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带交换始于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中国在引进部署程控交换机逐步普及以后,也开始跟踪N-ISDN技术。1991年,第一个ISDN实验网在北京完成联网试验,3月通过技术鉴定。 上海贝尔在批量生产S1240交换机以后,于1997年前后,开始生产N-ISDN模块。从技术上看,虽然数字程控交换机易于扩展N-ISDN功能,但是在网络部署方面,由于受用户环路数字化成本的制约,且缺乏有效业务,与世界各国一样,N-ISDN并未得到广泛应用。尽管如此,N-ISDN还是开启了通信网端到端数字化、综合化和宽带化的进程。 20世纪80年代末,国际上提出了基于ATM技术的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并很快获得信息通信界的认同。1988年,北邮雷振明从美国进修凹来后,就开始了ATM宽带交换技术的跟踪研究。1993年,主持国家“863”计划ATM研究项目,针对髙速交换的设计要求,采用大规模可编程芯片技术和超宽总线交换结构,提出简化核心交换单元、复杂功能外移的技术方案,研制成功吞吐暈为10Gbit/s的ATM交换机样机,该样机不仅性能稳定可靠,而且体积远小于国外同类产品。 1996年,邮电部批准立项,使用北邮研制成功的ATM交换机,在北京建设一个ATM试验网,一方面考验科研样机的性能;另一方面研究ATM网络的应用。其后,北邮和上海贝尔合作进行ATM交换机的产业化,在国内骨干通信网上曾得到一定的应用。
与此同时,邮电部邮电科学研究院通过“九五”科技攻关“ATM交换设备一接入型应用研究”,开始ATM接入设备的研制工作,由此开发出系列化设备,成为大唐高鸿的主力产品之一,并得到实际应用。 在20世纪90年代ATM技术的引领下,通信科技界和制造业还曾积极研究如何实现由窄带电路交换平滑过渡到宽带ATM交换的技术,主流交换机制造厂商纷纷提出各自的解决方案,统称为综合交换机,由同一交换机既支持电路交换,也支持ATM交换,并专门制定了综合交换机设备规范。值得一提的是,上海贝尔以S12程控交换机为基础,开发出集成式综合交换机P3S,内部采用统一的ATM交换网络,外围既配备传统窄带接口,也配备宽带SDH接口,支持窄带到宽带交换的平滑过渡。理论上P3S性能良好,有创新技术,但是在征求北京、上海和广东几个主要地K的电信运营商的意见后,均未获得支持,最后由于过于复杂而无疾而终。作为宽带交换技术的一种创新性尝试,P3S综合交换机对通信网络与交换技术的演进,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 20世纪90年代,中同宽带交换技术和国际上一样,经历了相似的曲折探索历程。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国现代通信技术与同际先进国家相比,已进入同步发展的态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