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学通信技术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73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网络架构] 请简述IMS网络产业链各厂家产品化情况?(截至2007年) [复制链接]

Rank: 9Rank: 9

懒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8 22:02:4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一键分享 一键分享

IMS的产品化情况包括两方面内容:网络设备的产品化情况和终端的产品化情况。

1 网络设备

目前全球的IMS网络设备提供商有:朗讯、西门子、爱立信、摩托罗拉、诺基亚、阿尔卡特、中兴和华为等。按照设备功能和在网络中所处的位置,IMS网络设备可以分为接入和承载网设备、核心网设备、互通设备、业务平台和应用服务器、计费设备等。

1.1 接入和承载网设备
接入和承载网设备主要包括提供GPRS/UMTSPS/WLAN/CDMA1X/CDMAEV-DO接入能力的SGSN、GGSN、PDSN/AGW和HA等。
.此类设备基本上能够重用当前现网的相关网元,但需要增强与QoS相关的网元功能,如SGSN/PDSN/AGW需要增加与P-CSCF的QoS接口,并完成相应的QoS控制功能。

1.2 核心网设备

IMS核心网设备主要包括P-CSCF、I-CSCF、S-CSCF、BGCF、HSS和MRF等。目前此类设备已经基本完善,功能上已经具备了试验局组网能力。

但由于目前IMS网络还没有进行大规模商用,而且不同标准组织定义的IMS也有一些细微差别,不同厂家对各自生产的IMS设备,其功能定位不完全一致,因此各厂家核心网设备的对接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测试和验证。

1.3 互通设备

互通设备主要包括MGCF、IM-MGW和IM-SSF等。其中,MGCF和IM-MGW共同配合,完成与传统PSTN/PLMN以及R4 CS域、LMSD(传统移动系统端域)的互通,而IM-SSF则为IMS用户提供智能网业务能力。

MGCF和IM-MGW产品相对比较成熟,但各设备厂家采用的控制协议并不完全一致,有些厂家的MGCF产品通过MGCP控制MGW,而不是H.248(标准定义的协议是H.248),这可能导致不同厂家的MGCF和MGW间存在对接问题。

IM-SSF产品离商用还有一定距离,这主要是由于标准本身的发展还不完善(3GPP2没有定义类似的功能网元),因此各个厂家观点不一致。但这一网元并不影响IMS对多媒体业务的支持。

1.4 业务平台和应用服务器

对于业务平台,各厂商提供的功能不尽相同,如一些厂商设备提供的业务平台包含SIP AS、OSA AS、CAMEL AS等功能,而另外厂商的产品则可能不提供Parlay GW功能。

对于应用服务器,目前各个厂家(或其合作厂家)都能提供多种产品,可支持INAP(智能网应用部分)、CAMEL(移动网络增强翌逻辑的客户化应用)、WIN(无线智能网)、SIP/ISC(会话初始协议/国际软交换协会)、MGCP(媒体网关控制协议)、SMPP(短消息点对点协议)和SMTP/IMAP(简单邮件传送协议/因特网报文访问协议〉等多种协议,能屏蔽底层承载网络细节,保持原有的接入方式不变,便于幵展综合业务。

1.5 计费设备

IMS系统中的计费功能主要包括离线计费功能和在线计费功能(实时计费功能),可以实现基于时间、流量、事件和内容等多种计费方式。

目前各个主要的设备提供商都能提供离线计费功能,而由于在线计费功能的标准还在进一步完善之中,因此提供支持的厂商较少,但根据各个厂家提供的产品路线图信息,估计到2008年,在线计费的相关设备将比较成熟。

综上所述,在IMS网络设备的产品化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1)对于QoS、安全等标准中尚需完善的技术,目前各厂家都还缺乏成熟产品,如支持QoS控制的P-CSCF和PCRF(策略控制和计费规则功能);

(2)对于支持VCC功能的设备,各厂家缺乏成熟的产品,如VCCAS;

(3)对于IMS的核心设备,如CSCF/BGCF等,各厂家在不同网元接口上采用了不完全相同的协议,各厂家设备的互通能力有待检验;

(4)大部分厂商仅提供WCDMA和固网的IMS解决方案。

2 终端

按照接入方式,IMS终端分为移动接入终端(如,手机、PDA(个人数字助理)等)和固定接入终端(如,IAD(综合接入设备)、IP智能硬终端、PC等),今后还将出现与Wi-Fi相结合的双模终端;按照实现方式,IMS终端分为软终端和硬终端。不管哪种接入方式,均可以软终端和硬终端两种方式实现。下面针对两种分类分别进行说明。

2.1 移动终端和固定终端

对于移动接入终端,诺基亚、摩托罗拉、索爱等终端生产厂商和一些IMS客户端软件厂商合作,主要是基于Symbian或Windows Mobile操作系统的手机或PDA终端上进行IOT(互操作性测试)验证和集成,将来可以扩展Linux和其他终端操作系统。怛是,IMS移动终端需要支持SIP栈、RTP准实时/实时媒体流的编解码等处理,这些对移动终端提出了较高要求。

对于固定接入终端,可以视终端能力,提供IAD/AG(接入网关)(中继网关)接入的POTS(锌通常规电话业务)、IP智能固定终端(话音和视频)、PC终端等多种形式。

2.2 软终端和硬终端

软终端指依赖运行于某种操作系统上的应用软件来提供IMS业务的终端;硬终端指通过手机等硬件直接提供IMS业务功能的终端。软硬终端均有PC、智能手机和固定接入终端等类型。

(1)软终端

目前可生产提供以及参加测试的软终端多于硬终端,如法国电信IMS测试中采用的即是软终端,其中比较典型的有以下几种。

①中兴的SoftDA软终端:具备好友在线、即时通信、会议电话、视频会议、电子白板、统一消息等功能。目前已有基于PC、BREW、Java、Windows Mobile、Linux等平台的SoftDA软终端。

②华为的SIP软终端:具有基于Web的软终端、3G数据卡软终端、PC软终端、移动终端上的软终端。

③西门子的HiTalk软终端:支持基本话音、视频、Centrex、Presence、IM、UPT(通用个人电信)、CRBT(个性多彩冋铃音)等功能。

④爱立信的IMS weShare业务终端:能够提供共享图片和视频、共享白板和共享网络内容等功能。

(2)硬终端

目前以及将来市场可用的硬终端主要集中在国外厂家(如诺基亚、摩托罗拉等)。国内以中兴、华为为代表的厂家,在硬终端的幵发上也都有各自的研发路线。由于受高通芯片的影响,完全支持VoIP/IMS的cdma2000终端在2008年才会上市。据不完
全统计,目前己经投入市场或者准商用的硬终端有以下几种。

①中兴:D80/D90/F882/F868 等。

②华为:Video Phone系列(8210/8220)、IAD系列以及移动终端系列(WP100/WP200/WP300/iPAQH6300/U526)。

③诺基亚:6630系列。

④摩托罗拉:A1000/1200。

上述硬终端能够提供的功能包括准实时业务(Presence Enhanced Phone Book、Push-to-Talk/Show/Share、Instant Messaging等)和实时业务(Voice/Video Telephony、Voice/Video Conferencing、RT Push-to-View等)。

2.3 终端产品化小结

目前,制造厂家虽可生产并提供IMS终端,但终端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支持业务方面:目前移动终端支持的IMS业务主要限于非实时、准实时的IM/PS/PoC等,空口接入技术还无法很好地解决IMS实时业务(话音、视频)的效率和QoS问题,这限制了实时业务在IMS域的普及。

②终端定制方面:目前为IMS定制的终端还比较少,主要依赖于软终端实现,并且一般仅支持数量有限的IMS业务(如IM/PS、PoC)。

③终端安全方面:多数移动终端仍无法支持标准的IMS鉴权加密,尤其是IPSec,这导致终端与网络侧的完整性、私密性保护存在很大风险。目前的替代方案是EarlyIMS鉴权,但该方案的安全保护级别低于标准的IMS鉴权加密机制。

④互通兼容方面:3GPP、3GPP2虽在IMS基本业务流程中规范了终端与网络侧的接口协议,但在IMS增值业务层面,相关接口尚未达到标准化水平,从而为不同厂家的互通兼容带来了一定困难。

⑤升级维护方面:为方便运营商对软终端软件的升级与维护,各终端厂家应支持软终端软件的下载、安装,以及在线升级,由此带来的收费问题以及软终端软件的DRM(数字版权管理)问题尚未很好地解决。

尽管存在这些问题,但目前提供的IMS终端足以支持IMS试验网的部署,并可为用户提供一定的业务体验。此外,国际标准组织也在积极解决上述问题,如针对上述业务方面存在的问题,3GPP提出了相应的CSI解决方案,而对于安全方面的问题,则在运营商竞争压力的推动下,实时业务QoS、IPSec加密、标准IMSAKA鉴权等要求也将被各无线终端厂商逐步接受并得到他们的广泛支持。

www.gprshome.com: GPRS及移动通信技术学习交流分享平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站长邮箱|Archiver|51学通信 ( 粤ICP备11025688 )

GMT+8, 2024-11-25 20:26 , Processed in 0.02301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