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突尼斯2005年举行的信息社会峰会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
此后,中国根据国际惯例开始将研发的“传感网”更名为“物联网”。物联网也成为继互联网之后全球科技界对未来最美的憧憬之一,被认为是未来经济世界发展的有力支撑。
政府支持智慧产业
中国持有与国际上普遍相同的观点,认为物联网产业的发展要不了多久便能够惠及全社会。曾有国内媒体刊文指出,中国物联网发展优势之一便是源于政府的重视与扶持,并认为物联网市场的爆发关键是政府买单。
面对物联网这一貌似拥有美好未来的产业,中国政府像一位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家长,不遗余力地给予照顾和关爱。2013年2月17日,《国务院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到2015年,实现物联网在经济社会重要领域的规模示范应用,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初步形成物联网产业体系。
今年上半年,中国政府促进物联网产业的各项政策也在持续升温:1月29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包括北京东城区等90个城市(区、镇)等为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3月11日,国家发改委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了“促进我国智慧城市健康有序发展的指导意见”研讨会。4月23日,农业部办公厅印发《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工作方案》。5月20日,质检总局办公厅发布《国家重点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建设实施方案》。
国家的力量与决心,让身处物联网产业链上的所有组成部分——从地方政府到相关企业,从科技行业到传统行业,与物联网相关的主题论坛、工业园区、产业项目和创业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现——都看到无尽的希望与商机。
物联网在争议中成长
赞誉与批判永远伴随着事物的发展。物联网这个看上去很美的名词,不断被各行各业提及的同时,也夹杂着不断的争议,尤其在今年6月“棱镜门”事件之后,物联网成为让全世界舆论纠结的热点,究竟是让生活更加便利的天使,还是赤裸裸掠夺信息的魔鬼?
物联网被泼冷水并不是第一次。2010年IT峰会上,李彦宏表示“没有看清楚物联网,觉得非常模糊、不清晰”,柳传志也建议,投资物联网要谨慎。那时,由于物联网整体发展并不明朗,股市上的物联网概念多为炒作成分,只有手机支付这一分支概念因为有了电信运营商的参与而落到实处。
为迎接这一即将成为国家经济主导的产业,政府不仅做了大量政策与资金准备,相关部门与专家也做足了理论功课。全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副主席、南京邮电大学校长杨震谈到物联网时指出,一开始就必须要把信息技术、安全技术纳入进去。他说,与互联网相比,物联网对国家信息安全的影响更加明显,因为在网络虚拟世界里可能造成的危害跟实际世界造成的危害远不在一个层面上。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宁家骏指出:民生是智慧城市落脚点。宁家骏认为城市必须要走智能化的道路,通过人工智能和人的智慧相结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国外,谷歌[微博]眼镜、思科物联网传感器耀眼面世,国内,远望谷(10.77,0.00,0.00%)发布了新一代物联网手机、TCL[微博]推出智能云电视……物联网在不断的争议中前行。
国家的手应适时放开
物联网的模式,注定了这个智慧产业的效用要等到网络规模异常庞大的时候才会有可观的显现。但无可争议的是,物联网产业已经离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近,根据互联网的发展速度推测,物联网技术定会在十年之内渗透世界各个行业和领域。
政府的重视与支持、政策的规范与引导,能够促进一个新兴行业的快速发展,但是政府应该在适当的时候放手,让产业直接面对市场。中国政府在物联网的发展初期提供的政策支持、制定的行业规范已经起到明显的推动作用,民间的参与热情也逐步高涨,该是考虑给产业断奶的时候了。《国务院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表示,既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物联网市场,也支持物联网企业在国内外的直接融资,说明国家已经开始培养这一智慧产业的独立性。
一位长期研究物联网的人士称,“2009年的时候,大多数人只是觉得物联网时髦,不认为有什么实际作用。但现在,很多企业会想用物联网来提升自身的服务、管理水平。”北京中芯优电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兼总裁、北航科技园物联网技术创新中心执行主任蒙洋指出:“物联网的发展过去数年基本靠政府驱动,多以政府买单为主。今年以来,企业买单开始成为行业发展的新动力。”
中国互联网初期的自由成长造就了的产业规模,对于物联网的发展,政府也应少些溺爱,以防因断奶太晚而影响了产业的健康成长。正如国家物联网专家组组长邬贺铨院士所说,“城市智慧不智慧不是政府说了算,而是百姓能不能感觉到城市的智慧。”如果政府热衷于把智慧城市建设和政绩工程联系在一起,行业的“智慧”必将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