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学通信技术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18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4.3.2通信学科教育的发展特点 [复制链接]

Rank: 9Rank: 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2-2 23:09:4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一键分享 一键分享

(1)与不同历史时期的国家政策与教育方针密切相关

在学科建设初期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中国通信类学科专业起源于电机系电机工程专业,并由有线电、无线通信、电子技术、邮电通信等专业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发展而来。在学制方面,1908年高等学校最早设立电机专修科时,实行的是三年制,1915年开始改为四年制。从那时起到1949年,大学各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主要是以西方为蓝本,较多采用英美的做法。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改革幵放前,依据苏联的经验和模式,以单科性的专门院校和精细划分工科专业门类为特点。这种特点增强了教学的系统性和针对性,使学生知识的专门化程度和实际动手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一定程度适应了当时T.业和科技发展的需要。但是,这种模式客观上割断了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违背了科学上综合交叉发展的规律。这一时期髙等工程教育的鲜明特点之一是强调大学工程教育和国民经济的结合,通信学科专业按照行业来设置。

从改革开放后至今,依据国家统一设置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在教育宏观的指导下,学生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基本上由各学校约主确定。为此同为通信学科的毕业生其知识面和能力有较大的差异。由于通信领域发展迅速,推动了通信学科的迅速发展,跟踪学科前沿技术,拉近与发达国家的距离是学科建设的目标。

(2)通信技术的进步推动中国通信学科的发展,而学科发展又促进通信技术的创新

中国通信教育的起步源于近代邮电通信的发展。1870年,丹麦大北电报公司把电报技术引入中国,在上海设立中国第一个电报房,随之清政府1875年在福建船政学堂设立了第一个电报学堂,开始培训电报技术人才。20世纪初期,无线电通信技术引入中国,中国一些较早成立的工科大学也开始在电机系或电信系增设无线电理论课程,为中国电信事业的发展培养了大批电信类人才。由于电信工业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需求,相继出现电报、电话和有线信号传输等相关专业的分类。

尤其现代通信技术的进步,加快了中国通信学科教育的快速发展,而学科教育的发展又反作用于通信技术,促进了通信技术的创新。例如,20世纪50年代信息论在世界学术界引起巨大的反响时,北京邮电大学周炯槃教授等人为高等教育部举办全国无线电物理信息论方面师资培训班,促进了中国信息论研究和人才的培养。20世纪80年代后,蜂窝移动通信技术在国内外开始广泛应用,移动通信技术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也开始在全国高等院校通信工程及相关专业开设,并逐渐成为通信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为中国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培养了大量人才。这些人才又投身于中国移动通信的发展中,促使了中国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创新发展。

同样,光纤通信、网络交换和计算机网络等技术的进步也为中国通信学科教育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使得通信学科出现多分支,多层次的发展趋势。

(3)人才培养经历了“通才一专才一通才”的过程

20世纪50年代以前,培养模式接近美国的“通才教育”,要求学生有扎实的基础和较宽的知识面,而专业课的设置则相对较少。20世纪50年代以后,由于中国采取苏联的教育模式,并且国民经济行业的分工越来越细,电类工程领域专业的设置也越分越细,要求学生学的专业课程也越来越多。应该说这种培养模式和当时的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大体是适应的,也促迸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近十几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在大学里所学习的知识不可能享用一生,大学主要还是打好基础。尤其改革开放后,大暈引进外资和国外先进技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铁饭碗”向人才自由流动转变,制造加工型向技术原创型转变,这些都要求培养出来的人才必须要具备良好的基础、宽泛的知识面和极强的适应性,拓宽专业U径势在必行。

因此,髙等工程教育应更强调基础,强调拓宽专业面,对授课时数也严加限制。在专业设置上,把原电气类中的多个专业合为一个口径较宽的专业,这样原先的专业课大多变为了选修课。教育部1998年专业目录中在信息工程中划分了两个基本目录:通信工程和电子信息工程。其实这两个专业具有很强的共源性和相互依赖性,并没有原则上的区别,只是通信工程专业加强了通信系统方面的专门化、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则侧重于一般的信息系统技术。与此同时,教改的另一个趋势是强调专业间的交叉、融合,强调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各个学校根据学科特色和办学方向,开设不同专业方向的专业课程和实验。还可以根据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在通信工程专业或相关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中对相关的课程体系进行建设和发展。

(4)木专科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研究生教育日益重要,职业技术教育更具特色

随着中囷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高等教育处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的阶段,两者的本质区别在于人才培养的多样化。在高等教育的精英阶段,本科生几乎是髙层次人才的代名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规模相对较小,而随着髙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本专科教育在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已成为一个基础性群体,研究生逐渐取代本专科生,成为培养社会高层次人才的主体。1999年后,中国高等教育迎来了高速发展期,每年大学的招生人数都大幅度增加,到2003年,大学新生入学率已突破15%,使中国大学教育跨人大众教育阶段。

在通信学科教育的发展中,设置通信工程专业的众多高校在人才培养目标和办学定位上已呈现出分层次、多模式和多规格的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以培养研究塑人才为主要目的的高等学校,在专业设置上重视学科在专业设置中的分量,以基础研究、理论研究和科技研究为主培养人才;而以培养社会需求的通信专门人才为目的的髙校,以本专科的通识教育为主,强化专业设置中的行业性需求,培养应用和工程技能型人才。为加强邮电行业专门人才培养,通信类高职高专职业技术教育面向企业和社会提供了函授教育、职业培训和远程教育等多种培养方式,成为了大众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51学通信(www.51xuetongxin.com):致力打造最好的通信技术在线学习平台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站长邮箱|Archiver|51学通信 ( 粤ICP备11025688 )

GMT+8, 2024-11-25 18:38 , Processed in 0.026004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