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学通信技术论坛

标题: 格科:传感器市场野蛮生长 [打印本页]

作者: 爱卫生    时间: 2013-10-1 18:23:38     标题: 格科:传感器市场野蛮生长



在中国IC业寻求做大做强、亟须突破“颇为迷惘”的当下,格科的成长无疑使整个产业界备感振奋。是什么造就了今天的格科?格科的发展经验哪些值得业界借鉴和参考?格科即将迎接下一个10年,又将如何绘制其发展蓝图?

  战略性错误不能犯

  我们知道,企业战略属于方向性决策,一旦决策错误,企业发展如同南辕北辙、缘木求鱼。格科于2003年成立时,产品就定位于图像传感器领域。图像传感器除了在相机、电脑等方面应用外,目前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安防和车载等新兴领域中应用极为广泛。

  格科董事长兼总经理赵立新从小在家庭环境下培养的生意直觉和在职业生涯中对半导体工艺和IC设计的双重积累,成为他把握格科战略方向的重要参考坐标。

  在生意直觉上,赵立新小时候家境贫困,父亲靠做一些小生意维持全家生计,放学后他会给父亲当帮手,这使得他变得对生意很敏锐。此外,在国外近10年的时间里,赵立新先后在新加坡特许半导体公司做了3年的制造(蚀刻工艺),在美国ESS公司做了3年CIS设计,随后进入UT斯达康,从事了2年的芯片设计工作。其间,他还坚持研究CIS,并申请了CIS相关的国际专利。

  赵立新当时在美国工作期间就判断,未来传感器领域一定有前景。在美国搞风险投资的华人朋友和国内集成电路设计方面的专家建议他回国创业。赵立新听取了前辈好友的建言将创业阵地转向国内,就在当时恰逢一位身价过亿的高中同学正在找项目投资,他们商定在深圳碰面。虽然见面是在夏天,但刚从美国回来的赵立新一身商务人士的装扮,穿着西服、打着领带。他们碰面的地方在一个小餐厅,环境极为简陋,一边赶着苍蝇一边谈着生意,最后同学决定给赵立新投资200万美元。唯一的条件就是“在国内做当时国内没法做的行业”。

  对于这一可遇不可求的机会,赵立新向记者感叹:“2003年能拿到200万美金,‘一条枪’杀回中国,这是很传奇的故事。谁会想到有同学愿意投资!而且一投就是200万美元。”

  从2003年格科成立到现在,这一路走来风风雨雨。在创业初期,赵立新说创业者所有的错误他都犯了。比如,团队管理不到位,技术被偷走,还分裂出另一家公司,与格科迎面竞争;不注重销售团队建设;现金流断裂,差点被竞争对手击败等等,所有的挫折、历练都经历了,却丝毫没有击败格科。“现在回想起来仍是惊心动魄,回国10年,做了3~4年后才开窍。”赵立新回想创业的不易时感慨地说。

  做好三大环节

  格科成立后,赵立新技术市场两手抓。不管周六还是周日,赵立新总是在公司,研究着公司发展的那些事儿。用他的话讲“有些人爱摄影、打麻将、下棋等,我都没有什么兴趣,唯一的兴趣就是工作”。

  研发方面,赵立新从产品定义到测试等全权负责。格科有一套完整的体系,不仅做设计,还做研发工艺和测试。格科创建了自动化专业测试车间,生产出的所有芯片进行100%测试分等级,然后出货给模组厂组装,再由模组厂交给整机厂商。

  格科将设计和工艺完美结合,奠定了其在产品定义和性能等方面的竞争力,格科在图像传感器领域迅速崭露头角。2004年2月,公司推出中国首颗0.25微米工艺10万像素CMOS图像传感器;2005年6月,成功量产国内首颗采用0.18微米工艺的30万像素CMOS图像传感器;2006年,又成功引入华登国际和红杉资本。

  图像传感器市场竞争非常激烈,早期国内市场一直由索尼、美光、OmniVision等国际厂商和原相等中国台湾地区厂商所把持,格科、比亚迪微电子、思比科当时属于本土传感器领域的新生力量。

  市场波动是对企业的一大考验,赵立新的一次“赌注”奠定了格科在江湖上的地位。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传感器芯片OmniVision公司通过提高产品售价来扭转利润下滑的局面。赵立新断言4~5个月之后OmniVision会缺货,于是准备推出与国外产品相兼容的新产品,这就必须在110天前下订单做出产品来,公司所有人的工资、奖金都押进去下单。在竞争对手有大量库存的情况下,要下订单,公司管理层对此非常担心。但是4~5个月后,国外产品果真出现严重缺货,格科的产品因与其具有兼容性,且价格和性能也有竞争优势,加上库存足够,于是迅速填补市场空缺,成功地打了一场漂亮仗。那一年,格科在手机图像传感器市场的份额从国内第三变成第一,成为全球低端图像传感器最大的供应商。

  但随着订单需求量的日益上涨,很容易被下游“炒货”。为了避免这种现象,格科对销售渠道严格把关。格科专门设立IT部门,建立ERP系统替代原来的纸质人工统计,对货物进行全流程监控:扫条码、出货、汇总。每个月盘点时,近9000万颗的月生产量只有几百颗的误差,而且ERP系统的高效率使得财务工作更加快捷。随后,每个季度再统计出“多少终端上用了多少产品”,确保产品的整个供应链条一目了然。

  在售后服务上,格科的代理商只负责“走货”。此外,格科对产品的备货极为重视,避免因为产能问题给客户造成损失。

  在技术、工艺、市场、渠道夯实根基之后,格科成为全球图像传感器领域中低端领域的主力军,成为中国手机单一芯片市场份额最高的公司。对于格科的竞争要诀,赵立新总结道:“一家企业要做到市场份额第一、无人替代,需要把握3个环节:产品研发、销售渠道和售后服务。”

  走向高端角逐海外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格科的成长,从来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与产业链相互支撑,共同发展。

  格科成立时,国内图像传感器芯片
产业链还是空白,设计工艺制程缺乏。当时引进一条产品线需要投入2亿美元,投入极大,风险极高。赵立新根据在国外8年的技术积累,与中芯国际合作,最后花了不到2000万美元将这条产品线攻克下来。在该产品线的支撑下,格科研发工艺非常简洁,在性能相当的情况下,芯片成本价格只有当时同行的一半,格科很快在中低端领域垄断市场。


  “格科的运气,不是一般企业能有的。如果没有产业链的支持是不行的。”赵立新表示。相应地,格科的发展也带动了产业链的发展。当前,格科已成为中芯国际国内最大的客户,占中芯国际15%的销售额;占国内两个封装厂75%的业务,占一家彩色镀膜厂95%的业务。在与产业链的相互支持下,格科一路向前。赵立新告诉记者:“2013年的销售收入预计会比去年增加40%~50%,格科开始向高端市场迈进,今年已推出500万像素图像传感器,下半年将推出800万像素产品。”

  不过,赵立新对格科仍有两个“不满意”,一个是对现在公司发展现状“不满意”,离他的理想还很遥远。他认为格科只是刚刚过了生存关口,今后仍需要在管理、组织架构、战略方面不断学习。另一个是对公司产品“不满意”,目前格科的产品只是性价比最高,他希望能做出性能最好的产品,打败国外产品。

  现在,在智能手机、安防、车载等广泛应用下,全球图像传感器市场规模已达70亿美元。对于格科未来的规划,赵立新指出:“现在格科市场份额占全球份额的3%,但是产品颗数占全球的25%以上,格科计划往高端市场突破,然后再向海外市场冲刺,逐步占到全球70亿美元销售额的10%-20%。”

  赵立新还想“追逐老赵狂热的梦想”,他描述说:“根据中国经济的发展来发挥格科技术产品优势,希望在国内将‘海外技术+原创技术+中国的高效运营平台’充分结合起来,通过绝对实力赢得让对手心服口服,同时树立起中国品牌在世界的形象。”



《中国电子报》2013年08月27日







欢迎光临 51学通信技术论坛 (http://51xuetongxin.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