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有战争起就有为军事目的而进行的信息传递活动。中国古代的军事通信,主要是以旗、鼓、角、金的目视和烽火、驿邮、信鸽、船运等简易信号通信、运动通信等手段保障信息传递。中国有线电报线的创建起始于1877年,清朝政府在台湾高雄至基隆铺设了第一条军事电报通信线路,开启了近代军事通信的先河。1905年,清政府引进了7部马可尼式无线电台,分别在北平南苑、天津、保定行营并在四艘军舰上开设了无线电台,用于作战指挥联络。这是无线电台在中国军事通信的最早应用。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军事通信的建立
中国人民解放军从诞生时就建立了军事通信。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的通信部队,利用有线电通信、运动通信和简易信号通信等技术手段,保障了起义的作战指挥与协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第一次反“围剿”作战中,中国工农红军于1930年12月至1931年1月共缴获了国民党部队的一部半电台,从此开启了中国工农红军无线电通信的历史。1934年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在江西瑞金成立丫统管红军通信工作的领导机关——中革军委总司令部通信联络局,后称军委三局,王诤任局长。在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危急时刻,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与各军团之间的作战指挥,主要依靠无线电台进行通信联络,特别是在四渡赤水、两占遵义、巧渡金沙江、实现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等决定生死的关头发挥了重大作用。抗日战争爆发后,军委三局迅速为八路军、新四军配备了通信技术骨干,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所在地延安为中心,建立了沟通党、政、军各方面和全国各根据地及各游击区的通信网络,并开创了公开的延安新华广播电台,为保障八路军和新四军以及其他抗日部队取得胜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1948〜1949年,为了粉碎蒋介石、同民党军发动的全面内战,中国人民解放军从总部到各野战部队迅速建立并形成了适应大兵团运动作战的通信体制,保证了各大战场作战指挥顺畅,为全中国的解放作出了突出贡献,并为我国军事通信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基础。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军事通信的形成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军事通信在国防建设、抗美援朝战争、尖端武器科学试验、边境自卫反击作战、抢险救灾、重大演习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1949年5月,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决定成立电信总局,军委三局局长王浄兼任总局局长。1950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通信部成立,王浄任部长。1950年10月,军委通信部从战略和国防高度谋划中国的电子工业,1952年将电子工业纳入国防工业的建制序列,由此电信工业改属国防工业,直至以后第四机械工业部成立。从1957年11月开始,通信兵部相继向国防科委整体移交了军事电信工程学院(西军电)、军事电子科学院和第十研究院,为“两弹一星”和发展航天事业奠定了一定基础。从1957年5月开始,通信兵部设立了无线电对抗专业部门,后升格为无线电侦察干扰部和雷达局,作为组织管理全军雷达、通信、导航、火箭武器、无线电遥控、电视、红外及声呐等领域的领率机关,进一步拓展了职能,也为后来创建无线电管理、电子雷达对抗部门形成了雏形。随后,军事通信技术在各专业领域得以迅速发展。在有线与光通信技术方面,从架空明线通信、地下电缆通信到光纤通信的发展,形成了联通全国的架空明线国防通信网、军事电缆通信网和军事光缆干线网,实现了与军事卫星通信系统、多路数字微波接力通信系统、固定通信和野战综合通信系统的融合,拓展了更高频段的频谱资源开发与应用。在无线与移动通信技术方面,从单一波段到多波段综合并用,从单台单站建设向网系建设的转变,相继建成了全军短波通信网、卫星通信网、野战地域通信网等网络,逐步实现了军事无线电台通信、无线电接力通信、散射通信、卫星通信、移动通信和电磁频谱管理的跨越式发展。在通信网络与交换技术方面,特别是经过近十几年来的快速发展,构成了以光纤通信为主,以卫星、短波通信为辅,髙速率、大容量、多媒体的新一代传输网络与交换技术,并进一步向综合化、宽带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逐步实现多种手段并用、多种网络互联互通互操作和多种功能一体化的军事通信网络与交换技术应用的格局。在数据与互联网技术方面,历经创新、借鉴并重后,逐步形成相对完备的技术体系。尤其是依托数据与互联网技术建立的数据通信系统和信息网络,建立了连接战场侦察、指挥中心、作战部队和武器装备平台的纽带和信息战场的“神经网络”。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兴起,现代军事通信技术的发展方兴未艾,各种高新技术手段在军事通信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已成为新的发展方向。
欢迎光临 51学通信技术论坛 (http://51xuetongxin.com/bbs/)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