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学通信技术论坛

标题: 3.2.3电缆及载波通信的发展 [打印本页]

作者: 爱卫生    时间: 2013-1-14 23:36:56     标题: 3.2.3电缆及载波通信的发展

20世纪50年代末,长途电信线路只有京、津之间和沈阳至丹东、沈阳经长春至哈尔滨之间各有一段日本侵华时期留下的无加感电缆,其余都是架空明线。由明线构成的传输网易受自然环境影响和外力破坏,通信质量无法保证,因此发展电缆通信势在必行。

20世纪50年代中期,苏联分别在沈阳、西安和郑州援建了三个电缆厂,上海一家电线厂扩建为上海电缆厂。这几家电缆厂批暈生产纸绝缘市内通信电缆和低频长途对称电缆。前者为对绞,最大对数为1200对;后者为星绞,最大为37组。还生产聚氯乙烯(Poly vinyl chloride’ PVC)绝缘PVC护套配线电缆和局用电缆。这些电缆的产量分別满足了当时各城镇和铁道沿线的通信需求,结束了中国不能生产通信电缆的局面,为中国电缆的发展打下了基础。20世纪60年代邮电部成都电缆厂开始生产对称电缆。20世纪70年代,邮电502厂开始生产中同轴电缆。20世纪80年代初,成都电缆厂开始生产纸绝缘1200对和2400对芯线的大容量市话电缆。1982年,该厂从美国ESSEX公司引进全塑市话电缆生产线技术,1984年11月建成生产线,可以生产从3〜6000对各种规格品种的全塑市话电缆,产品质量达到同期的世界先进水平。

(1)对称电缆和载波系统

60路载波通信系统是各种大容童载波通信系统的基础。早在1957年,邮电部门就开始了60路对称电缆载波通信系统的研究工作。当时决定首先建设北京一武汉段60路对称电缆干线,全部设备由苏联引进,到1958年年末苏联撤走专家,当时由邮电科学研究院与沈阳电缆厂合作,试制复用频率到252kHz的7组和4组纸绳绝缘高频对称电缆,由邮电科学研究院与上海邮电器材厂负责研制60路电缆载波机。

到1959年,载波机和电缆的研究试制工作都已取得初步成果。在自己研制了热敏电阻、高频铁氧体、晶体等专用电子器件,并攻克了无源网络、放大器、主振器、载供系统、三遥系统,导频系统等技术难关之后,I型60路载波机问世。将60路载波设备安装在北京到石家庄试验段。当时由于经济困难,京汉工程压缩到北京一石家庄段,邮电部组成队伍在石家庄段进行探索试验,由于缺乏经验,在1959〜1964年反复探索,才于1964年定型,并于1965年通过了国家鉴定,同时为多路载波系统从理论研究到实际经验打下了坚实基础。

到1969年,邮电部邮电科学研究院一室部分科技人员内迁四川眉山后,重新组织了科研力量,继续进行载波通信的各项研究工作。全铝单四芯组对称电缆60路成都一乐山段接着进行,在原有的基础上,做了各种系统试验,改进和完善了系统性能,在1969年试验成功,投入试用。

此后,邮电科学研究院又开始了晶体管载波系统的研制工作,邮电部决定在成都一乐山建立全铝单四芯组对称电缆晶体管60路系统试验,从1968~1969年进行试验,1969年试验结束,投入试用。与此同时,邮电部邮电科学研究院第五研究所(以下简称邮电部五所)与上海邮电器材一厂(即上海通信设备厂)共同合作研制纸绝缘铜芯4X4、7X4对称电缆60路晶体管载波系统和全套设备。工业部门还搞了全国性的集中设计,使中国邮电通信网上的产品更加统一。全国开通了近万千米的电路,终端设备由上海通信设备厂生产,增音设备由南京通信设备厂生产。此后又研制了132路和900路对称电缆载波通信系统。

20世纪70年代,敷设了北京经秦皇岛到沈阳的长途对称电缆,与旧有的沈阳一长春一哈尔滨之间的低频电缆连接,但因工程质量存在问题,沈阳一哈尔滨电缆又是低频电缆,所以全线开出电路不多。北京一秦皇岛一沈阳对称电缆后经整修达到设计标准。1983年、1984年两年,对沈阳一长春一哈尔滨电缆进行技术改造后,也能开通60路载波系统,使通信能力增加10倍。20世纪80年代屮期,上海一杭州、杭州一宁波、郑州一新乡、石家庄一太原、乌鲁木齐一奎屯、西安一兰州、福州一厦门间的对称电缆先后投入使用。对称电缆已成为省内及邻省之间的重要电信传输手段。

(2)同轴电缆和大容童载波系统

小同轴电缆300路载波通信系统的研制始于南京有线电厂(国营第七三四厂)。首先提出开发要求的是铁道部,项目名称为“661工程”,从1966年开始研制,1967年完成样机并在1100km的线路上进行试验,由于技术不成熟,线路试验存在“抖、串、烧、变、过、杂”六大问题。1969年4月,铁道部、邮电部、四机部三部联合召开建设地缆通信网的会议决定:邮电部负责研制中同轴电缆1500路(后改为1800路和对称电缆60路);四机部负责研制小同轴电缆300路。南京有线电厂由针对铁道部的开舉转而进人为国防通信网研制300路载波设备的阶段。1971年年初,在山西省五台至西安1300多千米的线路t,开通了中国第一条小同轴300路载波通信系统。1975年5月,南京有线电厂开始研制小同轴电缆960路载波设备。用上述设备开通的小同轴载波通信系统线路长度约50000km。主要用户是通信兵部(后改为总参通信部)和铁道部。1990年小同轴3600路载波通信系统通过鉴定。

长途通信用的中同轴电缆研究是从1958年开始的。试制工作是由上海电缆厂发起的,邮电科学研究院配合进行。因为载波设备未同步立项研究和“文化大革命”的干扰等原因,直到20世纪60年代末,才建立试验段。1800路中同轴电缆全晶体管化载波系统的研究和试验开始于年。这项研究试验采取了大会战的方式。会战设了一个主战场和研制元器件、仪表、电源、配套设备及中间试验段等几个分战场,有科研、生产、设计、施工和使用等20多个单位参加。1800路载波通信系统包括1800路载波端机、多种增音设备和远程供电等配套设备。当时邮电研究院一室主要技术力量已经下放至四川眉山505厂,同时内迁到眉山的还有上海邮电器材厂(改为电信总局505厂),由505厂承担载波主体研制工作。1800路载波通信系统由朱高峰担任事实上的总体设计。1970年,邮电部门研制出4管中同轴电缆和1800路晶体管载波机,当时电信总局决定在北京一上海建设中同轴线路,先在北京一天津段试验,发现问题后,又做了多次改进,然后在北京一上海段投人测试,并开通,并于1974年通过国家鉴定。

1976年3月,北京一上海一杭州中同轴电缆载波系统全线开通。1976年7月,北京陆续开通了与沿线4个省会及天津、上海两个直辖市之间的长途电话动和半自动接续,并试通了传真和数据通信。北京一上海一杭州中同轴电缆纵贯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安徽、江苏、上海、浙江8个省市,全长1700多千米。电缆含有4个同轴管,可以开通两套1800路载波系统。

1981年,邮电部门就提出了一个用中同轴技术建设“井”字形全国通信干线的规划。1985年,北京一汉口—广州中同轴电缆载波系统建成。这项纵贯南北的电缆干线工程中,电缆全长2700多千米,穿越北京、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广东6个省市。其中北京一武汉段为八管中同轴,武汉一广州仍为四管中同轴。1986年,郑州一西安4管1800路中同轴电缆载波系统建成。成都至重庆间也于1985年建成了中同轴电缆线路。至此,北京至各大区除西南地区外,都已有了长途地下电缆主干传输线路。

4380路中同轴电缆载波系统是中国继1800路中同轴载波系统之后于20世纪80年代研制的新一代更大容量的载波系统。由原邮电部六所朱高峰等人研制的4380路载波系统于1981年进行了单机质量检查。1982年在经扩容改造后的北京一上海一杭州中同轴电缆1800路载波干线杭州至湖州段进行中间试验,以检验系统的各项性能和机线配合情况,并进行实际运转考验。1983年进行了系统鉴定。4380载波系统于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据统计,至1986年年底全国长途电缆线路总长度达2万多千米,明线杆路总长度达30万多千米。电缆载波技术、模拟微波中继通信技术促进了中国20世纪70〜80年代长途干线的建设,但这期间并没有大规模的发展。在同轴电缆干线的基础上,在中国逐步建成了“井”字形的中同轴干线网,与由高频对称电缆和小同轴电缆组成的省内网相结合,初步改变了中国在大力发展光缆以前通信线路的落后情况。1998年年初的京汉广中同轴模拟干线退网,标志着1974~1998年同轴电缆通信应用和发展阶段的终结。现在,光纤数字通信取代了载波通信,使中国通信事业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欢迎光临 51学通信技术论坛 (http://51xuetongxin.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X2