRS,也称EDGE为2.75G技术。现阶段中国移动网络为GSM、GPRS、EDGE并存的局面。 2 3G时代GPRS核心网建设 TD-SCDMA是3G的四大标准之一。中国移动自2007年开始建设TD-SCDMA网络,在连续三期的TDM络建设中,不仅大规模地进行了3G网络的新建,而且对原有2G网络进行了融合组网改造工作。 TD核心网从逻辑上可划分为CS域和PS域,PS域为用户提供分组型数据业务。PS域实体与GPRS实体一样,包括SGSN和GGSN。为了维持当前网络运营,实现客户群体的保全和转移,逐步推进网络的升级和业务的融合,适应全方位竞争的需要,同时兼顾网络投资,发挥2G/3G“两个系统一张网络”的协同效益,实现核心网PS域的一体化建设成为最优方案。因此现阶段中国移动在进行TD的PS域建设时未进行实体的新建,而是采用2G/TD合设方式,对原有SGSN和GGSN进行升级改造,改造后的网络同时支持原有2G业务及现在的3G业务。 GPRS核心网采用TD-SCDMA网与2G网络融合组网的方式,遵循中国移动现有2G网网元的组网方式。 2.1 GPRS网络结构 图1为GPRS核心网设备网络结构图: GPRS系统的主要组成包括下述功能单元: (1)服务GPRS支持节点(SGSN):执行移动性管理、安全功能、接入控制和路由选择等功能。SGSN与HLR之间的Gr接口用于SGSN与HLR之间传送移动性管理的相关信令。 (2)网关GPRS支持节点(GGSN):负责提供GPRSPLMN与外部分组数据网的接口,并提供必要的网间安全机制(如防火墙)。同一PLMN中的GSN之间通过Gn接口进行通信,不同PLMN中的GSN之间通过Gp接口进行通信。 (3)计费网关(CG):计费网关通过Ga接口与GPRS网络中的计费实体如GSN等通信,用于收集各GSN发送的计费数据记录。 (4)防火墙(FW):用于与外部数据网的隔离,GPRS网在与外部数据网互连的Gi接口(GGSN与外部数据网之间的接口)上应设置防火墙。 (5)域名服务器(DNS):负责提供GPRS网内部SGSN、GGSN等网络节点的域名解析以及APN的解析。现网SGSN和GGSN均不支持TD业务。GPRS核心网在Gn接口(GSN之间的接口)是全IP化的,而在Gb接口(基站子系统与SGSN之间的接口)则是基于FR/TDM的。随着TD业务的推广,核心网的拓扑结构必将向如下趋势演进:端到端的IP化,网络结构的扁平化,更高的带宽,更高的吞吐量,更低的时延,更好的QoS支持,支持更多的接入技术。 中国移动在整个移动网络IP化的进程中,都是采用GboverIP和Iu-PS的技术来推进3G的PS域演进。这种技术不会改变GPRS核心网的拓扑结构和路由方式,而仅仅是采用IP承载替代原来的2GGPRS网络中的FR承载以及3GGPRS中的ATM承载,推进了移动网络端到端IP化的进程。 2.2 2G/TD融合组网改造原则 结合3G技术发展状况,TD网络核心网节点的建设应遵循如下原则:核心网采用TD/2G融合方式建设,现有2G网分组域网元升级改造支持TD无线接入和业务提供。以图1所示网络结构为例,设备改造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RNC与SGSN间的Iu-PS接口组织GPRS核心网与无线侧的Gb接口在升级到3G之后,变成Iu-PS接口,无线承载专为ATM/IP。 (2)TD网分组域网络组织 TD网分组域采用升级现有GPRS网元的方式,网络组织遵循现有GPRS网的网络组织。SGSN与GGSN间的Gn接口可通过局域网或CMNet相连。GGSN与外部数据网间的Gi接口承载在CMNet上,GGSN经CE(与Gn合用)、防火墙与CMNet接入路由器相连。 据此,对于SGSN来说,接口卡需要更换为可以支持ATM信元和IP承载的接口卡;GPRS核心网组网需要进行扩展,引入CE设备(Iu接口路由器),在RNC和SGSN之间实现IP路由。 2.3 2G/TD融合组网改造方案 和GPRS网络一样,3G核心网分组域SGSN也主要负责用户的接入控制,与HLR协同工作对用户数据进行鉴权,根据DNS提供的信息在分组域网内部进行路由选择,同时还与HLR协同工作执行用户的附着、位置更新等移动性管理,以及对用户的计费等。 优先改造TD业务需求较大区域的SGSN,并尽可能实现TD和2G覆盖相同区域的无线网由同一核心网元负责业务处理,减少TD与2G间的路由区更新。SGSN与新建RNC间的Iu-PS接口采用IP方式。初期,所选SGSN只新增TD功能,不扩容容量,以尽量提高设备利用率;在SGSN改造完成之后,随着业务的进一步发展,统一考虑TD和2G容量需求,配置核心处理能力。 (1)SGSN 根据建设原则,对该系统现有SGSN进行升级改造,将原有SGSN进行硬件改造及软件升级。改造后设备将支持TD功能: ①TD/2G MSC融合基本功能,如:TD和GSM无线网共接入、五元组鉴权等; ②TD特色业务,如HSPA等。 新增Iu-PS接口。并通过软件升级来支持Gb over IP和Iu-PS。 SGSN与省会所在地RNC间的Iu-PS接口将采用IP专线连接,SGSN与地市RNC间的Iu-PS接口将采用IP承载网承载方式。RNC、SGSN需配置CE设备,RNC与SGSN同局址时可共用一对CE,RNC与SGSN不同局址时两侧均单独配置一对CE,SGSNCE及RNCCE都接入承载网AR/BR节点上。实际工程中GPRS核心网侧CE设备与IP承载网AR设备可能为不同厂商设备,在配置CE时需注意光模块波长的配置对型。 初期对现网BSC的GboverIP改造首选与核心网设备厂家一致的BSCoGPRSGboverIP和丨u-PS共用CE,因此核心网侧只需进行软件升级即可支持2G/TD的业务S虫合。 (2)GGSN 3G核心网分组域GGSN主要负责提供分组域网络与外部分组数据网的接口,用户通过分组域网络对外部数据网的访问均由GGSN完成。在原有2G网GGSN上增加3G功能软件,进行软件升级即可支持3G业务。 (3)CG 分组域数据业务的计费点在SGSN和GGSN,在SGSN和GGSN上产生详细计费话单。由于SGSN和GGSN设备本身存储计费话单的能力极为有限,应在每个SGSN/GGSN所在节点设置CG,以避免由于传输链路故障而导致计费话单丢失。 连接2G/TD融合SGSN、GGSN的CG均要改造以支持TD计费。根据TD改造的要求,现网的用户容量并不增加,只是需要改造部分用户为TD用户;因此,现网CG设备的处理能力基本不受影响,只需要对原有CG应用服务器进行改造,以满足2G/TD话单支持功能。 CG的2G/TD改造不需增加新的硬件,只要对CG的Rule进行修改,使之增加话单合并规则,并增加System Type(S-CDR)和Rat Type(G-CDR)的输出。同时,CG上的ASN.1编码模块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造,使得CG上的ASN.1话单中包含System Type和Rat Type字段。 CG软件升级后,将增加一个2G/TD话单处理的软件许可证License。 (4)防火墙 核算Gi流量,配置大吞吐量的防火墙或对原有防火墙板卡配置进行扩容或调整。 改造后网络拓扑图如图2。 3 结论 2G/TD共用核心网,支持2G/TD业务能力,降低网络综合运营成本,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数据通信服务,这是中国移动开展3G业务运营的选择。在TD建设中,改造核心网PS域设备使之同时支持2G/3G的业务是其中的一部分,这将为移动网络从2G到3G平滑过渡积累更多经验,并能最大限度利用原有投资及现网资源,是现阶段网络建设的最优方案。 参考文献 [1]信息产业部.900/1800MHz T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工程设计规范1S].2005. [2]信息产业部.No.7信令网工程设计规范[S]. 2005. [3]900/1800MHz T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无线接□规范:媒体接入控制/无线链路控制(MAC/RLC)协议[S].2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