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名称】:LTE 总结
【资料作者】:DDDD
【资料日期】:20xx
【资料语言】:中文
【资料格式】:PDF
【资料目录和简介】:
目录
1、物理层综述 4
1.01. 3G标准向4G演进的路线: 4
1.02. 什么是LONG TERM? 4
1.03. LONG TERM的需求指标 4
1.04 .与LONG TERM物理层相关的协议编号及内容 5
1.05 LONG TERM一共有几层?各自的功能是什么? 5
1.06. LONG TERM物理层是如何工作的? 6
1.07 . LONG TERM各层之间的接口是什么样的? 13
1.08 .物理层的作用 13
1.09. 与物理层相关的无线接口协议架构? 13
1.10 . 物理层功能 14
1.11.逻辑信道、传输信道和物理信道的区别、联系和功能 14
1.12. 逻辑信道、传输信道和物理信道分别有哪些? 15
1.13 传输信道是如何映射到物理信道的? 16
1.14 LONG TERM的网络结构 17
1.15 LONG TERM的关键技术 18
1.16 宏分集的取舍 18
1.17 什么是多址技术,都有哪些? 18
2、物理层相关参数: 19
2.1. 帧结构 20
2.2 物理信道的划分及其传输信息 22
3、各种物理信道结构及简介 23
3.1上行共享信道PUSCH 23
3.1.1 概述: 23
3.1.2 PUSCH系统结构 23
3.1.3 编码的方法和参数: 24
3.1.4 基带处理过程 26
3.1.5 上变频和下变频 27
3.1.6 A/D和D/A 27
3.2 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 27
3.2.1 概述 27
3.2.2 PUCCH结构图 28
3.2.3 PUCCH多格式综述 28
3.2.4 PUCCH各模块方法和参数 30
3.3 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 30
3.3.1 概述 30
3.3.2随机接入的作用及其方案 31
3.3.3 PRACH参数配置 32
3.3.4 PRACH相关过程 34
3.4 下行共享信道PDSCH 35
3.4.1 概述 35
3.4.2 PDSCH系统结构 36
3.4.3 PDSCH各模块方法和参数 37
3.4.4 PDSCH相关过程 38
3.5 下行控制信道PDCCH 39
3.5.1 概述 39
3.5.2 PDCCH格式及CCE 39
3.5.3 PDCCH时频结构 40
3.5.4 PDCCH系统结构 41
3.6 物理广播信道PBCH 49
3.6.1 概述 49
3.6.2 PBCH的结构 51
3.6.3 PBCH各模块方法和参数 52
3.6.4 PBCH相关过程 54
3.7 物理多播信道PMCH 55
3.7.1 功能 55
3.7.2 PMCH结构图 55
3.7.3 PMCH各模块方法和参数 55
3.8 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PCFICH 55
3.8.1 PCFICH概述 55
3.8.2 时频结构 56
3.8.3 PCFICH体系结构 58
3.8.3 PCFICH各模块方法和参数 59
3.9 物理HARQ指示信道PHICH 60
3.9.1 PHICH概述 60
3.9.2 PCFICH体系结构 63
3.9.3 PHICH各模块简介 64
3 .9.3 PHICH检测 69
4、各子功能模块介绍 72
4.1 信道编码 72
4.1.1 信道编码综述 72
4.1.2 TB添加CRC校验 74
4.1.3 码块分段及码块CRC校验添加 75
4.1.4 数据和控制信息的信道编码 79
4.1.5 速度匹配 95
4.1.6 码块级联 99
4.1.7 数据和控制信息复用 100
4.1.8 信道交织 100
4.2 加扰与解扰 102
4.2.1 加扰(scrambling)的概念 102
4.2.2 加扰和解扰原理: 103
4.2.3 伪随机序列的产生 104
4.3 调制映射和逆映射 106
4.3.1 PUCCH信道的映射与逆映射 107
4.3.2 PHICH信道上的调制/解调处理: 109
4.3.3 其他上下行信道的调制/解调处理 110
4.4 传输预编码Transform precoding(DFT) 111
4.5 层映射 111
4.6 预编码 114
4.7 RE映射 物理资源映射 116
4.7.1 RE映射综述 116
4.7.2 参考信号总述 129
4.7.3 数据的RE映射 143
4.7.4 同步信号总述: 158
4.7.5 举例和补充 159
4.8 IFFT和FFT 162
4.9加循环前缀(CP)和去循环前缀(CP) 164
4.11 自适应调制和编码(AMC) 165
4.11.1 自适应技术简介: 165
4.11.2 CQI/PMI/RI的测量 166
4.11.3 CQI/PMI/RI的上报 174
4.11.4 实现方案: 184
4.11.5 AMC附录 187
4.12 同步 194
4.13 信道估计 198
4.13.1 信道估计简介 198
4.13.2 基于各类型参考信号的信道估计算法 209
4.13.3 均衡 244
4.14 信号检测 245
4.14.1 概述 245
4.14.2 信号检测过程描述 248
4.14.3 LONG TERM中采取的信号处理技术 248
4.14.4 LONG TERM中的具体检测过程 249
4.14.5 问题 252
4.15 HARQ混合自动重传 253
4.15.1下行链路HARQ过程 253
4.15.2 上行链路HARQ过程 266
4.15.3 在3GPP LONG TERM中讨论的ARQ/HARQ交互协作包含下面三种方式: 267
4.16 功率控制 268
4.16.1上行功率控制 268
4.16.2下行功率控制 274
4.17 随机接入 277
4.17.1 随机接入分类及作用 277
4.17.2 随机接入方案简介 277
4.18 上变频和下变频 285
4.19 A/D和D/A 285
4.20 跳频技术 285
部分内容:
1、物理层综述
1.01. 3G标准向4G演进的路线:
TD-SCDMA :TD-SCDMA → TD-HSDPA → TD-HSUPA → TD-HSPA+ →LONG TERM TDD WCDMA:GSM → GPRS → EDGE → WCDMA → HSDPA → HSUPA → HSPA+ → LONG TERM FDD CDMA2000:CDMA → CDMA1X → CDMA2000 EV-DO Rev.0 → Rev.A →LONG TERM FDD
WIMAX:
1.02. 什么是LONG TERM?
LONG TERM项目是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对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UMTS)技术的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ONG TERM),始于2004年3GPP的多伦多会议。LONG TERM并非人们普遍误解的4G技术,而是3G与4G技术之间的一个过渡,是3.9G的全球标准,它改进并增强了3G的空中接入技术,采用OFDM和MIMO作为其无线网络演进的唯一标准。在20MHz频谱带宽下能够提供下行326Mbit/s与上行86Mbit/s的峰值速率。改善了小区边缘用户的性能,提高小区容量和降低系统延迟。
1.03. LONG TERM的需求指标
主要需求指标包括: ●支持1.25MHz-20MHz带宽; ●峰值数据率:上行50Mbps,下行100Mbps。频谱效率达到3GPP R6的2-4倍; ●提高小区边缘的比特率; ●用户面延时:零负载(单用户、单数据流)、小IP分组条件下单向时延小于5ms; ●控制面延时:从驻留状态转换到激活状态的延迟小于1OOms; ●每个小区在5MHz带宽下最少支持200个用户; ●用户吞吐量:下行每MHz平均用户吞吐量为R6 HSDPA的3~4倍,上行每MHz平均用户吞吐量为R6 HSDPA的2~3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