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UTRAN的体系结构已经对网络中主要功能所处的实体和网络层次进行了修改。修改后的数据处理方式与以前有些不同。从图1中可以看出这些不同,图中给出了下行链路用户平面的情况。
图1:UMTS和EPS下行链路控制平面的差异
[attach]2438[/attach]
在UMTS中,以HSDPA为例,由于两次重传相互独立,数据分组通常被缓存两次。由RLC发起的外部重传位于RNC,而由MAC发起的内部重传位于NodeB,这是因为HARQ是建立在自适应机制上的,应该靠近无线接口。当RLC配置成确认模式(AM)或是非确认模式(UM)(HSDPA上基于IP业务传输的情况),RLC层还要负责数据加密。
RNC和NodeB分开的结果就是UMTS数据分组要经过两次独立的缓存,每一次缓存对应于一个重传环节。
为了避免以下两个问题,UMTS提出了在Iub接口进行流控的机制。
1) NodeB缓存溢出——NodeB接收到超出它缓存能力的分组的情况。
2) NodeB缓存闲置——也就是说,相比可用的无线资源来说到达NodeB的数据分组太少了,这也意味着系统带宽没有充分得到利用。
在演进UMTS中,位于eNodeB端的PDCP层还同时支持压缩和加密功能。因为所有UMTS中涉及的重传机制都位于eNodeB端,所以数据的处理只需要对IP包进行一次压缩。
此外,还可以看出,在UMTS/HSDPA中,当终端选择其他eNodeB时,先前eNodeB中缓存的数据将丢失。当然,RLC层重传机制或是高层TCP机制保证了丢失的数据将被重传,其代价就是增加了数据恢复时间,因为RLC层和高层反应速度比MAC层要慢。这也就是NodeB缓存的数据分组量会被RNC最小化的原因。
在E-UTRAN中,由于存在X2接口,缓存数据可以在源eNodeB和目标eN-odeB之间进行转发,这也起到了最小化数据分组丢失的作用。
最后要注意的是:对于UMTS和演进UMTS来说,分组核心网关节点处理分组的方式是没有什么区别的。从用户平面看,2G/3GSGSN或是SAE服务网关的作用都要受分组数据路由的限制,因为IP分组的压缩和加密处理仍然在接入网完成。
欢迎光临 51学通信技术论坛 (http://51xuetongxin.com/bbs/)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